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基础行业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粮食产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先进种植方法的推广,都对提升我国粮食产量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设2种栽培方式(全膜双垄沟播R、全膜平作T)和3个氮肥梯度(N1 225 kg/hm2、N2 275 kg/hm2、N3 325 kg/hm2),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R栽培方式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了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最终提高籽粒产量。R较T籽粒产量平均高出3.93%(2019)和3.93%(2020)。玉米干物质积累,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N 325较N 225分别显著高出27.20%(2019)和26.83%(2020)。RN 325处理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最高,2019年11.20 t/hm2,2020年11.21 t/hm2。【结论】R栽培方式结合施氮325 kg/hm2可作为陇东旱塬区春玉米适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覆膜与露地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农业科学》2015,(16)
研究了在覆膜和露地两种情况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春玉米(Zea mays)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程度,选取富友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等距、双株、三株、三角4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同一处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态,各阶段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动态;在相同的生育时期,覆膜种植的玉米在干物质积累量及阶段积累速率较大;在覆膜、露地两种处理下,以覆膜三株种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农业科学》2015,(12)
选取鲁单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夏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态变化,各阶段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群体生产率呈单峰曲线动态变化,在相同的生育时期,以三株种植的玉米在干物质积累量及阶段积累速率较大;不同种植方式以三株种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的碳转移量大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但光合碳量却小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处理.由于缓释尿素肥力释放平稳,一次基施使得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小.虽然后期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量较大,但增产幅度较小.因此,玉米生产应注意后期氮素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 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方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以抗旱高产糜子品种‘陕糜1号’为材料,常规等行距条播为对照(CK),研究等行距穴播(CX)、宽窄行条播(KT)和宽窄行穴播(KX)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抽穗后,不同种植方式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随植株衰老下降的趋势;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质积累呈单峰变化趋势,在抽穗后14d达到最大值;籽粒随着生育期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顶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抽穗14d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X、KT和KX 3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KX、KT 2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显著高于CX、CK,但CX与CK的产量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显示,因地制宜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是糜子增产增效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5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设置顶凌全膜双垄沟播、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顶凌全膜平播、秸秆覆盖种植和无覆盖平地种植5种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0-20和20-40cm土层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生育期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结果】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垄播和秸秆覆盖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田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5.19%,15.74%和4.04%,9.69%)、脲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41.94%,60.93%和3.83%,51.37%)、蔗糖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72.39%,36.67%和68.19%,85.54%)和碱性磷酸酶活性(0-20和20-40cm土壤分别提高34.93%,38.43%和15.44%,17.89%);与无覆盖平地种植相比,顶凌全膜双垄沟播和顶凌全膜双垄垄播集雨栽培显著提高了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75.75%和69.09%)、增加了成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了59.27%和66.09%),显著提高了产量(分别提高了108.06%和99.03%)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9.91%和106.9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顶凌全膜双垄垄播是兼顾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集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密植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88为试材,设置4.5×10~4、6.0×10~4、7.5×10~4、9.0×10~4、10.5×10~4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品种玉米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2 698 kg/hm~2和13 706 kg/hm~2,辽单58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9.0×10~4株/hm~2,籽粒产量为12 326kg/hm~2。不同品种的LAI发展动态趋势一致,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及单株总干物重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先玉335的单株干物重降低较快,郑单958干物重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垄作和平作不同耕作方式最大干物重由大至小的顺序:留茬覆盖留茬免耕灭茬免茬传统耕作。 相似文献
18.
19.
20.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玉米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和直播双株任意向试验结果表明,单株定向移植的产量最高。但由于不同栽培方式工序操作不同改变了工时用量,以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