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主编速递     
<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建设美丽中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坚实支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坚持以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推进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建设,密切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2018—2020年中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分1析与展望》判断,新形势下,考虑到我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与"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导向性等,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公众健康的前提、社会和谐的基础。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就必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更加注重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鹤壁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以绿色环境为基础、绿色生产为核心、绿色产品为标志、绿色消费为追求的四位一体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制定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投入品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一系列安全制度,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濮阳市华龙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城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绿色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油菜具有油用、菜用、花用、蜜用等多种用途,引进扩大油菜种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本文根据华龙区生产实践介绍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品种特性等条件,因地制宜选用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抗病抗倒抗裂角、  相似文献   

4.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通榆花生生产实际,集成示范推广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花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黑龙江农垦饶河农场着力做好"绿色兴农"大文章,整合运用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导向;调整生产管理,提升绿色农业水平;保护与发展并重,打造绿色经济。有序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有机、可持续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通化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生态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鼓励"旱改水",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适度增加鲜食玉米种植比重,开展高蛋白、高油大豆新品种试种。大力发展多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要求各地各部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此,甘肃省各地区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尝试,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业污染源排放,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使得绿色有机农产品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临泽、高台、瓜州、漳县、清水等地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湖口县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湖口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主抓"油菜产业链融合"替代单抓"油菜生产",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互联网+农业"平台的思路,引导油菜生产提质增效,以期推进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以进一步深化农场改革,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抓手,扎实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区域现代农业样板企业。推进各项改革持续增添发展活力和动能1.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响应农业农村部"农业质量年"号召,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一是加快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7,(4)
<正>"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12月19日~20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传递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农强农信号。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相似文献   

12.
<正>白山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考虑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着力点,深度开发长白山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人参、中药材、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农业五大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开创"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新局面。重点任务是: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大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更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文章总结了河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和现状,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并从优化生产布局结构、完善生产组织关系、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新体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以"药肥双减"为中心任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江苏作为经济和农业大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远景目标,率先启动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当前,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虽大幅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政府监管资源有限、...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抓手。《绿色发展理念下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一书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针对性、可借鉴性,对绿色发展理念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研究作出了重要探索,是一部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山东省将推动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强化标准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山东标准"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坚持部门联动,共同推进,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满足数量需求,向绿色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农业品牌建设、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六项具体任务和要求。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及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通化县是吉林省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市、8县申报创建主体之一的县份,该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特别强调重视民生,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改善农业生产面貌。为落实中央精神,我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农业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或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生态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积极构建绿色消费价值体系、生产技术体系、资源利用技术体系、生态保障体系、绿色农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