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2008年在闽清县雄江镇安岭村开展了不同坡向和坡位油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对油茶的产量具有极其显著影响。不同坡向以阳坡的油茶产量最高,其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青果产量,平均产油量平均青果出油率分别达1.4 m、1.3 m×1.1 m、4687.5kg·hm~(-2),375.2kg·hm~(-2),8%。阳坡平均产油量分别比半阳坡、阴坡高出37.4%、89.5%。油茶在不同坡位造林,以中坡的油茶产量最高,其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青果产量,平均产油量、平均青果出油率分别达1.4m、1.4m×1.2m、4769.3kg·hm~(-2),391.1kg·hm~(-2),8.2%。中坡平均产油量分别比下坡、上坡高出16.5%、24%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北缘抗寒油茶选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扩大油茶栽培面积,提高安徽大别山区油茶产量,在对大别山地区的舒城、潜山和太湖油茶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外业调查和内业试验,筛选出2棵优良单株皖潜11、皖潜23,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12.1 g和24.2 g,单位面积产量1.85 kg/m<'2>和2.24 kg/m<'2>,鲜出籽率41.0%和42.8%,干...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7年对湖南省25个油茶林样地的产量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自然低产林平均产果量只有2 382 kg/hm~2,油茶低产林经改造后产量提高2.01倍,4年平均产果量达到了4 788 kg/hm~2。油茶林采用良种+良法,造林第四年产果量1 249.5 kg/hm~2,第五年产果量3 075 kg/hm~2,第六年产果量5 497.5kg/hm~2,盛产期产果量9 757.5 kg/hm~2。油茶花期,油茶花芽分化与油脂转换高峰期的气候条件对油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油茶盛产期良种林,由于其产量高,对水、养分等需求量大,更容易受花期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筛选油茶早期丰产的最适栽培密度,达到油茶早实丰产高效。调查设5个处理样地,重复3次。调查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茶生长、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早期生长过程中,在密度为1.0m×3.0m,品种为长林40号的油茶林中,油茶的树高,基径,冠径生长最优;品种为岑软3号的种植密度中,生长最好的是密度为1.0m×1.5m的处理;从产量产值分析认为,采用岑软3号品种定植密度为1.0m×1.5m,每亩定植444株,平均亩产果量为512.13kg,平均亩产值可达3277.60元,显著高于其他的4个处理,适宜生产上推广;其次是岑软3号品种采用密度1.0m×1.2m定植和长林40号品种采用密度1.0m×3.0m定植,其平均亩产果量和平均亩产值分别是279.44kg、1788.53元和254.76kg、1630.67元。结果表明,在广西桂北地区营建油茶早期丰产林,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为1.0m×1.5m,品种为岑软3号,加强栽培管理工作,种植后第5年平均亩产茶油40.97kg,平均亩产值达3200多元,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东莞广宁红花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樟木头林场60多年生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人工林为试验材料,采用样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广宁红花油茶的生长性状、果实产量、果实经济以及数量性状。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地径、树高、冠幅分别为24.0 cm、7.9 m、5.0 m。每625 m~2的样地保存有广宁红花油茶24~42株,单株间地径、冠幅变异较大,树高变异较小。每667 m~2平均鲜果产量为295.7 kg,单株最大为30.1 kg,最少的无果,变异大。果实鲜出籽率、种子含油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1.8%、36.61%、63.11%、2.88%,每667 m~2可产鲜籽34.6 kg,产油8.5 kg。  相似文献   

7.
安徽江淮油茶‘凤阳1~6号’选优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安徽江淮地区无油茶良种推广的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安徽油茶分布的最北缘凤阳县,开展油茶优树选育工作。经过资源调查、初选、复选后,于2011年筛选出‘凤阳1~6号’6个油茶优良单株。这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质量为16.99 g,平均株产量9.62 kg,鲜出籽率为45.22%,干籽率为62.41%,出仁率为69.17%,仁含油率为51.45%,果油率为10.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3%,单位产油量0.13 kg/m2,各项指标均达到我国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该系列油茶优树的选出为安徽江淮地区乃至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发展油茶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亚林所引种长林3号、4号等5个油茶新品种,栽培6年后,单株产量2.51~4.87kg,比对照提高58.8%~208.2%,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冠幅产量1.71%~2.48kg/m2,比对照提高14.0%~65.3%;666.7m2平均产油17.56~34.88kg,比对照提高了114.9%~326.9%。引种的品种与原产地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变化不大。长林3号、4号等油茶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产油高、抗性强,是适合湖北省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闽西适生的油茶高产品种,对当地引种的10个赣系列油茶无性系生长和产量表现进行了连续3a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赣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和冠幅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赣8和赣无2无性系的产量较高,3a平均冠幅产果分别为2.62 kg·m-2和3.33 kg·m-2;不同无性系年均产油由高到低表现为:赣8>赣无2>赣石84-3>赣447>赣55>赣永6>赣190>赣无1>赣68>赣71,其中,赣8 (697.12 kg·hm-2)和赣无2 (626.25 kg·hm-2)的产油量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标准值(450kg·hm-2),适宜在闽西山地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1.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湖区碧香源油茶基地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栽培方法:油茶苗根部保湿栽培法;油茶高位定干自然整枝法;油茶多品种混栽法;油茶保花促果增产法等。以上方法可使油茶新造林苗木保存率95%以上;7年生(2007年种)油茶新造林产茶果654 kg/667 m2,实际产油32.44 kg/667 m2,在油茶盛产期到来前,茶果产量每年成倍增加,同时有效克服了油茶大小年的差异,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是多个油茶物种的分布中心,为发展其油茶产业,对其特色油茶物种怒江山茶和西南红山茶的经济性状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山茶果型和种粒较小,平均果重5.0 g,籽千粒重640.9 g,籽含油率32.3%,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55.8 g/m2和62.0 g/m2,综合经济性状良好;西南红山茶平均果重10.87 g,籽千粒重899.7 g,籽含油率27.7%,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为406.7 g/m2和37.3 g/m2,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2种油茶的种仁含油率和不饱和酸分别为,怒江山茶54.0%和87.32%,西南红山茶49.3%和87.29%。本研究表明两种油茶物种可作为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首选树种,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起对贵州省油茶重点分布区开展了油茶选择育种工作,按照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标准,从贵州省黎平县10-30年的小果油茶人工林中进行普选,从中选出290个优良单株,复选出80个优株,决选出57个优良单株。同时采用"3+4=5"的策略,优株初选后的第2年进行嫁接繁殖并定植在黎平县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中,通过大树换冠方式营建测定林,观测从57个优株中决选出的"黎平3号"油茶优良品种。在"黎平3号"油茶嫁接3年后,其平均单位面积冠幅产量可达1.05 kg/m2,盛产期每公顷产鲜果7 353.75 kg,平均鲜出籽率和干籽率分别为62.89%和36.48%,种仁含油率为26.1%,是油用、高产、抗病的贵州油茶良种。  相似文献   

