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提出了公地悲剧理论,哈丁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而中国的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寺大隆林区不同程度放牧草地水土流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试验区内不同植被类型的12个地表径流观测场的5年观测,研究了降雨对不同程度放牧草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首要因子;有林地各植被类型小区均不产生水土流失现象;过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草地类型其年径流量分别为210.5mm、42.1mm、5.2mm,土壤流失量分别为5262.42kg/ha,115.37kg/ha 和3.94kg/ha;并且过度放牧草地的地表径流系数变化最显著,在雨季有较大降雨量时是流域内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提出了"公地悲剧"理论,哈丁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而中国的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放牧与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和围封恢复对地上植被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均为围封6年>围封2年>自由放牧;0~1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也显示相同趋势,为围封6年(2 17gkg)>围封2年(1 79gkg)>自由放牧(1 72gkg),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恢复时间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 05)。在风蚀较严重的阿拉善荒漠草地,过度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养分及其周围环境有极严重的负面影响,采取封育措施后,草地植被恢复、输入土壤的凋落物增加,植被盖度提高使土壤免遭风蚀,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地植被组成变化,研究放牧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东缘克什克腾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3种放牧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植被种群结构。自由放牧的优势种为羊草、落草,季节性放牧的优势种为羊草、碱蒿,划区轮牧的优势种为羊草和沙米;总体来说,划区轮牧下的植物种数、盖度、高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说明适宜的放牧方式可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放牧干扰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放牧干扰对草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化学性质(pH、有机质、氮磷钾)的影响,由于草地土壤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滞后性,使得许多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时间、不同牲畜类型等环境下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一般的规律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牲畜的踩踏强度增大,使得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总空隙减少,容重降低,土壤含水量下降,且表层土壤变化较明显。由于牲畜粪便的归还,使得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变化,其中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内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均有升高、降低、无明显变化3种趋势,分析认为,不同放牧强度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合理的放牧制度,有效抑制草原退化,从而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草地灌丛化作为全球普遍发生的现象,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物候学,旅游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定义为草地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密度和盖度的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生物量、密度和盖度减少的现象。草地灌丛化是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火烧等互相作用的结果。草地灌丛化导致草原土地格局和生物格局发生改变,表现出“沃岛”效应、草原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生产力的变化。未来草地灌丛化研究应该聚焦于草地灌丛化的机理、对草地-灌木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部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草原生产区生态管理和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只羊得放,一群羊也得赶,那么,能不能把一个村的羊集中起来,让一个或几个村民统一放牧呢?回答是肯定的。山东省五莲县杜家沟乡泥峪子村就有一个这样的“托羊所”。 泥峪子村是个60户的小山村,耕地少,山场多,发展畜牧养殖的条件得天独厚。 据调查,该村有养羊的习惯,但以前只是每户饲养自家的羊,经常使树苗被啃,幼树被折断,对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村两委一班人通过研究,决定办一个“托羊所”。在各户自愿的基础上,村里划出山场,把全村的羊集中起来,由3个人统一放牧。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青藏高原受到其地理位置的气候影响导致其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成为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暖变干等问题严重加剧了草畜矛盾,虫害鼠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加上人为因素的损害更加快了草地退化的速度。为了恢复退化草地,提出了围栏封育、增加施肥量、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减少人为损害、合理放牧等举措,高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和建立健全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体制更能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草地资源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利用方式,放牧与草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实行科学的放牧制度与放牧管理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最终达到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途径。