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2012年各地小麦播种已全面结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小麦才能获得高产。据近期调查和各地反映,现小麦生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湿害严重;二是基层干部精力不够集中,农民投入减少;三是配套栽培技术落实较差;四是小麦面积缩减幅度大。因此,要立即行动起来,抓好小麦田间管理,现提出有关技术要点。一、看苗施肥在小麦主茎7~9叶时,根据小麦长势施好冬腊肥。1.旺苗此类麦田的特点是新叶生  相似文献   

2.
<正> 管理是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小麦丰收才保险。”所谓“管”,就是根据小麦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当时当地的生态条件,协调植株与环境,植株内各器官间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使小麦按照高产的要求逐步发展。多年实践证明:田间管理应以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的阶段性、气候、土壤条件的变化、高产指标的要求、苗的长相等为依据。其中,苗相最重要,因  相似文献   

3.
李凯 《农技服务》2014,(2):16-16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促控结合,肥水调节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提高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播种是小麦高产关键环节,从小麦规范化播种入手。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对保证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对产量有严重影响。而被列为防治对象的病虫害多达50余种,特别是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病虫害日趋严重,成为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麦田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是获得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高产麦田具有群体大、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大、易诱发多种病虫害等生态特点。随着生态环境及栽培制度的改革,高产麦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1 怎样才能科学种好小麦? 小麦是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北方人主要的膳食食物,小麦生产水平对河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农民收入及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小麦生产技术要求“三分种、七分管”,小麦生长期的管理环节繁琐,劳动强度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现代小麦生产技术的进步,小麦生长期的管理环节大幅度简化,整地播种环节逐渐成为决定小麦生产水平的最关键环节,小麦生产技术逐渐从以往的“三分种、七分管”的传统观念演变为“七分种、三分管”的现代理念。这种“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内含了两种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5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危害时间稍早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危害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大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结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麦长管蚜在核桃小麦间作田的危害重于其在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要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管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9.
目前,麦田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麦田蚜虫、粘虫、地下害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河南省小麦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使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高产优质,现指出了几种麦田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麦田杂草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麦田杂草种类有野燕麦、小花糖芥、播娘蒿、麦仁猪等等。麦田杂草与小麦同时发生,不仅争夺肥料、阳光、水分和空间,严重妨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小麦生产中,大量实践证明,低产变高产和中产到高产(亩产800斤)一般都是适当增加每亩成穗数,而高产再高产,多数人认为增加穗重是关键,就目前我市高产麦田种植的郑引一号和郑州761小麦为例,应该主攻成穗数?还是主攻穗粒数或粒重?这是应该深入探讨课题之一,我们采取试验田和大田相结合方法对郑引一号进行了六年、对郑州761进行了四年成产三因素调查,现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供商讨.一、产量构成三因素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把好播种环节是关键。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小麦秋种关键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深耕深松、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更好地落实好秸秆还田、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一、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各地要以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平台,对当地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安排。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耕作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一、河南省麦田病虫害种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面积大,成灾频率高,危害损失重,常年发生面积0.17亿hm2次左右,占全国的1/4。(一)麦田病虫害种类据调查鉴定,河南省麦田常见的病虫害有50多种,其中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相对较重的有20多种。1.按危害部位分:为害叶部的病虫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麦蜘蛛、麦叶蜂、黏虫;为害根茎部的病虫害有纹枯  相似文献   

14.
<正> 曲阜市麦田发生的蚜虫种类主要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大发生年份小麦减产20~30%,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本文报道曲阜十年来麦蚜复合种群动态,并对发生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方法一、田间系统调查固定麦田地块,4月  相似文献   

15.
麦田杂草的危害是造成小麦减产降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小麦高产区域的麦田杂草种类及群落构成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科学的耕作方式、除草剂使用不当及气象因素是造成麦田草害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应加强农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建立立体监测防治网络体系,保持麦田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及时防除麦田杂草是确保小麦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麦田杂草发生呈加重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麦田高产栽培水肥条件的改善,促进小麦生长的同时也利于杂草的发生;二是气候变暖,特别是秋、冬季变暖,麦田杂草出土数量大,长势旺,与小麦竞争力强,危害大。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小麦生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小麦高产的土壤指标,并从小麦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高产麦田"促—控—促"的管理原则、肥料投入与运筹,高产麦田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地区的小麦高产种植。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乡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1.73万hm2左右,正常年份在2月底、3月初返青,3月中旬起身,3月底、4月初小麦开始拔节。科学进行春季麦田管理是小麦取得高产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①韦绕生1潘俊1潘汶2陈光保1渍害是丘陵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旨在掌握丘陵地区麦田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高产小麦地下水位的适宜指标,为高产栽培和建设吨粮田提供科学依据。材料...  相似文献   

20.
磷肥用量对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试验结果表明 ,在豫北地区高产麦田 ,增施磷肥能够促进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生长发育 ,并提高其产量 ;对 2类小麦籽粒容重、强筋小麦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 ,但可使弱筋小麦角质率提高 ,2类小麦籽粒黑胚率均有所增加 ;增施磷肥对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没有影响 ,使弱筋小麦营养品质下降 ;2类小麦的加工品质均明显改善 ;综合考虑 ,豫北地区高产麦田磷 (P2 O5)用量以 90~ 1 8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