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覆膜栽培技术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田间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抗旱、保墒能力,缩短玉米田间生育期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多个实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对田间玉米产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能够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的玉米种植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积极对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不断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覆膜栽培方式的作用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已大幅度减少,因此提高玉米单产成为当前重要难题。玉米栽培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不断改进,客观上推动了玉米产量的逐年递增。对旱地栽植的玉米作物而言,何种栽培方式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单产,此文通过玉米抗旱栽培试验,归纳总结抗旱栽培的相关经验。对旱地玉米栽植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提升。河南省是玉米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我省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玉米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要想进一步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下,玉米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学会科学的进行玉米种植和生产。本文主要结合河南省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除了用作日常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同时也能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原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形势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人们对玉米产量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玉米的栽培方式是决定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玉米栽培法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了有利契机,文章针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玉米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玉米研究的不断深入,玉米的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归纳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及不同覆膜方式下,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高产玉米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建立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新模式,配套相应机具设备而进行本试验。研究比较了大垄垄上双行直播、小垄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生物产量、籽实产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方式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籽实产量与生物产量,籽实产量大垄较对照增产6.3%,保持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7.
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米品种太平洋98在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2010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太平洋98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方式(A2)比常规耕作(A1)的农艺性状较好,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提高3.23%、6.25%、7.89%;同时在栽培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A283即免耕栽培下种植密度为5.25万株nm2,玉米产量最高(8.57t/hm2)。可见,免耕栽培方式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是挂中地区玉米品种太平洋98比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河西走廊中部对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与其它3种栽培方式相比,制种玉米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粒数增加,产量达8 500.0 kg/hm2,增产8.80%~20.14%;灌溉定额4 245 m3/hm2,减少225~1 200 m3/hm2;水生产效益提高14.29%...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单间作玉米苗期的土壤温度有较大影响,控制好土壤温度和水分有利于玉米的良好生长,提高产量.本文主要以'先玉335'玉米作为试验案例,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环境、生长指标、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关系,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通过玉米株高、叶片面积和干物质质量等生长指标探讨更加科学的植物栽培方式,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是非常重要的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种植、设置6种栽培模式,其中5种为玉米秸秆还田的不同栽培模式,1种为常规垄作的栽培模式,在玉米收获期对玉米产量进行分析,测产方式按照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测产要求实施,以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种植利用的玉米秸秆还田方案,为解决玉米秸秆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对西藏林芝地区玉米地膜与露地栽培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方式都表现为果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在玉米地膜栽培条件下,果穗重、单株绿叶面积对其产量影响较大,株高、秃顶长对其产量影响较小;在玉米露天栽培条件下,百粒重、果穗重对其产量影响较大,秃顶长、单株绿叶面积对其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玉米作物在粮食行业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玉米类型不同,在进行玉米种植时,栽培方式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玉米最终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在其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玉米种植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对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玉米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为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化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刘丽霞 《河南农业》2014,(11):38-38
<正>玉米铁茬播种是指在小麦收获之后,不经过耕地、整地,直接在麦茬地上播种夏玉米的一种栽培方式。采用铁茬播种技术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近年来,由于不少粮农对麦茬玉米优质高产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影响了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进行规范化栽培,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麦茬夏玉米的优质高产。一、适期早播夏玉米生育期短,要抢时抢墒早播。为争取时间,夏播玉米宜采用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种植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主栽品种兴垦3号(半紧凑型)和江单1号(紧凑型)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常用的5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50cm小垄栽培方式、1465栽培方式、13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冀玉19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玉米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的开发利用,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技术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玉米生长周期管理特性结点,根据玉米栽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一、目前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一)现代化作业设施受地域环境限制目前玉米的种植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人力作业发展到当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相较传统的种植方式具有高效,精准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合的口感,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家畜和家禽的饲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玉米成为我国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部,种植的更为广泛。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大幅增长,提高玉米的产量迫在眉睫,而栽培方式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单一的栽培方式,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产量水平。据调查,栽培密度偏低,是影响我地玉米产量不高的重要因素,而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是应用耐密抗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和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状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现全乡推出试用玉米立体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平均亩增产80kg,且降低约4个百分点的含水量,增产提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加快,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在种植前需对玉米种子进行催芽,玉米种子催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玉米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农业相关技术人员需不断完善玉米种子催芽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