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探究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为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植被的恢复、桉树林林分改造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天然次生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八角林、桉树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中,桉树林和八角林土壤的脲酶活性最高,而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均较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次生阔叶林最强,人工桉树林最弱。天然次生阔叶林和八角林土壤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其他3种林分高,桉树林最低。总的来看,在4种不同林分中,桉树林的土壤质量相对最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香山公园不同植物配置对黄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ITS+5.8S rDNA基因测序、细菌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香山公园黄栌根际土壤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2016年,而且2018年驯鹿坡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发病黄栌,有5个土壤样品中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检测为阳性。2018年驯鹿坡发病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低,而2018年阆凤亭侧柏下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和养分释放、能量转移等生物地化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一直在研究中。从最初的平板培养法到现在的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在一点一点改进,结果越来越准确。高通量测序现在能一次对成千上万条DNA进行测序,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时间和技术成本。在简要阐述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龙眼茶林下种植黄花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种植第1年平均产鲜蕾7 608 kg/hm2,第2年平均产鲜蕾14 648 kg/hm2,第3年平均产鲜蕾22 656 kg/hm2。种植黄花菜1.1 a即可全部收回造林抚育投资并开始获得纯利润; 3 a可获得产品总盈利147 464元/hm2。种植后前3 a,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71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龙眼茶林下套种黄花菜比未套种林分当年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提高10.7%、5.9%、22.1%,明显促进龙眼茶的生长,同时还能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减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8.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红壤侵蚀区不同生态恢复林分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阔叶纯林(木荷)、针叶纯林(马尾松)和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与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共得到细菌943个分类操作单元(OTU),真菌962个OTU,分类学地位明确的细菌有19门46纲99目138科198属207种,真菌有9门22纲59目109科177属16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菌门。林分类型对土壤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几乎无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纯林土壤(P<0.05)。在门水平上,针阔混交林与阔叶纯林土壤细菌门相对丰度变化差异较小,而与针叶纯林差异较大(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纯林土壤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比针叶纯林低9.96%和29.43%。土壤真菌门相对丰度在各林分类型间差异较大,被孢菌门相对丰度在针叶纯林土壤中最高,毛霉门和壶菌...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及土壤功能的关系、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退化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阐述目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林下养禽(鸡、鸭、鹅等)是一种林地资源利用率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和收益的同时,也显著影响着土壤性状。合理的林下养禽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变土壤动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但是过度养殖也会对土壤造成板结、养分流失、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林—鸡、林—鹅、林—鸭等林下养禽模式的研究进展,分析林下养禽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影响,阐述林下养禽对土壤性状的综合作用,探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加强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协同研究;2)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机理性研究;3)加强林下养禽的长期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草甘膦对板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除草剂的使用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常用手段,伴随而来的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失调及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为了促使板栗能健康生长并保证其果实品质,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技术,分别对草甘膦施用后不同时间采集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16S rRNA的V3-V4区和真菌ITS1-ITS2区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草甘膦处理6和12d后,板栗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变化,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真菌丰富度先增加后不变。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优势真菌菌门主要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随着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形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不变,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加后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对板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许煌忠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3,(4):41-43+53
文章以6a生的杉木林下套种的闽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杉木保留密度下套种闽楠的生长量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保留900株/hm2的处理最优,通过林下套种闽楠,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杉木林下套种闽楠可以作为杉木纯林改造的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指出了防城港市是金花茶的故乡 ,通过对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调查研究 ,了解了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特性 ,为金花茶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调查分别对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向、植被类型及不同的保护分区进行了调查 ,并分别对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地 ;在所选择的样地内 ,进行土壤样地调查及挖掘土壤调查剖面 ,共挖掘60个剖面 ,采集了土壤化学和土壤机械分析样品120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采用环刀法 ,共采集了120个环刀样品.样品的采集及分析化验按国家标准局1988年颁布的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 ,共测定了19个项目 ,获得了1000多个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