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凤灵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6-11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6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基本苗〉千粒重〉有效分蘖率〉最高总茎蘖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等。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小麦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最高分蘖基本苗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  相似文献   

3.
小麦5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小麦9个组合的5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穗数>生育期>穗粒数>株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豫北小麦12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0.773)>有效穗数(0.746)>株高(0.690)>穗粒数(0.689)=生育期(0.689)。产量构成因素间,生育期与其他各性状都较为密切。在豫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千粒重和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最新国审的18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小麦产量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大小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其中,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制约力依次变小。这一结果可为小麦新品种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08—2014年河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前15位的小麦品种和部分区域试验或生产示范表现较好的品系,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2种方法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比较了2种分析方法的差异,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产量三要素数据分别进行初值化、区间化、均值化处理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千粒质量穗粒数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而通径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更加一致,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综上,灰色关联度分析由于受数据转换方法的影响,试验结果波动较大,而通径分析所得结果更加稳定,因此,在进行试验因素相关程度分析时应优先选择通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6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及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全生育期容重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抗寒性白粉病条锈病倒伏,其中全生育期、容重、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抗寒性、白粉病与产量的关联度分别达到0.8666、0.8559、0.8407、0.833、0.829、0.7653、0.7512,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中,应当加强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9.
2004—2005年对河南大众种业提供的9个弱春性强筋小麦新品系(种),在中上等肥力、中壤土质的地块上,进行大区田间试验,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影响强筋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强筋小麦新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穗粒数(0.7147)、花前时期(0.7106)、千粒重(0.7031)、单株成穗数(0.6946)、公顷穗数(0.6873)、生育期(0.6347)、基本苗(0.56)、花后时期(0.542),这一结果为河南弱春性强筋小麦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GS豫麦57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96~ 1998年河南省水地良种区试和 1998~ 2 0 0 0年豫麦 5 7配套栽培试验结果 ,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最小 ;从通径系数看 ,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 ,单位面积穗数次之 ,穗粒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5个冬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大,r值为0.6964;其次是株高、基本苗、穗长、千粒重,r值分别为0.6839、0.6820、0.6818、0.6759。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和8个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明确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8个因素中,其大小顺序为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位高>株高>穗粗>穗行数>百粒重。  相似文献   

14.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9-2012年湖北省3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12 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 2,贡献最小的是每穗粒数,为0.151 7,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度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最小的是每穗粒数.因此,襄阳市麦区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对6个苎麻新品种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株数对苎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株高和鲜皮出麻率,而皮厚和茎粗对苎麻产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高产组和超高产组4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为稳定;在中、高产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穗粒数最小;在超高产水平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都最大;超高产水平下,千粒重与穗粒数之间是完全可以协调的,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高产比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大豆高产育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与大豆产量关系较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株粒重 ,次之是生育日数 ,其它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株有效荚数、株粒数、株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一些大穗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位面积冬季总茎数、穗数和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464*和0.730*,3个性状均被选入最优方程;②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是:单位面积穗数(Py=1.356)>群体平均单穗粒重(Py=1.218)>每穗粒数(Py=0.907)>千粒重(Py=0.395)>每穗小穗数(Py=-0.377);③提出将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作为衡量大穗小麦的综合量化指标,将“穗足、穗大、穗匀”作为大穗小麦产量结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