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乡村治理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治理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但当前乡村治理仍存在着村民自治落实难度大;农村人口流失,公共服务需求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较慢,农村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乡风文明建设不健全等困境。对此,应从优化村民自治,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推进德治乡村建设,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优化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郑甘甜  张开华  邢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64-265,271
村干部是农业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头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对鄂中S村的调研,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困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强化我国村干部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晨阳 《农家参谋》2022,(11):72-7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乡村的品牌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加强乡村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途径,科学划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乡村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品牌.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云南省3个边境村——X、Y、Z村为例,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并提出关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思考。研究发现:3个村的农业产业具有独特性,基础很好且成规模,给村民带来了较好的收入;3个村的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满意度较高。为进一步推进这3个村的发展,也为云南省其他边境村和我国其他边疆省份边境村的发展提供参考,提出要加强党和政府的引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户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引育并举,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介入有利于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机制。采用访谈法,选取粤西Q村部分村民与村委会成员为访谈对象,分析发现Q村文化建设遇到以下困境:村民游离在文化建设主体与责任之外,参与积极性不高;资源使用率低;乡村文化出现断层;文化挖掘不足,文化创造力匮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机制、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具体策略是:建立关系,入驻社区;权力下放,增权赋能;培育自组织,发挥自组织回馈作用;整合资源、制定资源清单;社工需要有智慧型公益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渠道.同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所以,只有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但从目前实...  相似文献   

7.
张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2):217-219+231
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存在风险较大、客户信息采集较难、多头授信现象较多等问题,需要农商银行在分析乡村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开发特色融资产品,并通过村民监督机制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实现整村授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胡易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6-17,2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经济产业调整和发展状况,不仅能够显性地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在乡土社会中取得的成果,又能够顺应新时代中国新农村发展需求,帮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为此,该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少数民族地区B村为例,通过对现阶段B村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其在为产业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河南省滑县大柳树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大柳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农业技术落后、乡土文化传承意识缺失、建设资金匮乏、长效监管机制缺位和建设规划滞后五大问题。面对这五大问题,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提出如下对策:加强城乡经济联合、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赋予村集体产权完整的市场地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党建引领。通过从这5个方面发力,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的一大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示范村,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多数村庄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单打独斗多"等问题,为此,安吉县积极探索"多村联创"发展模式,着眼优化产业布局,侧重产业多样,让村与村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克服发展后期的滞缓问题,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主要存在政府提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限、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自主性不足、村民表达公共文化需求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优化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漳平市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为漳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以漳平市上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上界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探索制约上界村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结果/结论】文章从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4个方面,提出上界村应着力打造乡村特色“莲”品牌;加大文创产品创作力度;多途径营销渠道推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专业人才等多个具体建议,为促进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南疆三地州民汉杂居村乡村文化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投入、村民认同、文化管理能力对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激发村民积极性、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等几个方面对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人才不足成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通过乡村人才流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认为造成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物质需求难以满足;组织建设欠佳,村民参与尽显失语;文化建设落后,精神需求难以实现;社会建设滞后,基本保障供给不足。为此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社会建设为保障,不断满足乡村人才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工业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减少本土人才外流,促进乡村人才回流,鼓励外来人才流入。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生态与建设等核心问题,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引导适宜产业发展,引导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本文以兰州新区榆川村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通过实地调研朱瓦村,从空间规划、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获悉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并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提升村庄的宜居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鄂尔多斯市树林召镇林原村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立了以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宅合作社以及消费合作社为主的村社共同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推动了农村资源交易;通过一组两会协商自治模式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健全完善了党对农村发展的全面领导。还通过一村四社、一组两会等组织形式,实现了村民集体的财权、产权、事权及治权的统一,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林原村的乡村振兴成果不仅丰富了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农业农村工作是重中之重,而乡村文教事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也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对贵州省7个县市所属村庄的调查发现,目前贵州农村地区文教事业存在乡村文教设施建设未能满足村民需要、乡村文教活动开展质量不高、乡村教师水平与村民较高的教育需求不适应等问题。提出建议:激发村干部建设意识,拓宽文教设施建设助力渠道;加强文教主体建设,激发文教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城乡教师资源流动。  相似文献   

19.
园子村是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一个移民村,主要以设施农业、经果林种植和观光旅游为支柱产业,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00元,2020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文章分析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园子村在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乡村综合治理、强化产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四川安岳县卧佛村、金线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理念,对数字农业建设、总体布局、“多规合一”、粮食安全、艺术提升、人居环境、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规划实践探索,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努力为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致富,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