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仁波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09-10810
[目的]分析假野菰花萼筒与花冠筒之间粘液的挥发性成分,为假野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GC-MS技术对假野菰粘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假野菰粘液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种化学成分,分别为2-(2-丁氧基乙氧基)乙醇和正丁基甲基亚砜。[结论]假野菰粘液的挥发性成分可作为某些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原料,但挥发性成分并非假野菰粘液的主要成分,今后研究应侧重于假野菰粘液的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百尾参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贵州安顺和凯里百尾参中分别鉴定出68和4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01%和98.96%;两个不同产地的百尾参挥发性成分中,含27种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结论]两个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明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辣椒品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经乙醇-水体系提取后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对辣椒种子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不同辣椒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差异。4种辣椒共6种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但含量有所不同。4种辣椒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找出辣椒特征挥发性物质并区分不同品种的辣椒。[结论]该研究为辣椒品种的鉴别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杰  江汉美  卢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5-166,199
[目的]分析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这2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72%;从杜仲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3%。杜仲和杜仲叶2种药材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都为壬醛,含量分别为17.47%、13.53%。[结论]杜仲与杜仲叶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考察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Q[8]及Q[n]对酚类具有显著截留作用,在用量为20 mg时,对总酚的吸附率分别达到26.4%和44.5%;瓜环对主流烟气中单酚的吸附效率高于双酚,对o-甲酚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甘草内生真菌GRE9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甘草内生真菌GRE9与宿主植物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气相-质谱法分析甘草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和菌丝体挥发性物质。[结果]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及菌丝体既含有与宿主植物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也含有特异性挥发性物质。[结论]甘草内生真菌GRE9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内生菌。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年份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生长年份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组分及含量。[结果]15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6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9.98% 10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9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0.01% 6~8年生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4种,已鉴定化学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3.23%。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醛类、醇类和烯烃类等。其中,有机酸类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5.28%,十六酸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5.75%。[结论]从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的物质随生长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十六酸、油酸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与巴戟天的生长年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南五加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得到酮类、醛类、酚类等不常见挥发性成分,在红毛五加皮、香加皮挥发油中未见,其中含量最多的是5羟-甲基-糠醛,相对含量为58.076%,其余各成分含量均未超过4.000%。[结果]为南五加皮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棱豆种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D.C)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此资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GC-MC方法测定了4个四棱豆品种的挥发性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4个四棱豆品种共检测出烷烃类、烯烃类、酸类、芳香族化合物、酯类、酮类、醚类、杂环类等10大类共125个化合物;每个品种挥发性成分42个左右,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酮类、醇类、酯类等物质,不同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种类、总量差异不明显;但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性很大。[结论]挥发性组分之间的差异性形成各自的风味特点,其存在与差异性构成加工过程中四棱豆产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全面地分析成品速溶咖啡的挥发性成分。[方法]以越南某品牌速溶咖啡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直接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试验确定了供试速溶咖啡中有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吡嗪类化合物约占28.5%,呋喃类化合物约占22.0%,这些物质对速溶咖啡的风味起到了主要作用。[结论]研究可为速溶咖啡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叶木通果皮果胶的抑菌和杀菌性能。[方法]从三叶木通果皮中提取出果胶,采用圆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果胶进行抑菌和杀菌性能研究。