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一个用于中小功率的双向DC——DC变流装置,能将直流电压从24 V提升到240 V,也可以将240 V直流电压变换成24 V。在变流器的两个桥式电路中间使用一个隔离变压器,在不增加电路器件的情况下,实现电能的双向传递,变流器通常工作在降压方式,主直流电源来自交流或燃料电池,主电源向负载提供电能的同时向蓄电池充电,在主直流电源故障的情况下,蓄电池替代主直流电源,向负载供电。使用适当的控制策略,实现元件的零电压开关。在对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系统具有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和电路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蓄电池电压波动较大,甚至可能放电至非常低的情况;现有的充电器输出电压一般较固定,在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上应用时,如果蓄电池电压较低,可能造成蓄电池流过过大充电电流而损坏。针对该问题,采用迟滞控制的BUCK斩波器的拓扑模式,设计了一种包括充电控制电路、电流采样与放大电路、主电路迟滞控制电路、BUCK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的输出端可以短路的恒流充电装置,以保护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蓄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 故障原因: 1.蓄电池存电不足。如果蓄电池存电不足,机车行驶时灯光会变暗或发红。 2.电路接触不良。电路接触不良包括导线接头松动、导线接头锈蚀、搭铁不良等。 3.电路电阻过大。 4.充电系统工作不良。造成充电系统工作不良、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交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片机89C51和60W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小功率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更便携的将分散的风能、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控制核心89C51通过检测电路对整个系统实时管理和监控,51的一个定时器产生高频PWM配合蓄电池的BUCK充电路实现对蓄电池的智能充电.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60W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率的热电材料,设计出一套小型内燃机尾气发电系统.通过尾气集热器收集内燃机尾气的余热,利用高效率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将尾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利用散热装置给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端散热,以增大冷、热端的温差,提高发电效率.发出的电由控制系统控制,先经过允电电路充人中转蓄电池,再经过升压模块升至14 V,给小型内燃机上的蓄电池充电及电气设备供电.经过计算.安装该系统的内燃机如果每天工作6 h,现在中国的小型内燃机按6000万辆计算,那么1 d就可以节省汽油428 000 L.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多数太阳能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控制不合理、保护不完善、储能能力低、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设计了一种PWM控制、STC89C52和多阶段充电方法结合控制的太阳能供电系统。系统以STC89C52为核心控制器,实时检测太阳能电压和蓄电池电压,判断出蓄电池采用何种模式充电,并应用PWM控制策略实现太阳能与电能之间的最大功率转换,以提高蓄电池的充电能力、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储能效率高、通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给不同端电压、不同容量等级以及不同类型的蓄电池进行智能充电,设计了以AVR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蓄电池智能充电系统.系统通过对蓄电池充电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的实时检测,根据电池的类型、电压和容量等级调用相应的充电算法程序,实现对整个充电过程的智能精确控制.最后对12V/16AH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了充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充电电流与电压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蕴含着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为了方便、有效的利用城市中的太阳能和风能。基于60 W风光互补电源系统设计了一个小功率便携式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将分散的能源转变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单片机89C51做为智能控制核心来管理和控制风光互补充电系统,并通过89C51的一个定时器产生高频PWM配合蓄电池的BUCK充电路实现对蓄电池的智能充电,通过matlab软件对60 W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电路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参数选择的正确性和整个电源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使用时再将化学能变为电能输送出来.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储存过程叫"充电"过程,而把化学能变为电能的过程叫"输送"过程.农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时,蓄电池始终处于充电状态,同时,使用寿命将会延长.  相似文献   

10.
铅酸蓄电池充电电路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自动转换,吸取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的优点,进行了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通过实验证明,该充电电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电流衰减指数决定了充电的质量.为了得到最大的充电电流衰减指数,以BX7B-3A7AH/12V型蓄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模式,对蓄电池初始充电参数对电流衰减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与初始电解液密度之间存在一个“最佳配比关系”,在该“最佳配比关系”下,可获得最大电流衰减指数,即充电时间最短.为实现充电中参数的“最佳配比”,采用模糊逻辑对充电系统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初始充电电流的优化,从而实现了充电中参数的最佳配合,达到了优质快速充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蓄电池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使用时再将化学能变为电能输送出来。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储存过程叫“充电”过程,而把化学能变为电能的过程叫“输送”过程。农机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时,蓄电池始终处于充电状态,同时,使用寿命将会延长,而阿勒泰地区近6个月时间农机不能作业,正确保存蓄电池可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蓄电池是能够储存电能的直流电源,在需要时再把电能释放出来,是机动车上无法替代的电源。因蓄电池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所以在农用运输车上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蓄电池的正极板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为纯铅,电解液为稀硫酸,所以又叫做铅酸蓄电池。目前常用铅酸蓄电池有两种:一种是干式荷电。另一种是干封式。后者要进行初充电,而前者不需要初充电,只要注入一定密度的电解液,待浸透极板和隔板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业机器人充电系统的发展现状,找到影响充电速度的原因——电极极化。以最佳充电曲线和马斯三定律为理论依据,提出以正负脉冲间歇充放电为主的三段式快速充电方案。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各个充电阶段的相关参数。同时设计充电系统的硬件电路,编写充电控制程序。结果表明,三段式充电有效消除了蓄电池的极化,大幅度提高了充电接受率,大大缩短充电时间,真正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地充电。  相似文献   

15.
非接触式磁感应充电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具有布置灵活、使用便利、安全可靠等绝对优势。基于此,在对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与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佳功率传输特性和多负载状态下的功率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传输相同电能的条件下高频系统的最佳功率传输特性更优;在多负载条件下捡拾器数量应在系统允许范围内才能确保频率不会发生偏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充电电源,研究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快速充电问题。设计采用三阶段充电模式,即充电前期采用小电流预充电和脉冲充电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而在充电后期采用涓流补足充电法的直流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快速充电,以接触式银联卡作为介质收费。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三阶段充电法的直流充电装置能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快速充电,并能自动收费。  相似文献   

17.
本机采用电子时控电路在巢框线上直通8A 左右电流,使框线埋入巢础中。每框埋线约需2秒钟,埋1万框线耗电0.44度,快速、省电,且质量优越。同时还可用作废脾快速卸框和提供2~13V 直流电源蓄电池充电等.整机体积700×380×90mm,造价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在农机使用中,部分机手和维修人员对蓄电池充电终了并不清楚,总是不停地充电而忽视了充电终了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造成极板硫化的现象,大大缩短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下面就给你介绍新、旧蓄电池的充电标准。新蓄电池的充电标准①擦净外壳,拧开加液孔盖,使通气孔畅通;②将配制好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脉宽调制技术(PWM),选用STC12C5412AD单片机设计了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该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可以完成对蓄电池的自动充电、蓄电池的电量检测、多模式供电方式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农用灌溉的效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系统针对我国缺水地区农作物灌溉困难而研发的,研究采用AVR单片机为系统主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对太阳能蓄电池进行充电,再将蓄电池内的低压直流电通过逆变和变频转换成交流高压电输出,驱动水泵进行灌溉,结果表明了利用太阳能为灌溉系统提供动力源,运用于农业灌溉,节水、节能,能切实解决农业水利、荒漠治理的能源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