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专业认证标准建议稿的出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其中的“1”即生产实习则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相应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必须确立“3+1”培养模式下动物医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培养体系和生产实习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建立适应“3+1”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及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顺应了社会变革需要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动物医学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畜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为了适应动物医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兽医师,需构建"三二三"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适应性强的现代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通过在学生培养和师资力量培养与提升中下功夫,通过近5年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经营管理熟悉的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创办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动物检疫技能是保障动物检疫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在保障人畜健康、切断疫病传播和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动物检疫技能培养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动物检疫实践技能和完善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动物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缩短动物药学专业培养与我国兽药企业工业化生产和科研院所研究的差距,以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继续深化动物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实践教学方法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条件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实习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这一目标,本研究对基层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就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关于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各学科课堂中具体落实和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目前各高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而合理安排课堂45 min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经过4年多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河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10+35"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情况,以期进一步提高兽医病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为动物医学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重要目的和适应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要求,采用基于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基于技能大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说明,从学生、教师、社会多个方面验证了本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用人单位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需努力提高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卓越兽医人才。笔者分析了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方面总结了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通过改革,学生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性明显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笔者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兽医临床诊疗综合实习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和经验,从教学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以及实习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监控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实习改革措施,以期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学生在现代畜牧生产中诊疗动物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合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动物医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应用型兽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高校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预防兽医学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针对预防兽医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笔者构建了预防兽医学"基础训练、综合实习、技能测试和自主设计"四阶段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融入到动物医学专业四个学年中分阶段实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满足社会需求和从事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动物医学专门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动物生理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一门课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新旧范式比较、学习模式、辅助课程等方面进行范式教学改革探索,旨在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针对动物医学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阐述了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训练、综合实习、技能测试、自主设计和以赛促练"五环相扣式实践教学体系分学年分阶段的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满足社会对小动物医师专门人才需求的培养提供思路。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华南农业大学以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搭建的"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合作平台为依托,强化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构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笔者阐述了"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目的为大学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动物医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类型及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变革,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对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4])。我院于2008年开始逐步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一门与兽医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其知识专业性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课程实践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化兽医外科手术学实践教学改革,以构建兽医外科手术学课程内容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跟踪式"考核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兽医外科手术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结果表明采用"跟踪式"考核方法有助于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兽医外科手术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内涵式发展时期应用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有较强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禽传染病学"是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传染病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断预防的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传染病知识进行诊断与预防,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笔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方法,通过调研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将就业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构建了以基于门诊诊断过程和基于养殖生产过程的"禽传染病学"课程体系,并分析比较了两种基于工作过程的"禽传染病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差异,确定其适用的学生对象和教学环节,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