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秀香 《甘肃农业》2016,(10):33-34
本文通过垄膜沟灌与平作两种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对不同栽培方式下洋葱的生育期、灌溉量、田间操作、生物学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记载。试验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栽培与平作栽培相比,在减少灌溉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病虫害、提高商品率等方面效果显著,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为河西地区洋葱垄膜沟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垄膜沟灌南瓜种植特点,分析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南瓜生长、耗水、产量、水分利用及种植效益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宜的垄膜沟灌灌水定额(T3、T4处理)可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有利于南瓜生长及产量形成。T3、T4处理灌溉定额较T5处理分别降低480和240 m3/hm2;生育期耗水分别降低264和194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1%和12.3%;净收入较T1处理分别提高7 387.6和3 966.8元/hm2。在民勤绿洲及类似区域垄膜沟灌南瓜推荐灌溉制度为种植前灌坐塘水1次,灌水时间5月中旬,灌水定额420~480 m3/hm2;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时间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灌溉定额1 680~1 920 m3/hm2。研究成果可为垄膜沟灌技术在南瓜种植和推广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吐鲁番戈壁砾石地和极度干燥气候条件下,研究葡萄根域限制方式和自压软管灌溉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摸清自压软管的灌水量、灌溉周期和栽培管理措施.[方法]设置三个不同灌水量,采用自压软管灌溉与根域限制结合的栽培方式,研究其对无核白新梢粗度、叶面积、果粒大小、含糖量、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自压软灌灌溉,灌水量控制1 025 m3/667 m2时,葡萄产量达到1 508.5 kg/667 m2,单粒重2.5g,灌水量在867 m3时,产量只有1 348 kg/667 m2.[结论]在吐鲁番地区实行软管与根域限制结合的栽培方式,灌水量较常规沟灌减少灌溉量近40;,葡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产与沟灌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
地膜栽培通常多采用沟灌,水集中于沟底土壤,为使膜下作物根区充分湿润,需延长浇水时间。这种方法用水多,土壤易板结等。膜上灌水技术是对沟灌的改进。它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灌给作物供水。它适用于土地平整度较差、用井水灌溉出水量较小的地区。一、膜上灌水的两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靖远县大力推广以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技术为主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灌水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探讨干旱、半干旱高原性气候明显的靖远灌溉区马铃薯最佳起垄高度,通过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研究其对马铃薯单株结薯、商品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垄高的增加单株结薯、商品率、产量及品质逐渐提高,垄高25 cm时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6.
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大田作物栽培灌水方式已逐步受到关注。为研究灌水前后水分在垄沟之间的运移及交替灌溉方式适宜的垄高、垄宽等技术参数,试验模拟了交替灌溉不同垄体参数的灌水试验。结果显示,垄背、垄坡、灌水沟和非灌水沟4个观测点同一土壤剖面存在明显的土壤含水量梯度,水分的侧向入渗增强,从而减少了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几率;交替灌溉方式下,采用15 cm垄高、55 cm垄宽的垄体标准,利于增大地表面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还可使交替灌溉水得到最优分配,达到高效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局部灌水条件下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灌溉方式对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金穗四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玉米进行垄植沟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灌水在沟南北两侧交替进行)、固定隔沟灌溉(灌水始终在沟南侧进行)和常规灌溉(沟两侧同时灌水且各占1/2)3种灌水方式,灌水量均为2 250m3/hm2,于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对0~100cm土层分层(每20cm为1层)监测根部及根部南北两侧根系的生长状况,分析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灌水方式对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玉米生长的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总体而言,0~100cm土层中各生育期玉米的根长密度平均值均以交替隔沟灌溉较大。玉米生育中后期,60~100cm土层中固定隔沟灌溉非灌水侧根长密度较常规灌溉增大。【结论】交替隔沟灌溉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交替隔沟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均可促进根系的下扎及延伸。  相似文献   

8.
