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05,(11):42-43
【大豆顶枯病】又叫芽枯病.是大豆病毒病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由于发病时期不同,造成的损失在25%~100%。我国1962年在山东省引进的国外品种上出现类似症状.以后在河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都有发病。此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但对病原没有进行过正式鉴定,因此各地的顶枯病病原可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冀北山区大豆病害发生普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主要病害是大豆花叶病和灰斑病,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为7%~12%,严重时高达30%。通过研究,摸清主要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大豆花叶病普遍在7月10日以后发病,随温度降低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推广抗病品种、控制种子带毒和防治蚜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所在,这些措施对提高大豆产量非常重要。大豆灰斑病在7月中下旬表现明显,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病越来越重,适当的药物防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豆常常出现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死苗现象,通过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现将结果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大豆叶片发黄、死苗的发生原因 1、大豆顶枯病造成死苗大豆苗期感染顶枯病,幼苗子叶上会产生褐色环斑,生长点坏死,严重的整株枯死;开花前期感病的植株,病株节间延长,顶芽变褐,弯曲成钩状,植株开始变脆、易折倒;开花后期至鼓粒期感病的植株,芽、叶易落,靠近分枝的茎节部和髓部变褐,结荚很小,发育不良,荚内子粒不饱满,常延期成熟,直至收获前一直保持绿色.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5):9-9
近年来,大豆花叶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部分地块均有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在4.8%左右,严重的达20%以上,大豆籽粒褐(黑)斑粒率在10%以上,致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我们采用精选种子、结合铲趟及时拔除病株、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防治蚜虫、药剂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一、发病原因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颗粒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再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感染病毒病的大豆种子,褐(黑)斑粒多…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该病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蚜虫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将其控制在盛发初期。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原因 1.种子带毒。病原物为花叶病毒,病毒粒体为线状。大豆花叶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的植株,成为田间在侵染的毒源,并且大豆花叶病毒很容易接触传染。绥化市应用的大豆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病毒病,种子褐(黑)斑粒多,种子褐(黑)斑利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在严重发生时,大豆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一般减产25%以上,受害严重者高达95%,几近绝收。1.发病特点花叶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大豆花叶病的危害症状变异很大,品种、染期病、气候状况、病毒株系对表现症状影响很大。黄斑型的叶片退绿黄化,多沿叶脉发生,呈斑驳  相似文献   

8.
一、夏大豆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夏大豆常常出现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死苗现象,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现将结果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大豆顶枯病造成死苗大豆苗期感染顶枯病,幼苗子叶上会产生褐色环斑,生长点坏死,严重的整株枯死;开花前期感病的植株,病株节间延长,顶芽变褐,弯曲成钩状,植株开始变脆、易折倒;开花后期至鼓粒期感病的植株,芽、叶易落,靠近分枝的茎节部和髓部变褐,结荚很小,发育不良,荚内子粒不饱满,常延期成熟,直至收获前一直保持绿色.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原因甜瓜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大棚、温室里必须具备3个条件:易感病的甜瓜植株;一定数量的病原物;适宜发病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1、病原物。病原物的存在是发病的先决条件,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这些病菌都有附着或寄生虫在一定物体上,待条件适宜时经过一定途径传播到植株上。其传播途径有:(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如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蔓枯等多种病菌  相似文献   

10.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棉花中后期,遇干旱年份,红叶茎枯病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棉病造成的损失.2003~2005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病田率在60%以上,一般病株率在30%~60.1%,最高达92.3%.发病植株矮小,结铃少而小,吐絮早,纤维品质差,部分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1.
板栗胴枯病病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采用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益军 《农家致富》2005,(21):37-37
现任江苏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病害室主任。主要从事禾谷类作物病毒病、水稻稻瘟病的病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病原对象有:水稻稻瘟梭条花叶病、从矮病、黄矮病,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和其他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油菜菌核病,病毒病以及蔬菜病毒病等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 镇安县板 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 同时期、不同 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 ,采用 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 治率可达 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大豆土传病害之一。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发病较重。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在感病品种上损失可达25%~50%,个别高感品种损失可达100%,发病植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一、症状大豆疫霉菌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造成危害,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死亡等症状。田  相似文献   

15.
<正>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初花蕾期开始发病,盛花至结铃期发病较重且普遍。受害轻的植株叶片发黄,铃少且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植株则提前枯死,造成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2014年,南皮县红叶茎枯病严重发生,棉田发生面积占植棉面积的46.3%,其中重病田占发病田的13.3%,给棉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嫁接板栗胴枯病发病规律,研究其防治方法,以提高嫁接成活率,为生产、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于2008~2010年,先后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调查,通过不同时期、药剂、防治次数的试验,得出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方法。[结果]板栗嫁接时主要感病危害部位为嫁接伤口,可引起嫁接部位腐烂、皱缩、干枯,不能成活,降低嫁接成活率。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由子囊菌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所致,该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病菌孢子主要借风雨、砧木伤口和接穗接触传染。在镇安县,4月上、中旬是嫁接板栗植株发病高峰,病斑扩展快、可在短期内造成砧木伤口处腐烂,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嫁接接穗枯死。不同药剂、防治时期、防治次数下的板栗嫁接胴枯病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药剂种类和用药时期是防治板栗嫁接胴枯病的关键,每年4月上旬,喷洒40%福美砷药剂500倍液2~3次,对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3.6%,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亚麻顶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补充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在同类型田块上基施和喷施硼砂.研究亚麻顶枯病发生原因及硼砂对亚麻顶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亚麻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麻顶枯病发生地区.通过基施含硼量11.3%的硼砂20~30kg/hm^2或在亚麻苗期、枞形期、快速生长期、现蕾期各喷施1次浓度为0.2%的硼砂,能有效地控制亚麻顶枯病的发生,基施和喷施硼砂对亚麻顶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9.69%和99.11%,同时通过施硼对亚麻顶枯病控制的效应,使亚麻的产量和品质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肖翠红  迟丽  孙冬梅  张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7-1044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及不同拮抗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活体接菌法研究了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和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并通过喷施生防菌研究了不同拮抗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强于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其中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叶的病指仅为25%,对茎的病指为50%。细菌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抑菌率可达88%;细菌与放线菌的混合液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的生防作用较明显,抑菌率达90%。[结论]为马铃薯栽培及黑痣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番茄栽培面积的扩大,番茄病毒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常见的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三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几年来,有些地区条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植株发病后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蕨叶病的发病率一般低于花叶病而高于  相似文献   

20.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大豆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平均减产10%~30%。一、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苗期病害,一般在播种后的25~30天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后,叶片由下而上开始发黄(开始鲜黄色,后为枯黄色),植株生长瘦弱,常呈点片状,与缺水或缺肥症状相似,群众往往认为是地出了毛病。成株期植株明显矮化,病株花期延迟,花器丛生,结荚少而小、籽粒秕瘦或不结荚,重者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