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踏查北京市现有绿道的基础上,选取60个典型绿道植物群落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物理学派的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植物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植物群落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为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结构、树种彩色效果以及林冠线优美程度。不同群体在城市绿道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的一致性。物种组成相对丰富、群落结构乔灌草复层搭配、色彩相对鲜艳,而且林冠线优美动感、林缘线曲折自由的植物景观更受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对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质量进行了科学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间建立了关系,对影响长春市城市森林群落秋季景观美学特征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平均冠幅、灌木高度等级、灌木盖度等级、林分密度等级与林分郁闭度等级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综合美景度的主导因素。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乔木生长状况、灌木分布、植物景观密度与群落结构确定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并将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分为3类,分别为:(1)以郁闭度较低,有阔叶树种,乔木较多,且灌木较少的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森林景观;(2)以针阔混交类型绿地为主,且灌木高度与盖度较大的城市森林景观;(3)多为乔灌草复层结构,并以落叶阔叶林分或针阔混交林分为主,且灌木较多的城市森林景观。由此可见,植物种的合理搭配、密度控制与树种选择,能够改善林分质量、林分层次与景观色彩,是提高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7,(6):94-102
以福建三明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设置8个样地,以林分结构指标和景观因子为基础,耦合美景度对样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基于生态风景林林分群落特征、林分结构及美学质量的作用,构建生态风景林目标树法优化经营措施,并实施、对比,以揭示耦合美景度的目标树优化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林分的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变化分别为1.699%,-2.083%,-0.8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4.508%,2.841%,3.030%;优化后的林分美景度有较大改善,增加幅度为90.788%。基于目标树经营策略风景林林分结构调整技术使得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满足区位生态功能的生态需求基础上,能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景观美化价值,耦合美景度的生态风景林目标树优化措施可为生态风景林的林分优化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北京植物园月季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月季园内25个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月季园的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月季植物景观的主要景观要素,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以寻求月季专类园植物群落的最佳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25个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范围为-1.106730~0.670411;运用SPSS软件分析月季景观美景度值与各个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最终确定对月季植物景观美学质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景观要素,为今后月季专类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山喀斯特风景林群落结构与林内景观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和正确地认识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美学质量的关系,对揭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形成机制和进行景观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和回归分析,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物种组成等群落结构特征层面,分析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要素对美景度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乔木层平均高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乔木层密度与美景度呈负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和乔木层平均高度与美景度呈正相关关系;物种丰富、乔木层密度较小、林层数多、乔木层平均高度较大的林分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值。根据群落结构和林内景观质量关系得出群落结构优化策略,首先尽可能满足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需求,在此前提下从水平和垂直结构等空间配置上,综合运用林分抚育、林下层管理和美学规划等措施,构建出符合生态要求和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谭祎  蔡如 《福建林业科技》2017,44(1):99-103
运用心理物理模式中的美景度评价法对广州市湖泊景观进行美学评价;采用数理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关系模型,研究发现5种景观要素与城市湖泊美景度成线性相关,按重要性依次是水面形态、植物群落、林冠线、园林建筑、城市影像;最后分析公众审美与景观要素美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城市湖泊造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植物园典型群落景观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调查上海植物园植物群落的基础上,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33个典型群落进行美学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其美景度值为-1.38~1.37。得分值≥ 0的有16个群落,其建群树种几乎全为落叶阔叶树、且多为3层结构,得分较高的群落建群树种主要包括栾树、旱柳、乌桕、香樟、银杏、柿树、合欢等,下层以彩叶或观花树种如红花檵木、海棠、杜鹃、日本晚樱、八仙花等为主。影响群落景观美学特点的因素主要有树种组成、色彩、垂直结构、群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树木的健康状况及林冠线变化度等。植物园的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是构建城市绿地群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其美学研究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SBE法对紫荆山公园34块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美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色彩、空间结构、生长状况等因素对美景度值存在一定影响,紫荆山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研究结果将为构建和管理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色彩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能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季节性色彩量化分析,采用AHP法与SBE法对选定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植物景观色彩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色彩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样地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度较高,对比度较低,景观整体色相值偏低,饱和度及明度适中,色彩特征鲜明;AHP法与SBE法虽侧重点不同但二者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可共同应用于景观评价中;根据评价模型可知色彩数量C1、明度指数C8是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海南海口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2个准则层的10个指标因子构建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并对海口城建区内的南渡江入海口主要河段、美舍河和海甸溪及其28块典型样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个指标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序为生态群落稳定性>植物适应性>植物配置层次性>乡土植物比例>植物绿视率>物种多样性>植物色彩丰富度>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植物形态>植物长势一致性;3条河道综合评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南渡江入海口主要河段>美舍河>海甸溪,分别是Ⅱ级、Ⅲ级和Ⅳ级;28块典型样地中仅2块样地属Ⅰ级,占7%,大多数属Ⅲ和Ⅳ级,各占32%和43%,景观质量等级不高,均需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公园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市5个代表性公园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选取53张样点相片,应用美景度评价方法对其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活型构成、绿色比、色彩数量、色泽4个因子对景观的影响较大;经对4个因子进行景观要素类目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生活型构成对植物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而充足的绿色(绿色比1/3)、鲜亮的植被色泽也有较大的贡献。提出了福州公园植物配置建议和有关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乡村绿地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对浙江省乡村绿地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对绿地景观的审美偏好、绿地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相关因子及其作用特性,构建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群体的审美偏好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对乡土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具体景观存在差异;2)相应地,乡村绿地美学质量评价指标集,包含因评判群体而异和无异2类指标,前者可用以揭示审美主体的态度偏好差异,后者用以分析公众普遍审美情趣,构建评价模型;3)模型选出的关键因子为群落密度、绿地年龄、环境色彩对比度、群落色彩数量和绿视率5个。    相似文献   

13.
