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年来,我们在林地、果园和桑园中开展生态养鸡的15户大户中,采用土杂雏鸡4周龄脱温综合技术,使土杂雏鸡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其技术是: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8)
<正>为探索使用市场上出售的几种抗球虫药对鸡球虫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晨光鸡场进行了对比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球虫卵囊是从邻近鸡场收集到临床症状明显的球虫病鸡的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再离心沉淀收集。收集到的卵囊放在平器内加入5%重络酸钾溶液使其浓度达到2.5%的情况下于温室中培养。1.1试验鸡和分组从市场上购买回来的2 000羽雏鸡中,挑选出个体无明显差异的雏鸡  相似文献   

3.
<正>育成期是指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50~140日龄),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鸡,可辨清雌雄,全身羽毛已经丰满,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增,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6)
<正>1卵黄囊的主要营养成分雏鸡孵出时卵黄囊约占雏鸡体重的20%~25%,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约50%是甘油酰酯质等脂肪类物质。Cheville等(1984)发现,在雏鸡出壳时,大约有20%的卵黄物质剩余在卵黄囊中。王和民等(1994)的研究结果表明,刚出壳的雏鸡其卵黄囊的平均重6.4 g,绝干重4.06 g,能值为  相似文献   

5.
陆灵勇 《畜禽业》2001,(12):35-35
商品鸡脱温前期即为育雏阶段(0~35日龄),主要生产目标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健雏率,为脱温后期即育成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商品鸡脱温前由于雏鸡体质弱,适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不健全,易造成死亡.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仕凡 《畜禽业》2011,(6):17-18
<正>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关键。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1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赖、蛋、苏3种必需氨基酸以不同用量添加于3日龄肉雏鸡的低蛋白日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赖、蛋、苏氨酸对提高肉雏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同时,赖、蛋、苏氨酸的添加量不是无限制的。在肉雏鸡日粮粗蛋白小于18%的条件下,赖、蛋、苏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2%~0.3%、0.3%~0.4%、0.05%~0.08%。  相似文献   

8.
通过把赖、蛋、苏3种必需氨基酸以不同用量添加于3日龄肉雏鸡的低蛋白日粮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赖、蛋、苏氨酸对提高肉雏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同时,赖、蛋、苏氨酸的添加量不是无限制的.在肉雏鸡日粮粗蛋白小于18%的条件下,赖、蛋、苏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2%~0.3%、0.3%~0.4%、0.05%~0.08%.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备鸡的生长发育、成活以及将来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2008年9月7日至10月2日,通过对平南县大新镇大廊鸡场的1656只雏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5日龄统计,雏鸡存活数是1598只,死亡数是58只,总耗料600kg。随机抽取127只雏鸡称重为32.4kg,结果是25日龄雏鸡成活率达96.5%,绝对增重225g,相对增重882g,肉料比为1∶1.67。  相似文献   

10.
<正>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80%。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个体养殖户在雏鸡阶段小重视鸡舍通风,导致一氧化碳在舍内蓄积,引起雏鸡中毒死亡,死亡率达10%~30%,人为的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传染性消化道寄生虫性机能紊乱性疾病。以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对雏鸡和育成鸡的更为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6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该病与鸡的组织滴虫病在临床表现和盲肠的病理病变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吴建平 《畜禽业》2011,(10):12-13
农村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农村养鸡业也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但雏鸡死亡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怎样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鸡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地址选择、鸡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影响雏鸡成活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提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鸡白痢病(pullorum disease)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顽固的鸡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孵化后不久的雏鸡,常常出现白色下痢,并呈现急性败血症而致死,雏鸡发病、死亡率都高,甚至高达100%,成年鸡则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该病既可横向水平传播,也可垂  相似文献   

16.
陈赛  王碧和 《畜禽业》2001,(11):65-65
十多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农户,农户养鸡水平不断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从80%提高到95%左右,但雏鸡8周龄前体重却达不到品种标准要求.在长期的农村养鸡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使蛋雏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晓芳  林海 《畜禽业》2003,(6):26-26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在肉鸡生产中是很重要的,因为雏鸡的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反应能力低下,抗应激能力很差,最易受到烈性传染病的攻击。近年来,人们开始通过种母鸡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在种母鸡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VE,不但可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而且可增强雏鸡原发性免疫反应,保护雏鸡在这段时期免受或少受强毒的侵袭。1雏鸡抗病力低下的原因1.1雏鸡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雏鸡刚出壳时,免疫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即使接种疫苗,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也非常低,不能对外界病原微…  相似文献   

18.
鲟鱼的卵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影响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美国水产科研人员通常先将受精卵放入 1 0 0mg/L的碘水中消毒 1 0min ,尔后再脱粘。脱粘方法有使用化学物质脱粘和粘土脱粘两种 ,用于脱粘的化学物质有尿素、氯化钠、丹宁酸等 ,1 4日龄鱼苗的成活率为 71 %~ 77% ;使用粘土水溶液脱粘效果更理想 ,1 4日龄鱼苗的成活率在 86%以上。使用蒸馏水和碘脱粘 ,1 4日龄鱼苗的成活率为 77% ;使用粘土和碘脱粘 ,1 4日龄鱼苗的成率在 85 %以上。如将鱼卵放在 5 0mg/L的碘水中消毒 3 0min后再用尿素或氯化钠或丹宁酸脱粘 ,1 4日龄鱼苗的成活率在 84%以…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0,(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沙咪珠利的含量,并进行雏鸡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雏鸡血浆中的沙咪珠利,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准确度及精密度、稳定性研究;给2周龄雏鸡口服沙咪珠利,在各时间点从心脏采血,测定药物含量,采用DAS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结果采用高效液相测定鸡血浆中的沙咪珠利,血浆无干扰,内标分离度符合要求。0.05~20μg/m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定量限为50 ng/mL,批间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相对回收率为100%~117%。雏鸡口服灌胃给药,Tmax 5.125±2.031 h,Cmax 9.964±0.895μg/mL,t1/2为15.558±6.55 h;MRT为17.612±1.007 h。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6)
<正>据研究报道,育成期体重可以一直影响到产蛋期末的体重。若育成期体重偏小,产蛋期采食量也会较少。1育雏期1.1选择雏鸡雏鸡的选择是培育高产蛋鸡的基础和关键。雏鸡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雏鸡本身条件良好,眼要有神、毛要光顺、爪要粗壮、脐要无痕、体要有力、肛要无便、叫声要响、体要均匀、腹要紧缩;二是选择恰当日龄和健康的种鸡:研究证实30~45周龄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