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三个时间节点,与之相随的是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认识相继走过了单一环保问题、局部阻碍问题、全局发展问题三个阶段。党中央历届领导人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生态文明思想在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同根性、本体性、源生性、共承性的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又一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体现为经济领域的从非市场国家到市场国家的转变,而且还体现为政治领域的从非法治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转变。 在这场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转变中,农村与农民问题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犯罪问题也应该重点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犯罪问题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政策的确立,中国开始了一场从人治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艰难转变。在这场巨大的嬗变中,农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3年5月份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则把这个问题上升到…  相似文献   

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更不能全盘否定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此,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搞好乡村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乡村旅游的含义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所起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国锋  任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904-10906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疾呼“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积极回应.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开现实反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致力于“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宿和战略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问题,是中国转型时期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列宁是探索社会主义农民问题的先行者,其解决俄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改革极具启发性。介绍了列宁探索农民问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阐述了列宁探索农民问题理论和实践中可资借鉴之处,具体内容如下: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勇于解决现实问题;真正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农民心声并满足其要求;增加农村文化教育投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重点工作,有助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特殊背景下,乡村区域特色化发展的必要性,并就乡村的特色化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人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在人民公社内将过去高级社时期按劳动日进行分配的制度,改变为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就成了今后进一步促进工农业生产更大高张和巩固与发展人民公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高级社时期,采取按劳动日计酬的分配制度,是适应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群众的觉悟程度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提高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56-25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共同理想模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丧失、社会荣辱观教育缺失等,这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未来道路的选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来帮助当代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世界农业经历了一个持续繁荣和发展的历史时期,现在却面临着人口猛增、食物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灾害频繁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人们开始从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中觉醒,并进行系统反思,探索未来,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上来选择未来。我国农业面临着现代化和持续性的双重任务,形势更为严峻。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去,曾经引起许多人的思考和担忧。80年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的提出,是系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新模式的尝试,并以其在实践中的巨大效益而引人瞩目。目前全国已有1亿农民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和第一代主要领导人,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自始至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民族问题仍然是关系中华民族振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的重要因素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的民族理论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波动和变化,我国共产党直面各种现实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颁布了系列政策方针与顶层设计指导思想,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现代化发展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基于此,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主体的作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治理工具选择,以期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试述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和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化,贫富阶层逐步分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在当前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正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问题。群体性事件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变革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探析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和谐视角,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定位、道路选择、价值取向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1.历史定位: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还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是中国现代化的立足点、出发点。2.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教兴国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3.价值取向: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全部过程表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中国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历史选择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向何处去?这曾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又经历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仁人志士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地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才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加之人口众多,因而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党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来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就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资源与环境的问题作初步讨论,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协调好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是却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得出的宝贵经验和历史结论,是新中国70年的伟大创举,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引领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要求的正确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指引、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是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基。本文在论证认清国情是关系现代化成败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初级阶段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并连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就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而从中国现代化的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非常强调"公平、均衡",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足7%的可耕地上解决了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吃穿问题。中国在农业方面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就,无疑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变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上的变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恢复和巩固时期(1949—1957年) 1949—1957年是经济恢复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期间,完成了社会主义土地改革,农业生产稳步提高,谷物、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