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与放牧管理措施,首先要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文章着重从放牧对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碳储量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归类与分析,旨在为今后放牧制度与放牧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气候因子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变化的数量特征的影响,探讨了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以及为预测草甸草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特征指标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草原群落特征变化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且群落指标对关键期平均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零放牧和适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呈正相关性关系,重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关山草原是我国西北内陆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独特的高山草甸,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从气候变化和放牧因素两方面,综述了影响关山草原生态系统的因素:气候变暖会导致草地生产力水平的降低和草地土壤有机碳总量下降,封山禁牧因素通过管理者划定禁牧保护区、禁牧修复区和轮牧区,控制放牧强度,能够促进草地生产力提高。为系统研究气候及封山禁牧对草地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物的交互作用,保护关山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择彰武地区放牧和围封8年的沙质草地进行研究,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对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比放牧总植物数提高了61%,同时植物种类也较多。围封区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比放牧区提高了542%、106%、和37%。说明围封提高了草原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乌拉山不同放牧强度干扰下的山地典型植被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乌拉山山地放牧时间频度及地上植被现状,分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等级,另设未放牧(围封)样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对草地群落生长量及多样性特征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总盖度、高生长、个体密度、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中度和重度放牧后各项指标较围封样地差异极显著(P0.01)。在中度放牧样地,草地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样地。中度和重度放牧后扁桃属灌丛密度和生物量下降极显著(P0.01),重度放牧后其冠幅和高度较未放牧样地显著下降(P0.05)。在天然油松林内重度放牧后,林下无灌木生存,油松天然更新均为当年种子萌发长出的1年生苗,密度为平均10 360株/hm~2;与此相反,围封区内油松林下灌木保存2 400丛/hm~2,1年生更新苗2 984株/hm~2,2~5年生苗木570株/hm~2,6~8年生255株/hm~2,分别占总数的78.4%、14.9%和6.7%;家畜采食是油松林更新受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以集沙池(集沙槽)法分别对干旱风沙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典型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樟子松乔木林地、旱作农田、放牧草地的近地表集沙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表明:旱作农田的年均总集沙量最大,为319 288.43 g,分别是樟子松乔木林地、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放牧草地的241.43、351.88、1.96倍;旱作农田及放牧草地均是当地主要沙尘源,而退耕还林柠条灌木林地防风固沙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对干旱风沙区生态修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草防林中的绿伞是一种特殊的林分结构类型,由于一般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森林,但为牲畜改善了生境条件,提供了避难场所。放牧地上的绿伞有区别于森林和草地的独特的小气候和生物。它使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得以增进,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循环,增加了物质产出。1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靠山种畜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3”45’~124o43’,北纬45o53’~47o48’,海拔145~155m。平均气温3.6C,极端最高气温39.6C,极端最低气温一39.5℃。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6~8月份占总降水量的70%。年平均蒸…  相似文献   

17.
鱼永芝 《绿色科技》2020,(5):121-123
指出了实施草地围栏建设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自2011年以来,会泽县在实施天然退化草原治理工程中,共实施了围栏封育建设工程21.92万亩。结果表明:采取围栏封育,禁止放牧和生产活动,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了天然草地恢复,遏制了石漠化沿重度方向发展。围栏封育3年以上的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围栏内的草地植物量明显高于围栏外草地,随着草群结构的改善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牧草涵养水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草地地表径流和泥砂流失量减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建设技术可以有效地遏止草原草地退化,对草地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 ,与养羊放牧(超载过牧 )的矛盾 ,是普遍存在并争论不休的一个老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 ,使林牧业协同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粗浅看法。1 朝阳的生态环境与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二百年前 ,地处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 ,还是一个山青水秀的林区。后来 ,由于移民涌入 ,毁林种田 ,伐木为薪 ,取材建筑、放牧等原因 ,使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到新中国建立时 ,仅在高山远山人迹罕到之处 ,尚有少量残次林 ,森林覆被率只有3.9%。由于森林的毁灭 ,大地失去了“保护伞”和“海绵被” ,致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出现…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马王爷有三只眼睛,如今,一只长出三只眼睛的羊,在新疆博乐85团七连生产。据该连养羊专业户杜建杰叙述,4月27日下午,他在放羊途中发现一只两岁多的母羊卧不起。半个小时过后,母羊生产了。最先露出的是两只蹄。又这一段时间,才露出羊头。他仔细看时,今他大吃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有个经典故事叫“公共地悲剧”。说的是 :一个村庄共有一片草地 ,每个牧民可在草地上自由放牧。由于公共资源的“公共性”和牧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驱使着牧民最大限度地繁殖羊群。结果 ,羊群超量 ,草地不堪重负 ,日久天长 ,终致绿茵荒芜 ,群羊饿死。哪个地方没有一些“公共地” ?大到江河湖泊、蓝天白云 ,小到广场、绿地 ,公共设施不都是人所共享、人所共用的资源吗 ?可是 ,公共的悲剧又岂止发生在远古的西方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有此类故事“翻版”吗 ?可记得 ,溯淮河而上 ,沿途曾建有多少处造纸厂、化工厂等污染源 ,一股股乌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