油料树种光皮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不同适生区范围内的光皮树生产基地,按不同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林分设置临时标准样地30块,在每块标准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定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等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特征,并调查和收集林下植被、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气象因素、经营水平等环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进行林分结构调查、标准木和林分优势木解析法测定树干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大量树干解析材料,拟合树高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式作为导向曲线,再利用树高调整法编制光皮树的地位指数表以及地位指数曲线簇。在综合分析影响光皮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5个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构建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模型,进行光皮树的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平原农田林网景观效益评价技术,以徐州沛县鹿楼镇为示范点,在该区域内有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运用SBE美景度评估法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农田林网美景度进行分析测算,并对SBE值和6种景观要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种配置模式的林分类型中,榉树与高杆红叶石楠混交林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影响农田林网美景度高低的景观因子主要是平均树高、彩色树种应用比例,乔、灌木应用比例。在营造城乡农田林网景观生态林时,应采用高大的树种,且加大彩色灌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冀北山地不同疏伐密度下油松风景林美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比不同密度油松风景林的景观质量、探究研究区景观林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以冀北山地五道沟风景林区不同密度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BE法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按林分美景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375株/hm2、300株/hm2、525株/hm2、825株/hm2、675株/hm2、1 049株/hm2,密度为375株/hm2的林分最受人们喜爱;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林分密度(X_1)、树干形态(X_2)、胸径(X_3)、枝下高(X_4)、枯枝数(X_5)这5个景观要素对林分美景度值影响较大,模型为:SBE=-4.656-1.662 X_1+0.287 X_2+0.035 X_3+0.400 X_4-0.101 X_5;分析可知,密度小、胸径大、树干通直、枯枝数少、枝下高在4~5m之间的林分美景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温榆河绿道作为市级绿道的一部分,对于北京市绿道系统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温榆河绿道昌平段建设工程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从生态效益、美学功能两个方面选择了改善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色彩季相变化、观赏特征多样性等8个评价因子,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邀请10名观赏者分别对10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评价,总结绿道植物群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景观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非景观影响因子>灰度比>色彩布局>林冠层变化,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7;影响春景非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林冠面特征>非景观影响因子>生活型特征,偏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9。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物候观测法对福建农林大学内108种园林树木进行物候观测,记录其周年物候数据,采用频率分布型法对植物景观物候动态进行分析并进行物候季节划分;基于物候季节划分结果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福建农林大学内15个植物群落季相景观进行评价并构建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福州物候季节划分为春夏秋3季;春季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夏季以开花结实为主要物候,秋季以结实、秋色叶、落叶为主要物候。3季中春季美景度最高,夏季最低;各季节影响美景度的主要景观因子各有不同,并据此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对南亚热带地区开展城市园林树种物候观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为营建地域性季相景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春季城市公园滨水植物群落色彩感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数码公园、人民公园、郑州植物园、雕塑公园、湿地公园和郑州之林共7个公园为研究对象,设置36个滨水植物群落样地。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比较评判法(BIB-LCJ)和语义分析法(SD)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选定样地的群落色彩进行评价分析,得出6个优秀的滨水植物群落。运用RHS植物比色卡和色彩辅助软件Color Impact对6个优秀的植物群落进行色彩复制,表明春季层次丰富饱满、色彩鲜艳明亮且色调温暖的滨水植物群落更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研究结果将为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中,物种选择与色彩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评价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中山市生态风景林为评价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获得美景度值,利用多元化理论模型建立了美景度与9个景观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了对美景度影响的5个变量因子,研究表明:该模型对提高中山市生态风景林美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