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选取陕北各县多年观测资料,建立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和Topsis法对各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过程中,坝地面积、治理度和单位面积投资是该地区生态治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实际运行中应加以重视:各县域生态治理局势存在波折,但整体呈良性发展,并为良好治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生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这3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为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局势的综合管理与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水洛河河道生态治理项目为例,论述了河道生态治理在西北黄土高原河道治理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WINSPAN、DCA、CCA、DCCA等数量分析方法,从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对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类型、结构、生态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排序和分类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反映黄土高原植物群落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试验研究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与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由高效沼气发酵子系统、太阳能暖圈子系统、集雨蓄水子系统和节水滴灌子系统构成的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 ,提出了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构优化原则。实践证明 :设计的新型高效沼气池克服了常规沼气池存在的技术问题 ,产气率提高 5 1.7% ;设计的太阳能暖圈解决了猪和沼气池越冬问题 ,猪的生成速度提高 30 % ,沼气池产气率提高 2 0 % ;设计的集雨和贮水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沼气池、果树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设计的滴灌系统与沼液施肥联用 ,可一次完成灌水和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9.
生态贫困是指某一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不能满足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和难以维持再生产的贫困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贫困。通过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及贫困原因的介绍,提出了改善生态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期项目经过8年的实施,共治理庆阳地区马莲河流域的99条小流域1386.10kh。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治理程度由21.5%提高到56.58%,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8%提高到40.8%,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2元增加到1299.5元,人均产粮由383公斤增加到480公斤,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大力发展。文中介绍了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贫困的内涵,研究了在甘肃省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生态贫困问题,主要包括甘肃生态贫困的特征,建设性地提出了缓解甘肃生态贫困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决定西部大开发,造林种草,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要落实这一指示,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就必须有一个青山绿水、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而决不是像现在的荒山秃岭、穷山恶水环境。要实现秀美山川,就必须把黄河流域绿化起来,使黄河由浊变清.实现秀美山川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端缓慢徘徊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由逐渐缩小的情形到后来又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肃省的具体情况,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实践,在对甘肃省不同水平年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预测的基础上,对甘肃省生态需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对甘肃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吕梁黄土高原地区铁路施_72为蒯,详细介绍了三维柔性生态护坡的组成和技术原理、关键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便为晋、陕、蒙等黄土高原地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自然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城市和工业等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水环境状况.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重视环境保护力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观念、完善小流域范围的整治办法和调整农业结构等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3):143-149
为了定量测算甘肃省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对甘肃省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运用2000~2012年的数据和STIRPAT模型研究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足迹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41hm2,并以年均4%~5%的速率增长;人口增长对生态足迹有正向作用,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对生态足迹有负向影响,并且支持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与生态足迹之间的环境Kuznets曲线,离城镇化的拐点还有一段距离.据此认为,甘肃省需要继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来推动集约型经济增长来降低生态足迹;同时甘肃省应制订和施行积极的能源政策,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