[结果]三叶木通果皮果胶的红外光谱图显示1700cm^-1处存在酯化的羰基,且在170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较强,表明提取的三叶木通果皮果胶为高酯果胶。所得果胶的红外光谱图与Gnanasambanadam的果胶谱图主要特征峰基本相同。从三叶木通果皮中得到的果胶制品和标准枯皮果胶,在大肠杆菌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上均没有检测出抑菌效果,或作用效果不明显,难以在平板上检测出。[结论]三叶木通果皮果胶没有抑菌及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超声提取、索氏提取、沸水回流提取和常温浸提法时常春藤皂苷的得率,优选出超声提取方法,接着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考察甲醇浓度、甲醇体积、超声时间、提取次数及酸解条件时的盐酸体积、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提取的影响程度的顺序为提取时间(C)>甲醇浓度(A)>甲醇体积(B)>提取次数(D),水解时间对常春藤皂苷元得率影响明显。[结论]三叶木通中常春藤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甲醇溶液80 ml超声提取90 min,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36%盐酸4 ml,70℃水浴回流水解4 h,氯仿萃取2次,合并氯仿层,旋转蒸干后甲醇溶解定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八月瓜果皮超声水解提取总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八月瓜果皮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水解p H、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总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用乙醇作为溶剂,按1∶20(g/m L)固液比加60%乙醇水溶液,在最优条件下(p H 5.23,水解温度53.76℃,水解时间115.66 min),模型对总多酚得率的预测值为5.63%。优化条件组合(p H 5.23,水解温度54℃,水解时间116 min)试验下总多酚得率为5.58%,模型预测值与组合试验结果吻合。[结论]试验结果为八月瓜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下三叶木通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三叶木通并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Li-6400光合仪分别测定其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参数和光合参数,分析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随土壤相对水含量(SRWC)的降低,三叶木通幼苗叶片呈厚度变薄、水含量降低和栅栏组织缩短变紧密等变化趋势;总叶绿素(Chlt)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SRWC降至29%时,大部分解剖指标和光合指标呈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于1.000的叶片解剖指标特征值中有4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8.195%,主要指标为栅栏组织、下表皮、木质部和海绵组织;大于1.000的叶片光合指标特征值有2个主成分的载荷值差异极大,贡献率达83.277%,指标为Gs和Chlt.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WC与叶片水含量(LWC)、Chlt、Pn、Gs、胞间CO2浓度(Ci)、Tr、气孔限制值(Ls)及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木质部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WUE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三叶木通幼苗在干旱胁迫下通过改变叶片结构特征、降低光合作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式适应干旱频发的喀斯特环境;SRWC为29%可视为三叶木通幼苗受干旱胁迫的起点;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及Gs可作为三叶木通耐旱性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综述了三叶木通的植物学特性、地理分布、药理学特性、食用价值、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三叶木通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三叶木通叶面积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SPSS1310建立三叶木通叶面积测量方法,选择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等3 个指标分别与叶面积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 个三叶木通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性最好,可靠性检验显示利用该方程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三叶木通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木通中6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召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81-14182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木通中钙、镁、 铁、锌、铜、锰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采用光焰光度法测定。[结果]木通中含有钙 17.0 mg/g,镁3.13 mg/g,铁 1.41 mg/g,锌0.148 mg/g,铜0.025 9 mg/g, 锰 0.588 mg/g。RSD为2.3%-9.2% ,回收率为95%-108%。[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酸解法从三叶木通果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并确定了用酸解法在三叶木通这种经济价值较高野生生物中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解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pH值1.2,时间120 min,固液比1∶25,在该条件下果胶的提取率为11.45%。为生产上从三叶木通果皮中大量提取果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其优良品系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以三叶木通幼嫩枝条及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三叶木通无菌外植体获得、愈伤诱导以及胚状体诱导等过程,同时分析了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乙醇处理1 min,0.1%升汞灭菌12 min,再经无菌水浸泡处理3 min后,接种至MS+NAA 0.4 mg·L-1+2,4 D 4.0 mg·L-1+活性炭1.0 g·L-1+蔗糖30.0 g·L-1 +琼脂6.0 g·L-1培养基中,避光培养可得到愈伤组织,并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愈伤组织接种至MS+NAA 0.4 mg·L-1+6 BA 2.0 mg·L-1+蔗糖30.0 g·L-1 +琼脂6.0 g·L-1的培养基中可得到胚状体,然后接种至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可以得到种苗。  相似文献   

20.
木通属植物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标记技术,对木通属(Akebia Decne.)25份药用植物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2对引物中,共检测到17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3.2%,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75 8~0.931 0,UPGMA聚类分析将25个供试样品分为二类:五叶木通为一类,白木通和三叶木通聚为一类;SRAP标记适合木通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