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8月5目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 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报告》上的批示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江泽民总书记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性作了批示。全文如下: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汉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关,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自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自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描述盛唐…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上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是改善陕北、渭北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出路。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的重要批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制约陕北渭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生态环境问题,也就是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批示 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  相似文献   

8.
仁用杏在陕北丘陵区的发展前景杨荣惠,李平,李艳芳(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陕西米脂,718100)1陕北丘陵区发展仁用杏的重要性陕北丘陵沟壑区25°~35°的陡坡地约占该区总面积的25%左右。此类地因长期轮翻耕作,表层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故政府...  相似文献   

9.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五年初见成效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李鹏总理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春云同志: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战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  相似文献   

10.
李鹏总理8月12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 春云同志: 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江泽民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强调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江泽民总书记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  相似文献   

12.
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最近,我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市,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作了一些调查,感到他们的经验、做法很好,效果显著,颇受启发。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过去这里生态环境恶劣,风...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将要到来的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大抓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并发出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动员令。批示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大抓植被保护和植被建设,从根本上治理我们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来描绘陕西一带的自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描述盛唐时期陕、甘的发展情景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后来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陕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保持理念与黄土高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榆林市榆溪河生态公园项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植被种类单调,缺乏景观性。针对现状问题,基于水土保持的理念提出蓄水以涵养水源、保土并改良土壤、植物修复生态3种景观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以期通过实际案例探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的景观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这次陪朱镕基总理到陕西来,是我第二次来陕。我理解总理为什么到陕西,特别是陕北,他最关注的还是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治理黄土高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三北”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严重地威胁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急待从速治理。虽然建国初期就筹资着手治理,但治理速度太慢,如陕北榆林、延安地区,在1955—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当今生态环境较为突出的问题,地质、地貌特点和环境破坏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文章以赤峰地区为例,分析了赤峰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现状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赤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8月29日至9月1日,国务院在陕北召开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传达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经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快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李鹏同志的重要批示,深刻认识治理荒漠化、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经济意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李鹏总理近日在姜吞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处作了批示。全文如下: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找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延河泥浆就滚滚而来。今B延安已变了样,满山遍野种植了苹果树,宝塔山周围松柏长青,乔儿沟进行了小流域治理,谷子亩产有的达到1000斤。榆林本是不毛之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日本农业专家原正市告诉我,榆林已种上了水稻,这得益于防护林的营造和地下水源的开发。陕北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铁路建设和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