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究树莓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树莓全汁为原料,新鲜浆果中分离的树莓果酒最佳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探讨发酵温度、pH、初糖浓度及酵母接种量对树莓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这4个因素对树莓果酒发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小次序为初糖浓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pH,当发酵温度26℃、酵母接种量8%、pH3.7、初糖浓度23%时得到的果酒品质最佳,其总酸9.23g/L,残糖3.48g/L,酒精度11.6%vol,具有鲜亮的宝石红色,澄清透亮,果香浓郁,酒体丰满,口味纯正。[结论]在该研究得出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优质高档的树莓果酒,为树莓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为生产优质果酒,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的方法,以酒体感官评价为指标开展百香果树莓复合果酒的酿造工艺优化研究并测定其多酚含量,之后通过考查复合果酒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其还原力开展百香果树莓复合果酒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百香果树莓果浆配比1:2(g·g-1)、初始糖度22.4 Brix、料水比1:1(g·mL-1)、发酵温度19 ℃、发酵时间11 d;与同多酚浓度的Vc相比,此果酒具有更高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7.8%、66.9%和47.4%,还原力可达29.2%。按照优化的工艺酿造的复合果酒酒度为12.3%(vol),多酚含量为353.9 mg·L-1,呈红宝石色,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有典型的百香果和树莓香气、丰满爽口有新鲜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就番茄-西番莲复合果酒的工艺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以便能投放市场创出效益。以圣女番茄、西番莲为原料探讨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利用不同的果酒酵母对圣女番茄西番莲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选出最佳酵母,从而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生产出优质的圣女番茄西番莲复合果酒。得出最佳酿酒酵母为农职3号酵母,圣女番茄与西番莲(15∶1)混合打浆,酵母接种量为10ml/L,pH4. 0,焦亚硫酸钾0. 015%,发酵液起始糖度28%,最优澄清剂为壳聚糖,添加量为0. 08g/100mL。发酵陈酿的复合果酒,酒精含量约12. 7%,拥有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入口清爽。 相似文献
5.
6.
以苹果汁、猕猴桃汁、百香果汁为原料酿造复合口味低醇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复合果汁含糖量、p H值、酵母菌接种量和果汁比例对低醇复合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果汁糖度值为16°Bx、p H 3.75、酵母菌接种量为0.20 g/L、果汁比例V百香果∶V猕猴桃∶V苹果=15∶90∶185时,为发酵低醇复合口味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低醇果酒酒精度可达6.9%,残糖35.2 g/L,色泽呈黄绿色,澄清透亮,酸甜可口,具有苹果、猕猴桃的清香以及浓郁的百香果香气,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7.
一种全发酵复合果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陕西省苹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新鲜苹果、梨为原料,研究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初汁(苹果汁、梨汁)的配比、酵母的添加量、发酵温度S、O2的添加量均会影响全发酵苹果、梨复合果酒的品质。苹果、梨复合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苹果汁、梨汁的配比为2∶1,SO2的添加量为40 mg/L,可溶性固形物(SSC)调至20°Bx,酵母菌的接种量为0.9 g/L,前发酵温度为20℃,发酵10 d,后发酵温度为15~18℃,发酵30 d。[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苹果、梨复合果酒,口味纯正柔和、果香浓郁、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具有典型的果香和酒香,值得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条件,为辣木资源开发提供新途径.[方法]以高活性干酵母安琪171#为固定酵母载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辣木液初始糖度、发酵温度、焦亚硫酸钠用量和发酵pH等因素对辣木果酒酒精度形成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辣木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辣木果酒发酵工艺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发酵pH>焦亚硫酸钠用量,发酵温度对辣木果酒酒精度有显著影响(P<0.05).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最佳工艺:初始糖度25%、发酵温度29℃、焦亚硫酸钠用量80 mg/L、发酵pH 4.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酒精度达11.6%(v/v).[结论]利用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得的辣木果酒色泽淡黄、清澈稳定,具有淡雅的辣木清香,口感醇和,风味独特,研究工艺参数经济可行,可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沙枣果酒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沙枣果酒加工工艺。[方法]以沙枣为原料,经加水浸提后,调糖、调酸并添加酵母进行发酵;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二氧化硫的添加量、酵母用量、沙枣汁初始糖度及主发酵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沙枣果酒的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SO2添加量为80 mg/L,主发酵温度在22.5℃,初始糖度18%,酵母接种量0.25%;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的沙枣酒酒度为10.0%(V/V)。[结论]该加工工艺研究为沙枣果酒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吕闻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2):5-6,25