14.
《福建林业科技》2017,(1):61-64
采用实地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尤溪县6个坡度级和4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的分布面积和产量及3种经营类型(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尤溪县油茶林2008年的面积13519.03 hm~2,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和陡坡地,两者共占总面积的91.28%,不同坡度级的油茶林产量的变化幅度为61.90~110.62 kg·hm~(-2),缓坡地以上的林分产量随着坡度级的加大呈降低的趋势;现有油茶林经营类型以中和差为主,约占整个种植面积的89.78%,油茶林产量与经营等级呈正相关,好、中、差、荒芜4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产量分别为313.42、102.73、64.83、27.59 kg·hm~(-2),总的年平均产量为93.92 kg·hm~(-2);中、差、荒芜3种经营类型的油茶林改造后3 a的平均产量与改造前3 a相比,产量比值分别为2.4、2.6、7.1,平均增产150 kg·hm~(-2)左右,且改造后林分增产幅度与经营类型密切关联,经营类型越低则增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给沼液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油茶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B0(0 kg/株,对照组)、B1(10 kg/株)、B2(20 kg/株)、B3(30 kg/株)、B4(40 kg/株)共5个试验组,就不同沼液用量对油茶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有效促进油茶的营养生长,对油茶地径增长和冠幅增长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B2处理和B3处理的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25.45%和4.1%。5个处理组中,B3处理对油茶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B3处理的单果质量增加了8.83%,其横径增加了10.21%,其纵径提高了9.37%。文中还对油茶产量与其各营养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增长量对油茶产量的相关性最大。综合分析认为,B3(30 kg/株)处理最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彭水县红花油茶品种资源状况。对多变西南红山茶和西南红山茶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多变西南红山茶果径和单果重均较西南红山茶大,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在0.09~0.80 kg/m~2,较西南红山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1.8~2.9 kg/m~2)低。西南红山茶平均鲜出籽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高26.7%,平均种仁含油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约低10%。多变西南红山茶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平均为129.8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为170.0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61.1%和110.9%;多变西南红山茶β-谷甾醇平均值为150.0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值为314.6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18.9%和149.3%;多变西南红山茶和普通油茶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不大,西南红山茶维生素E含量较普通油茶偏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对马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模式和栽培基质对马兰的采收时间、产量、品质、经济效益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全年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d;保护地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试验中以鸡粪 废菌棒为基质的产量最高,其年均产量为8.63 kg/m2,分别比单独以鸡粪、废菌棒为基质以及对照平均高出18%、23%、58%,且保护地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日光温室桃树下间作双孢菇、鸡腿菇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菌棒间作,覆土35d出菇,采菇期60d,平均产量10.5kg/m2;鸡腿菇散料间作,配方A播种后55d出菇,产量7.2kg/m2,配方B播种后90d出菇,产量8kg/m2。双孢菇散料间作,播种后70d密集出菇,产量8.2kg/m2。  相似文献   

19.
有机碳肥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以盛产后期35年生油茶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试验点(遂昌县金竹镇早坞村、古楼村)施用液态有机碳肥75 kg/(hm2·a)+有机碳菌肥600 kg/(hm2·a),并以不施肥点作为对照,研究施有机碳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1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75.16%和193.35%;土壤中的水解氮平均增加了591.30%,1 038.59%;有效磷平均增加了3 078.83%,1 0332.38%;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177.59%,271.94%。施肥后的第2 a,油茶产量平均增加了31.02%,34.99%。可见,有机碳肥的施用确实能改善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油茶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详细叙述了日光温室桃树下间作双孢菇、鸡腿菇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菌棒间作,覆土35d出菇,采菇期60d,平均产量10.5kg/m2;鸡腿菇散料间作,配方A播种后55d出菇,产量7.2kg/m2,配方B播种后90d出菇,产量8kg/m2。双孢菇散料间作,播种后70d密集出菇,产量8.2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