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是一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 同时,要经常不断的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 再分期分批的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五亩鱼塘使,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集约化养殖经营!  相似文献   

2.
于永顺县采挖野生黄常山苗,并栽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珍稀植物园和荫生植物园内.通过对黄常山4年的栽培和3年的观察记载与分析,发现并确定了黄常山栽培品种5个,分别是:白瓣黄蕊黄常山、白瓣蓝蕊黄常山、紫瓣黄常山、白瓣白蕊黄常山和细花黄常山.  相似文献   

3.
黄刺蛾又叫洋辣子,为害杨、柳、榆、果树等几十种树木,是森林、果园的一大害虫。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黄刺蛾,不但污染环境,毒化林副产品和水源,严重的还威胁人、畜、禽的安全。经试验,应用黄刺蛾病毒防治黄刺蛾,成本低,效果好。黄刺蛾病毒是一种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4.
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标准化项目示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项目示范生产基地,总结出黄栀子的选地与整地、类型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栀子采收与加工和黄栀子干果质量地方技术标准等7项技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科学集约经营和规范黄栀子生产的各项技术环节,制订出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地方标准化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全市黄栀子的生产与产业开发,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大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黄栀子药材和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的黄栀子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5.
黄甜竹林     
薛贵山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2):56-61,52
黄甜竹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经济竹种。作者根据自身的试验实践活动,综合了黄甜竹的一些基本资料,诸如黄甜竹的分布、生态生物学特性、天然黄甜竹林的组成、人工林的结构,根据试验研究揭示了黄甜竹的一些生长发育规律,最后提出了黄甜竹林的经营利用与今后发展意见,为黄甜竹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栀子 (GardeniajasminoidesEllis) ,又称黄栀或栀子 ,茜草科常绿灌木。黄栀子果实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除烦、凉血散瘀作用。果实中含有大量黄色素 ,是提取食用黄色素的主要原料。黄栀子中提取的黄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具有无毒、无副作用、营养物质含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珍稀野生黄伞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野生黄伞的菌种分离、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黄伞菌丝生长影响试验、参试优良菌株和高产栽培配方筛选试验、合理调控主要生态因子的优质黄伞培育技术试验,研究出了适宜我省栽培的黄伞优良菌株、高产培养基配方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市场》2005,(12):11
湖北省渔业协会会员、多项专利发明人、洪湖市府场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印保林研制出的魔力捕黄颡鱼机在湖北问世.用魔力捕黄颡鱼机捕捞黄颡鱼,机到鱼起,神通广大.在从未没有使用过该机的水域第一次用魔力捕黄颡鱼机捕捞黄颡鱼,一台一天可捕获黄颡鱼数百公斤.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市场》2007,(3):34-3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是一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的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的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五亩鱼塘使,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集约化养殖经营!  相似文献   

10.
黄波罗为珍贵的药、材两用树种,多年来过度采伐、人为剥皮等行为,造成黄波罗植株死亡,致使其资源匮乏.黄波罗人工林培育难度较大,该文依据生产实践,从黄波罗苗木培育、造林及幼林管理等方面,对辽东山区黄波罗人工林培育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了生产上可借鉴的技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溪县是江西省黄栀子的主要产地,为了保护和发展该县黄栀子地理标志性产品,创建品牌,做大做强黄栀子产业,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黄栀子药材与栀子色素的需求,2005年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了"金溪县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示范区"项目。通过3年多的项目实施,系统地总结了有关黄栀子的选地与整地、类型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采收与加工、干果质量要求等7个方面的技术规程与质量标准。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科学集约经营和规范黄栀子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指标,制订出金溪县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的地方技术标准,这不仅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的符合国家和地方质量标椎的黄栀子药材和黄栀子食用色素,而且栽植黄栀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波罗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黄波罗嫁接技术,并成功地建立了1.3hm^2无性系种子园,为大量提供黄波罗优质良种壮黄、提高黄波罗经济用材林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 黄楝小蜂生活习性  黄楝小蜂在太行山区 1年发生 1代 ,少数 2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危害后的种壳内越冬 ,翌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 ,蛹期 15天。 5月上旬出现成虫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寿命 3天。当早熟黄楝种子像高梁粒大小 ,中熟黄楝种子像小米粒大小 ,晚熟黄楝花序萌动时 ,黄楝小蜂成虫于早晨8~ 10点咬破种壳而出。一般从向阳处咬破种壳。脱果后爬行数分钟 ,展翅飞翔到黄楝树上交尾、产卵。雌成虫靠其坚硬的针状产卵器 ,刺破刚坐果的黄楝种皮 ,将卵产于果内 ,一般每果产卵 1粒。卵有柄 ,固定在黄楝种子内壁上。约 2…  相似文献   

14.
黄波罗光合和蒸腾强度日变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因其材质优良,干皮木栓发达,是做绝缘配件的好原料。内皮是解热健胃的药材,被誉为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树种之一。鉴于已有资料中对黄波罗的生理特性少有研究,本文拟对黄波罗的光合、蒸腾强度等生理特性加以论述,试图为黄波罗造林、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盆花叶片发黄是栽培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多数是由管理不善所致。叶片发黄可分为水黄、旱黄、肥黄、饿黄、碱黄,以及由病虫害而造成的黄叶等情况。这里,把经常发生的一些情况分别予以介绍,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防治办法。供参考。1水黄。发生情况较多。因此,每栽一种花...  相似文献   

16.
以佛山陈村花卉世界的茶花为对象,测定了烈香、赤丹、甜香水、黄绣球这4种山茶花的叶片养分含量,比较了相同地点不同山茶花品种间的叶养分差异,结果表明:叶片N含量大小为甜香水黄绣球赤丹烈香;叶片P含量大小为赤丹甜香水烈香黄绣球;叶片K含量的大小为赤丹烈香甜香水黄绣球;赤丹的P和K含量最高,而黄绣球的P和K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黄栀子不仅是我国绿化、美化环境优良花卉观赏树种,而且还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造林的重要经济林灌木树种.通过建立项目示范生产基地,系统地总结出黄栀子的选地与整地、类型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栀子采收与加工、黄栀子干果质量地方技术标准等7项技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科学集约经营和规范黄栀子生产的各项环节技术,制订出黄栀子丰产栽培与产业开发地方标准化技术,并推广应用于本市黄栀子的生产与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8.
正花香蜜韵黄观音,云霄山水出奇茗。今年7月,第十六届"闽茶杯"(春季)乌龙茶评审赛结果揭晓,"云霄黄观音"再度夺魁,从而连续四次在茶王赛中荣膺桂冠,成为一个耀眼的茶叶品牌。黄观音,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77—1997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的新品种茶。母本铁观音以泉州安溪产地为佳,父本黄棪以南平武夷山产地为佳,二者皆以香气特别浓郁而驰名。杂交选育后的黄观音茶,具有抗旱抗寒、采摘期早、品质优异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福建、广东、湖南、四川、浙江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地区皆有引种试种。长期  相似文献   

19.
江西黄脊竹蝗严重发生的成因及可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江西黄脊竹蝗的发生危害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发生成因,气候异常、海拔高度、管理粗放、简单的林分结构、防治不当是引起黄脊竹蝗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黄脊竹蝗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波罗苗木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黄波罗这一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和主要用途,通过实践,总结了黄波罗苗木的培植经验,探讨了黄波罗苗木培育的主要技术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