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华  王平  谢广林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42-45,75
首次报道了采自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3亚科14属14种,并初步分析了该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天牛科的种类组成以东洋-古北界共有成份为主,东洋种次之,反映出该区位于东洋区与古北区的过渡带上,并且有靠近东洋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采自淄博市鲁山林场的天牛科一新种——木天牛(Xylariopsis mimica Bates,1884),标本现保存在淄博市鲁山林场标本馆内,这为木天牛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天牛亚科23种,占19.83%;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岳桦林带有天牛29种,单带种1种,优势种4种;高山苔原带有天牛18种,没有单带种,优势种2种。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9月,以6,7月份种类最丰富。长白山天牛物种北坡最多,西坡次之,南坡最少。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古北区系成分呈增加的趋势,跨古北、东洋2区系和东亚区系成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长白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结构主要以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成分为主,东亚区系成分为辅。根据长白山花天牛亚科物种所占比例最大推测,长白山是花天牛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的天牛为对象,测量其10种形态学指标,利用SPSS软件得到聚类树形图,从而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号为花天牛亚科;4~9号为沟胫天牛亚科;10、11号为天牛亚科;12号为锯天牛亚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的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对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蜜源植物共77科204属297种,主要蜜源植物有25科43属53种,辅助蜜源植物有70科167属231种,有毒蜜源植物有9科12属13种;生活型以乔木类和灌木类占优势;蜜源植物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科占非世界分布科的64.15%,温带分布科占35.85%,热带成分明显占优;在属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0.00%,温带分布属占47.31%,热带成分有微弱优势,说明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6.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后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于2003年7月10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等对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记录有164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3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种类92种,保护区新记录7种。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检视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外生殖器特征,共鉴定出5科61属77种,包括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3属3种,蛱蝶科31属35种,灰蝶科5属5种,弄蝶科17属19种,提供了部分代表种类的生态照片及保护区内的生境照片,为该喀斯特地区今后的蝴蝶区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建议保护区尽快开展系统的蝶类多样性本底调查,明确木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蝴蝶种类、分布、数量和发生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神农架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0种,隶属于13目38科,占湖北省鸟类总数521种的26.8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湖北省保护鸟类28种,中国特有种鸟类14种。该区鸟类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H)为3.846,均匀性指数(J)为0.785,优势度(C)为0.034。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S)最高,为0.552 6;阔叶林—水域的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052 6。区系组成上,东洋种84种(60.0%),古北种42种(30.0%),广布种14种(10.0%),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9.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43种,隶属于8科30属,其中江西新纪录5种;对该区内优势种和常见种作了记录;区系分析表明,九连山蜻蜓以东洋界为主,25种,占总数的58.14%,古北和东洋共有种13种,占总数的30.23%,广布种5种,占总数的11.63%。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13年4月-2019年10月采用样线(点)法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记录两栖爬行类共有4目21科91种,对比2004年调查数据,其中两栖纲的宽脊瑶螈Yaotriton broadoridgus、桑植角蟾Megophrys sangzhiensis、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等11种和爬行纲的峨眉草蜥Takydromus intermedius、双全链蛇Lycodon fasciatus、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等8种为保护区新纪录。保护动物中,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5种为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区内两栖爬行动物有1种被评为极危(CR),9种为濒危(EN),15种为易危等级(VU)。鉴于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多样性与受胁现状,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分析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对自然保护及保护区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居民对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法律和条例都有所了解;有96.3%的居民认为“放牧地及牧草”是保护区内最有用的资源。保护区75%的居民认为自然保护对他们有好处,但还有46.4%的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保护区;有64.3%的居民认为设立保护区后收入大大降低;有70.2%的居民对保护区内禁牧政策有意见,有65.5%的居民认为禁牧时间太长。有83.8%的居民希望政府发放补贴以弥补牧民的损失;有83.3%的居民表示不愿意从保护区搬出。有51.2%的居民表示未参加过培训或相关活动;有42.9%的居民表示能够制止破坏自然环境的他人行为;有81%的居民表示平时能够告知其他村民不要进入保护区做破坏活动;有86.9%的居民表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做有关自然保护的教育。本文的调查结果对有关该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相互作用关系的处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鉴定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研究饲用植物资源文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饲用植物共有370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57科188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共计302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81.62%;从水分生态型分析,中生植物最多,有199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53.79%。从饲用价值上看优等37种、良等101种、中等121种、低等91种、劣等20种,分别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10%、27.30%、32.70%、24.59%和5.41%。良等以上饲用植物占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总种数的37.30%,可以看出该保护区饲用植物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还对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局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为其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制定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2~2014年间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记录到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1科1种,鸟类14目39科110种,哺乳类3目5科8种,共记录到122种野生动物。相加已有的考察数据后,共统计到5纲29目70科的255种动物。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37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38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胁动物5种,上述珍稀濒危物种共48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18.82%。结合实地考察所了解情况就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内蒙古都呼木柄扁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及水分生态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30种,隶属于146属48科,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在科级水平上,以只含1种的科和2~9的科为主,共42科,占保护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87.5%,含10种以上的大科只有6科,但所含种数达到131种,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的主导成分。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占58.3%。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55.2%。  相似文献   

16.
在样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汉玛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57科188属41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5种,被子植物55科184属409种;种子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且深受东北植物区系的影响,同时有蒙古植物区系成分渗透,因此本区植物区系复杂,区系成分多样性显著,具有交错性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现状,并从保护区的自然性、典型性、多样性、稀有性及脆弱性几个方面,对其保护价值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五角枫自然保护植被类型及主要群落的分布、特征等,并简要介绍其生态及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益事业型单位,业务归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局,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公众教育、生态旅游和合理利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益型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独立法人单位,代表保护区依法行使区内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