以五味子为原料生产发酵型五味子果酒,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型五味子果酒的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d,pH值为6.5,接种量为1.2%时所得产品颜色橙红,风味纯正,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五味子果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樱桃果酒的保健价值,促进地方樱桃产业化发展,以贵州安顺主栽红水樱桃为材料,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樱桃果酒发酵条件,选择外观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NaHSO3添加量为试验影响因素,以樱桃果酒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选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樱桃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外观糖度22%、NaHSO3添加量65 mg/L、发酵温度25℃和发酵时间8d.在此条件下制出的樱桃果酒,色泽桔红清亮,口味醇正,黄酮含量352.34 μg/mL,酒精度10%~11%,具有独特的口感与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黑莓原汁复合20%梨汁为原料酿造黑莓果酒,跟踪考察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pH、单宁、总酚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至发酵结束黑莓果酒总糖降至约5g/L;pH主发酵期间在3.50~3.45范围内波动,陈酿期间降低至3.35;单宁在主发酵期间呈上升趋势,陈酿期间略有降低,陈酿180d后单宁含量稳定在5.58g/L;总酚在主发酵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陈酿180d后总酚含量为0.88g/L;花青素在发酵前2d迅速下降,第3天起下降速度变慢,陈酿期间花青素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研究可为酿造优质的黑莓果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液态发酵制备砀山梨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液态发酵制备砀山梨酒的工艺,为砀山梨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砀山梨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砀山梨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表空列和重复试验两种方式无偏估计试验误差,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提高了试验数据分析的精确性。[结果]最终得到砀山梨酒发酵的较优方案是:1000g梨加500g水榨汁,发酵时间4d,接种酵母活化液6.0%,发酵温度26oC,葡萄糖添加量14%,在此条件下,酒精度可达到10%。[结论]安徽砀山梨产量约占全国梨总产量的13%,利用砀山梨发酵生产砀山梨酒是增加砀山梨加工品种、缓解鲜果储存压力、降低果品浪费、提升果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树莓在我国是一种新兴水果,具有较好的鲜食和加工价值。通过采用CaCO3、KHCO3、K2C4H4O6、复盐法等6种不同降酸方式,分析比较了不同降酸方式的降酸效果及对酒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CO3降酸,能较容易达到树莓酒降酸的要求,但如果用量过大,会使酒体略微表现出苦涩味;利用CaCO3处理,能达到树莓酒降酸目的,而且可以保留原有的香气和口感,但热稳定性差,需要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去除Ca2+;利用K2C4H4O6降酸,用量大,成本高,且易生成KHC4H4O6,清除较麻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美蔷薇制品的苦涩味 ,本试验利用发酵制果酒的方法 ,将美蔷薇制成果酒。在常规制酒工艺的基础上 ,对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和水的比例、果的破碎方法、是否过滤、前发酵时间等用正交试验 ,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最后确定美蔷薇果酒的最佳工艺 ,研制出了颜色美观、口味醇和 ,在保持期 (1 5年 )不变质、不褪色、不沉淀的果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金秋梨榨汁后通过发酵获得金秋梨酒,然后添加不同量的果胶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果胶酶添加量、不同酶解温度、不同酶解时间和不同酶解处理pH值对金秋梨酒澄清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果胶酶澄清避免金秋梨果酒后浑浊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应用果胶酶澄清金秋梨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添加0.2 ml/L果胶酶、酶解酸度为3.5、酶解时间90 min,该条件下澄清后果酒透光率为92.1%。澄清后获得的酒呈亮金黄色、透明清澈,具有金秋梨自然色泽、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结论]利用果胶酶澄清能较好地避免金秋梨果酒后浑浊的发生,因而果胶酶用于澄清金秋梨果酒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