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通过对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治措施,把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工业原料林主要是为林产工业提供初级林木产品以支持和促进林产工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人工林,是林纸、林板等林产工业项目的原料来源基础。工业原料林对于林产工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效益,与其营造模式有关。作为木材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营林企业依定向合同进行市场型工业原料林的基地建设或林产企业依生产要求进行自有原料林的基地建设是林纸、林板等致力于林工商一体化经营的林产项目的主要营造模式。为提高工业原料林的效益,一体化经营企业必须致力于内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费用的边际平衡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文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21-1322
通过对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分析,证明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既涉及工业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又涉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环境系统评价。指出该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选址布局的合理性,并提出原料林基地的生态评价、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以及环境风险评价是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对福建省林纸林板企业办原料林基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及契约理论.从微观行为层次揭示了福建集体林区林纸林板企业40多年来林板纸一体化的动力、模式与障碍等行为机理;得出林纸林板企业林板纸一体化动力的收益最大化机制,分析了企业林板纸一体化历年来主要实施的6种模式的机理及特点,指出阻碍企业实施林板纸一体化的3个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符合国家<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克拉玛依市启动了林纸一体化项目,提出了“双百工程”(营造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和建设年产100万吨商品纸桨),如何在短期内栽植6.67×104hm2(100万亩)纸桨林业原料及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特殊地区、不同时期的造林技术研究显得非常必要.2000年秋季,新疆准噶尔生态公司营造了66.67hm2(1 000亩)杨树试验示范林,通过不同栽培方式,截干和灌溉等抚育管理试验,新疆杨和俄罗斯杨的造林成活量高达90;以上,总体平均成活率分别为75.2;和84;,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对今后大面积秋季造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纸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是林纸工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外林纸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及特点,分析了国外林纸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经验及中国林纸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国外林纸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陕西农业科学》2005,(6):34-34
2005年9月15日,水利部等六部委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组到达贵州赤天化集团,对正在建设的赤化竹浆林纸一 体化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检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曾大林要求贵州赤天化集团贯彻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建设花园式工厂。 赤天化竹浆纸一体化项目,由赤天化集团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设计年产20万t竹浆及造纸。2004年10月由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集体林区特点,提出林纸结合——林纸一体化经营模式,阐述了建设3.5万吨胶印新闻纸厂与划定和建设20万亩造纸林基地同步发展的设想,遵循林纸利益均衡原则,选择股份制形式,提出林地和林木折股折价入股的原则和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论证了林纸联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何日广 《吉林农业》2011,(7):199-200
桉树是世界公认的速生追林树种,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史上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在短周期原料林建设、林-板及林-浆-纸-体化等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许多争论,对发展桉树的看法褒贬不一,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争论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以为广西长远发展桉树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和县原料林基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原料林基地建设中存在小而散的山林,影响了原料林的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森林资源;创新方式,建立原料林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规划,细化原料林基地建设年度设计方案;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原料林建设质量;摸索新形式,加大原料林建设资金投入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科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87-7089
创建优美的现代人居环境是景观设计者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承担的核心责任。居住区环境设计必须注重人文要素及环境生态元素的正确切入,通过良好的设计方法融入于特定的人居环境里,以体现设计者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关注。该研究以南宁都市桃花源楼盘为例,探讨在居住区环境构建中如何实现生态与文化的交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对城市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人们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关注。通过对天津市大港公园案例的介绍,探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旨在为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在未来的世纪中,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现实的选择是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战略思想。论述了在理论上,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在实践上,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战略原则。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这一战略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策勒绿洲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加快策勒绿洲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该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以及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对策勒绿洲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了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静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2-713,735
水景观是中国园林景观的瑰宝。将水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温室生态餐厅中,实现了人与餐厅的和谐共处。通过对国内数家生态餐厅的初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生态餐厅的就餐环境,提出了水景观在餐厅中的营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PSR模型,以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为原则,以如何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步伐为目标,研究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和推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农业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生态农业内部建设,政府能够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建设环境,主动服务农民和适应市场,让农民快速稳定增收,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融合,使得生态农业产业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实践的总结,分析了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生态环境管理、法制建设、监测体系、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提到了当今的重要议程,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各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相关部门与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众所周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西方国家生态观念与意识较为强烈.人们多数采用与选择适宜的绿色生活方式来实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从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明与素养。值得借鉴的是怎样如何结合西藏实际情况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建设美丽西藏将是本文论述的观点,在第四十二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日”来临之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组建了新型事业科研单位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我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保护与促进高原生态环境的循环与发展方面阐述自身的学术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大,区域性分布广泛,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良好的生 态环境,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三农问题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法律视角 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农村环境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