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试验旨在分析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特性与皮肤毛囊组织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罕山白绒山羊周岁母羊为试验动物,分为两组,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连续采集13个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肩胛部皮肤和绒毛样品,每月测定其绒毛长度,并制作皮肤毛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埋植MT使绒山羊体表常年有绒毛覆盖,春季和秋季出现脱绒现象,之后快速长出新绒毛,绒毛脱落时次级毛囊活性降低。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在毛囊生长前期随着绒毛的生长逐渐变薄,而在毛囊生长后期逐渐变厚,毛囊进入休止期时其厚度达最高点;与表皮其它三层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研究结果提示,12月开始持续埋植MT将缩短绒毛生长周期,其表皮及次级毛囊活性也会随之出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4.
5.
6.
罕山白绒山羊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罕山白绒山羊育种工作已取得了可喜进展。成年公羊平均产绒875g,成年母羊平均产绒492.04g,达到或超过了品种标准,接近或超过了国内其它绒山羊品种水平,为我国新型优质高产白绒山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8.
罕山白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罕山白绒山羊已发展到100多万只,该品种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具有良好的绒肉生产性能,1999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目前已形成了总场-分场-育种户3个级次统分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有利于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9.
罕山白绒山羊是以产绒为主的绒肉兼用型新型地方品种。因此,针对偏远地区短缺优秀种羊的情况,为充分挖掘现有优秀个体的利用率,加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罕山白绒山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罕山白绒山羊的综合经济效益,畜牧工作者们自1997年开始,在饲养头数较集中的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地区曾多次进行了罕山白绒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目前,罕山白绒山羊育种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各类羊群总数约为94.5万只,基础母羊约为41.5万只。因此,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速了罕山白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迅速扩增了其后代,… 相似文献
10.
11.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非生绒期绒山羊激素分泌和绒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激素分泌和绒毛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随机试验区组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短光照和自然光照处理,每组当中一半埋植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绒毛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的激素分泌,长光照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短光照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埋植褪黑素组的血浆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不埋植组。光照和褪黑素显著影响PRL、IGFI的分泌类型,并与绒山羊的绒毛生长有关,短光照或褪黑激素处理各组绒毛平均增加338.83 g;新生羊绒的长度、细度、强度等品质指标均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内分泌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16L:8D)、自然光照(12.37hL)和短光照(8L:16D)处理,每种光照下一半埋植动物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光照类型对绒山羊的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影响,长光照对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有促进作用,对褪黑素(MT)、胰岛素(INS)有抑制作用;短光照对催乳素(PRL)、IGF-I有抑制作用,对MT、INS有促进作用。埋植褪黑素后,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对PRL、IGF-I均有抑制作用;INS在短光照+MT组降低,在自然光照+MT和长光照+MT组升高。这些都表明,几种激素在一天之内随着时间(光照)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绒的生长和产绒量的影响,探索陕北白绒山羊在冬春季节枯草期放牧时的补饲方案。试验抽取横山县某羊场同年龄段体重相近健康的陕北白绒山羊成年母羊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对照组,每天补饲0.2kg玉米;三个试验组分别每天补饲配合精料0.2、0.3、0.4kg。结果表明,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在冬春枯草季节通过补饲可延长绒毛的快速生长期至12月份,而1月至抓绒前绒毛生长缓慢。试验期内0.2kg组、0.3kg组、0.4kg组绒长的增长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66.45%,67.10%,72.36%,产绒量分别提高了26.75%、29.62%、22.48%,三个试验组绒长度及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成年母羊在冬春季节归牧后,补饲0.2kg配合精料可显著提高绒毛的长度和产绒量,但进一步增加配合精料的补给量,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体成分的角度研究了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的有关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体成分组成。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绒山羊的体脂肪含量增加,体蛋白含量减少;光照相同条件下,埋植褪黑激素组的体脂肪含量高于不埋植组,体蛋白含量低于不埋植组,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之间有显著(P<0.01)的互作效应。证明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作用,为褪黑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的能量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对能量的适宜需要量。选择1.5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控制各组试羊粗蛋白质摄入量一致(实测值为74.0 g/d),测得各组消化能摄入量分别为7.6、8.3、8.9和9.6 MJ/d,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前10天为预试期);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3只羊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空怀母羊对4种饲粮总能的消化率和代谢率分别为(65.3±3.23)%和(54.7±3.16)%。空怀期母羊平均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增加呈线性增长。空怀母羊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DE(MJ/d)=0.507 0W0.75+0.026 3 ADG和ME(MJ/d)=0.413 0W0.75+0.024 5 ADG(式中DE为消化能,W0.75为代谢体重,ADG为平均日增重,ME为代谢能)。综合得出,空怀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中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以9.17~10.14 MJ/kg和7.70~8.60 MJ/kg(风干基础)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供体选择、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手术采卵、受体羊同期发情处理、手术移植等技术应用,探索了规模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加快胚胎移植在养羊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总结了供体羊选择标准、供体羊同期发情海绵栓法应用经验.供体发情率达100%、利用率为98.33%、输卵管法平均回收胚胎13.9枚、平均可用胚胎10.2枚:受体发情率81.66%、鲜胚移植受胎率77.92%、产羔率105.78%、繁殖率79.28%.结果表明,使用配套技术进行绒山羊胚胎移植较适合目前养羊业种羊改良的生产实际,技术较成熟、稳定,可在农村牧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产绒量主要由遗传决定,产绒量低是制约绒山羊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在同一群体中选择高产绒量(>1 000 g)和低产绒量(<480 g)的山羊母羊各3只,其年龄均为3周岁,体重约34 kg;每只实验羊全基因组测序深度为30×,每个样本大约测得8×106 SNP。对比高产组和低产组,利用选择性消除区域基因分析方法筛选出18个基因组区域可能与产绒量相关,从这些区域中筛选出选择信号较强的4个羊绒产量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分别是CUL1、FBXL3、YY1、EZH2,这些基因参与昼夜节律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而这3个信号通路正是参与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表明,以上4个基因和相应的SNP可以作为高产绒量绒山羊的基因组辅助育种标记,有助于缩短高产绒量绒山羊品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