对制种玉米在垄膜沟灌和条膜覆盖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条膜栽培相比,5~25 cm土层地温提高0.92℃;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制种玉米千粒重增加9.94~46.01 g,穗粒数增加6.10~46.78粒,增产1.63%~40.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7%~34.16%;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制种玉米适宜灌溉定额为450 mm,与对照相比,节水1 500 m3.hm-2,与当地大田灌溉定额720 mm相比,节水2 700 m3.hm-2,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2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隔沟灌、降低灌水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番茄的有机酸质量分数。交替隔沟灌,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增加灌水量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降低施氮量或增加灌水量均能显著降低番茄硝酸盐质量分数。交替隔沟灌更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降低硝酸盐质量分数,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大面积实行麦棉套种。这种种植方式解决了粮棉争地的矛盾,一年两熟,麦棉都有较好的收成。麦棉套种结合地膜覆盖是使棉花有显著增产效果的一项栽培措施,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利用塑料薄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专门设计的渗水孔渗水灌溉棉花和从膜侧过水灌溉小麦,一水两用,称做:麦棉套膜上灌。膜上灌是畦灌、沟灌局部渗水等灌水方法的总合,是在地膜栽培基础上经过培土形成以膜为底的浅宽式垄沟,利用其输水。这种灌水方法减少了畦灌的浇水不均匀,沟灌的有效利用率不高的状况,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同时膜上输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垄膜沟灌技术是通过起垄,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的活动环境,协调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通过改变田间的微地形、种植方式与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盐碱地番茄一垄双行种植条件下的高效水肥管理模式,改善番茄品质,以当地习惯灌水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减量对土壤盐氮分布、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水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略高;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水量交替灌溉方式下,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常规灌溉,而4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则低于常规灌溉。与对照相比,常规沟灌方式下,中水高肥和中水中肥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最高,番茄产量分别增加了2.53%和2.02%,低灌水量下的番茄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大于30%,但产量下降了9.60%以上;不同水量交替沟灌方式下,高水低水交替灌溉配施高肥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最高,番茄产量增加了1.5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23.97%,而中水低水交替灌溉配施中肥处理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36.80%,而产量并没有降低,该处理下番茄品质也有了明显改善。对一垄双行番茄田种植方式而言,采用中水低水交替灌溉配施中肥的水肥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节水提质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沟灌作为地面灌溉方式的一种,在我国的农业灌溉中应用广泛,有着低成本、环保等优点,但受到其管理方式和技术要素选取等因素的影响,沟灌的灌溉效率并不高。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沟灌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也重新被重视,如宽垄沟灌、交替隔沟灌、覆膜沟灌和波涌沟灌等不同沟灌类型都有着各自的应用。沟灌技术的研究也在从灌水技术要素等微灌尺度向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等宏观尺度转变,使沟灌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武山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发展迅速,为了探索优化玉米节水灌溉模式,指导大面积生产,我们在县内大南河流域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及灌水次数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生产中玉米种植应推广选用全膜双垄沟播一次灌水模式。1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摸清和研究垄膜沟灌的节水效果,尤其是全膜覆盖沟灌的节水模式,通过试验玉米在全膜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喜水作物,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产必须依靠灌溉,否则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垄膜沟灌是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栽培方式之一。但灌溉水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次数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探讨灌溉水量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影响,揭示灌溉水分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高灌溉水分利用率,确定西北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玉米丰产优质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灌区示范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模式,该技术模式较当地玉米半膜覆盖漫灌栽培常规模式相比抗倒伏性增强、灌水量减少、产量增加,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最佳垄沟宽度对玉米的节水和增产效果,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垄高和沟深一致的条件下,以垄宽、沟窄的垄膜沟灌栽培技术模式节水和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肖让  尚克龙  张永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68-17270
[目的]研究调控沟灌条件下棉田沟、垄0~60cm深度土壤盐分变化。[方法]以南疆绿洲灌区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沟灌、调控沟灌和固定隔沟灌3种灌水方式,设3900、3600和3300 m3/hm23个灌水量。[结果]在相同水量(3900 m3/hm2)控制条件下,灌水前后各处理在0~60cm深度的盐分降低都较明显,其中常规沟灌比调控沟灌和固定隔沟灌的脱盐率低;在相同灌水方式下,在不同水量控制下,0~60cm深度上调控沟灌3600 m3/hm2的沟、垄灌后较灌前盐分都明显降低,且整个深度上的脱盐率均大于其他处理。[结论]从棉花生长综合效果来看,调控沟灌优于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调控沟灌3600 m3/hm2的盐分变化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特别是制种玉米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大田用种量占全国的60%以上。玉米在灌区农田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大水漫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多种模式,目前甘肃省鼓励推广的玉米灌溉方式是垄膜沟灌、膜下滴灌。下面主要将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膜上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水,进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一、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类似滴灌,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同时膜上灌与沟灌相比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