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无论是被直接烹饪,还是作为豆制品、豆油的原料,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应用广泛,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农作物种类之一。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原料,这也使大豆成为畜牧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为了有效提升北方大豆产量与质量,有必要深入分析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以促进国家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1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成为玉米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对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推动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大豆是分布比较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其由于高蛋白质、异黄酮、核酸等深受大家喜爱。大豆的用途也十分广泛,除了我们常见的制作豆制品之外,其还可以炼制食用油等等。因此,下文就来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大豆的栽培技术,促进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讨论。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经多年实践证明,种好大豆关键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讨论。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经多年实践证明,种好大豆关键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讨论.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经多年实践证明,种好大豆关键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讨论.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经多年实践证明,种好大豆关键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豆栽培技术的相关问题也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种植主要是以豆为主。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为了能够对我国大豆的产量进行保证,相关人士要对新兴的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从而更好的对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提升,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1运用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性运用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具备一定的重要性。从现状来看,在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其本身的产量和质量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将更好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实际的种植之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其发展,还能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不断改进水稻种植技术,扩大机插秧栽种面积等措施,以实现该地区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文章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仪征市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以期实现该地区增产和农民增收。一直以来,水稻都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无论种植品质,还是数量都非常高。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水稻平均单产量高。但因部分地区水稻栽培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40-14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玉米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本文主要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谈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来说十分重要。每年我国的大豆产量都供不应求,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因此,提升大豆产量,改善大豆质量工作受到了相关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栽培实验不断的进行,总结出了一项又一项结论。从而促进了我国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将主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优质高产大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大豆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因此,大力的提高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要提高我国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陕西省的水稻种植展开论述,希望给广大读者以帮助。  相似文献   

13.
探析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种植作物,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栽种历史,并且当前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当前大豆种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大豆规模化生产和农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位居我国总农业种植面积的前3名。我国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由于绿色食品健康营养,而且无农药残留,使其在农业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为保证绿色食品原粮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绿色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绿色健康食品和小麦种植的发展。本文对绿色食品原粮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对增加大豆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农业产量比较高的粮食作物。但在新的社会发展中,水稻在种植期间也存在较大问题,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本文中根据水稻实现高产期间利用栽培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栽培技术实现高质量、高产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大豆种植中,由于栽培技术受到限制,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北方,研发高产栽培技术成为大豆种植的关键和重点。本文从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为北方大豆的栽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深入探讨了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以期提高北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更多先进的农作物种植理念和栽培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中,增加了植物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种植户创收了更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创新脚步。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想要栽培出高产的优质大豆,需要从各个种植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大豆在饮食、饲料、工业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大豆年需求量分析,创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能够提高大豆种植产量,降低大豆进口率,增强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进而满足国内大豆的市场需求。基于此,针对市场上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在明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推广的策略,旨在有效助推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豆在我国种植广泛,其产量及品质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在大豆的生产过程中,产量和品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目标,一直是农业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该文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大豆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豆栽培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