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东海县农科所试验场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相比,水稻有所增产增收,配方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68.44千克/亩,增产率为26.11%,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1.11千克/亩,增产率为5.06%;常规施肥处理为614.02千克/亩,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37.33千克/亩,增产率为22.37%。实现试验区域水稻目标产量645.12千克/亩的肥料配方为P2O58千克/亩,K2O12千克/亩,纯氮20千克/亩,基蘖肥:穗肥为6:4,基肥:分蘖肥为8:2,穗肥分两次施用即促花肥(倒4叶):保花肥(倒3叶)为7:3。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及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者关系分析当前金坛市水稻施肥现状,明确提升水稻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投入,低投入、高产出及高效率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增产285.0 kg/hm2,增收1 871.0元/hm2,减施化肥(纯量)218.4 kg/hm2,氮、磷、钾不合理配方易引起磷、钾肥过量施用,带来低资源效率及高环境风险。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能有效提升水稻实粒数,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总量对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产量随总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议靖江种植南粳5055氮肥施用总量以300~360 kg/hm2为宜;保花肥施用尿素比施有机复合肥更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合理的施肥方式,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不施肥3种方式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达10680.0kg/hm2,习惯施肥区9985.5kg/hm2,不施肥区产量最低,为8805.0kg/hm2,产量差异显著;合理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经济效益,但也需要细化并深入研究,以探讨更佳的施肥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找到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本试验在浏阳市荷花镇(低产田)、达浒镇(高产田),比较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40%有机肥(T3)和纯化肥(T4)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荷花、达浒两地水稻产量。T2和T3处理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荷花,T4处理比T1~T3处理分别增产49.8%、2.28%、0.08%;在达浒,T3处理比T1、T2、T4处理分别增产34.15%、12.43%、8.84%。两地土壤养分含量、肥力综合评价值均表现出T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逐年增加。结论:不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低产田在短年限内农家习惯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但长远培肥应该适当加大有机肥的比例;高产田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达到很好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后期施肥对杂交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根据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要求,2012~2014年连续3 a进行水稻穗肥对比试验。试验设6个不同穗肥用量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穗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效果非常显著,产量的提高主要与增加水稻粒数有关。建议早稻促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4~6 kg/667m~2,保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kg/667m~2;晚稻促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8 kg/667m~2,保花肥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 kg/667m~2。  相似文献   

9.
红壤旱地不同密度和施肥配方对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肥配方都显著地影响红壤旱地秋播芝麻的产量。每公顷留苗18.0万株,施纯N75.0 kg、P2O545.0 kg、K2O75.0 kg,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肥按基肥∶苗肥∶初花肥=5∶2∶3施用,钾肥按基肥∶(初)花肥=7∶3施用,在此条件下,芝麻的产量最高,达101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杂交油菜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苗肥与苔肥比例以5∶5最合适,即前后期各占50%,产量最高;其次是4∶6比例,即前期占40%,后期占60%,偏施苔花肥,以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武运粳2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 kg/hm~2和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比例6:4和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促花肥:保花肥为6:4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总颖花量、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5:5处理,但结实率极显著低于5:5处理;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的增加与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各处理成穗率不超过50%。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水稻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以攻取大穗作为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以及不施肥3种方式的大区对比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最低,各施肥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测配区比习惯区和不施肥区分别新增纯收入108.8元/667m2、265.88元/667m2.合理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但也需细化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更佳的施肥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栽培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论文旨在探明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方法】于2010-2011年在贵州省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不同生态稻区,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设计精确定量施肥模式(accurate fertilizer,AF)与常规施肥模式(conventional fertilizer,CF),通过对两种施肥模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精确定量施肥模式以斯坦福(Stanford)方程为基础,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计算总施氮量,各阶段的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的阶段需氮量确定。精确施肥模式的总氮按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30%﹕20%﹕35%﹕15%施用,常规施肥模式氮素总量按基肥﹕分蘖肥﹕促保花肥为20%﹕60%﹕20%施用。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取地上部分测定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成熟期考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结果】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点的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4%-48.0%,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穗数和穗粒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穗数增加8.1%以上,穗粒数增加2.5%以上,群体颖花量增加14.3%以上,而结实率和千粒重两种施肥模式的差异较小;比较分析两种施肥模式的穗型大小,精确定量施肥模式较常规施肥模式穗粒数小于100粒的小穗比例降低、100-250粒的大穗和250粒以上的特大穗比例增加,小穗比例减少了36.7%-100%,大穗比例提高了2.2%-11.4%,特大穗比例提高了23.3%-94.9%;在叶面积指数与粒叶比方面;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的群体叶面积指数拔节前有所降低(4.2%-11.8%)、抽穗期显著提高(4.2%-13.9%);粒叶比明显增大,其中颖花/叶为9.3%-32.7%、实粒/叶为12.8%-35.7%、粒重/叶为10.1%-36.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拔节前有所降低,拔节至抽穗期提高了9.8%-50.8%,抽穗至成熟期提高了26.9%-62.7%。【结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贵州杂交籼稻产量,其途径主要通过控制拔节前的群体生长,促进拔节后的群体发展,适度减小拔节前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扩大拔节后尤其是抽穗后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在稳定提高穗数的基础上,控制晚生小穗数量、促进大穗形成,提高穗粒数和粒叶比,实现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的高积累,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5~1987年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施肥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过高产量下降;水稻株高、有效分蘖、空秕率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适宜施肥水平,水稻茎秆直立无倒伏,在高肥水平茎秆有倾斜。增加氮肥比例,水稻株高和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增加磷肥比例,空秕率降低,千粒重提高;降低钾肥比例,有效穗数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溧阳市肥力中等的白土上,施缓控释肥450、225 kg/hm2作基肥和促花肥,施尿素150.0、112.5 kg/hm2作分蘖肥和保花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一般比常规施肥增产7.1%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龄诊断施肥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水稻施肥时期、总氮量、分配比例的研究表明 :在生产上采用叶龄诊断施肥 ,总氮量 15 0kg hm2 ,按 3∶2∶1∶3∶1的比例平稳促进 ,能提高水稻成穗率 ,增加二级枝梗数 ,提高穗头整齐度 ,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5:5施肥法即水稻的基蘖肥和穗肥(促花肥与保花肥)各占总肥量的50%,在国内外已普遍得到应用,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稻5:5施肥法可改变常规施肥种植的群体结构,降低高峰苗,促进个体发育,提高成穗率、实粒数,最终实现高产,我站连续2年进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对绥粳3号水稻品种做了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绥粳3号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7%。在施肥量为D3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这到8426.7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素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也是影响农田生态条件的重要因子。通过了解黑龙江省稻田土壤氮循环规律,根据土壤地力等级,确定稻田施氮量。按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适量补充氮肥,凭借叶龄模式理论确定水稻生育时期,利用叶色卡的色级与叶片的颜色比较确定氮素的丰缺状况,适时适量追施促花肥和保花肥,调控水稻长势长相,获得较高的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