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DEA方法中投入导向的BCC模型,利用吉林省半湿润区中北部2019年底试验和示范的实测数据对玉米丰产增效技术模式进行了生产效率分析。结果表明,2个模式及对照共10个组合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达到了0.947,比较接近于1,表明各组合生产效率总体较高,其中规模效率的均值(0.965)略低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0.991),可见技术水平较为适中,而生产规模有改进的空间。共有4个组合的生产效率最佳,分别是优化密植与耕层调控技术模式在德惠同太的组合3(翻耕+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密度7.5万株/hm2+喷药除草)和组合4(翻耕+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密度7.5万株/hm2+除草+化控)、优化密植与平衡施肥技术模式在扶余永平的组合7(翻耕+密度7.5万株/hm2+氮肥后移+除草+化控)以及在德惠同太的农户对照组合10(翻耕+秸秆移除离田+密度6.0万株/hm2+一炮轰施肥+喷药除草)。推荐这4个组合在当地今后的生产实际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姜宇博  李爽 《大豆科学》2016,(6):1018-1024
基于"大农机、大规模"视角,以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15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为样本,通过调研获取大豆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豆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样本中,2个样本是DEA有效的,样本有效率为13.3%;与种植多种作物的农机合作社相比,专业从事大豆种植的农机合作社生产效率更高;人力投入冗余与单位面积产出不足是影响非DEA有效样本纯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合作社种植规模、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应通过理论和经验的学习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适度扩大大豆种植规模,吸引更多农户参与规模化生产,通过提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大豆生产的节本与增效。  相似文献   

3.
刘照磊  武卉昕 《玉米科学》2024,32(4):119-126
利用2019年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情况入户调查的904份农户数据,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玉米生产与加工融合下不同产业组织模式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加工整体的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74,表明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玉米生产加工融合形成的产业组织模式都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但不同产业组织模式提升效果具有差异性,纵向一体化模式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程度最高,净效应为0.021 9,生产合同模式又高于订单合同模式。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土地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因素也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龙江省1805份玉米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与超越对数生产模型,探讨资金缺口与玉米规模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CD生产函数还是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资金缺口均对平均产量产生负向显著影响,黑龙江玉米规模经营主体资金缺口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金融机构建立新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金融服务,解决玉米规模经营主体季节性资金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1993~2008年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由综合效率评价可知,该地区DEA有效年份居多,且非有效年份处于边缘非效率阶段易于调整,规模经济整体发挥较好。同时,由交叉效率排序可以看出,该地区农业生产呈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其次,通过对DEA非有效年份的分解效率分析认为,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影响了整体效率的发挥。根据松弛变量调整提出,结合市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节约利用水利资源、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排灌系统、合理施用化肥、积极稳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相关建议,并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以促进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粮食种业分销效率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福利、农民增收以及生产商与分销商的利益。文章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对粮食种业分销效率综合评价体系作了因子分析.并得出了各因子的历年评价值及综合效率值。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作为特色农业经济作物,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显著作用,然而由于西洋参自身特性,其规模扩张极大地受到了土地资源的约束,因此研究西洋参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作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发现要素投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总结了科技投入、技术进步、种植规模与市场导向、人力资本等因素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而专门针对西洋参及人参生产效率的文献较少,尚有研究空间。本文也为其他学者研究特色农业生产效率和影响因素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研究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自相关模型,以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相关性为依据,分布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为: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农业劳动力比重、非农收入比重、耕地细碎化程度为不利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耕地质量为有利影响因素;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不大;耕地经营规模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结果需要具体分析。以此为依据,能够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318户农户调研样本,采用DEA-PSM方法测算单项及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免耕单项技术服务外,其他单项和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效率水平在8%~16%。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单项技术服务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最突出;两项技术服务组合中,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服务组合对效率提升作用高于其他组合;三项技术服务组合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应根据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内容建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克服传统种植规模较小的弊端,降低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风险,保证了农户的核心利益。本文实证研究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玉米生产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由于决策的自主性不同造成了在玉米生产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合作社在要素投入利用效率方面要高于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11.
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氮素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对不同氮效率的27个玉米自交系氮素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53.69、58.69 g/g,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吐丝期干物质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施氮肥后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有下降趋势。高氮和低氮下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在生育后期植株氮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低氮下二者差异显著,高产氮高效型自交系比低产氮低效型自交系高5.88%,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后氮的积累。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强,子粒氮素利用效率高,施氮肥后高产氮高效型植株生育后期氮吸收积累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3414"田间试验中的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 596 kg/hm~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适宜施氮量(N3)处理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达9 967 kg/hm~2,较不施氮(N1)处理平均增产2 371 kg/hm~2。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以适宜施氮量的1/2(N2)处理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区显著影响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效率,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产量水平最高,东部湿润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平原区最低。施氮增产量和农学利用率以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偏生产力以东部地区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产与氮肥高效协同实现存在的问题及其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浒  张吉旺  靳立斌 《玉米科学》2014,22(1):143-148
综述施氮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随施氮量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50~180 kg/hm2可达到最大值;适量施氮可以改善玉米子粒品质;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通过多年多点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左右,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通过合理减少氮肥用量、改进施肥技术、应用新型肥料并将氮肥运筹与综合农艺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稳定性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玉米增产增效效应,采用田间试验,设5种处理,CK(不施肥)、NPK(习惯施肥)、80%C(80%缓释肥)、60%C+20%Ub(60%缓释肥+20%尿素基肥)和60%C+20%Ut(60%缓释肥+20%尿素追肥)。结果表明,60%C+20%Ut处理能够增加有效行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达10 256 kg/hm2。各处理玉米整株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氮>钾>磷,玉米养分积累量以玉米子粒和叶的氮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3.87、106.76 kg/hm2;玉米茎对K的积累量最多,以60%C+20%U处理最高,为83.75 kg/hm2;60%C+20%Ub和60%C+20%Ut处理均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在经济效益上,60%C+20%Ut处理的纯收入最高。综上,在贵州黄壤区氮肥减量20%下的缓释肥和尿素配施更能促进玉米高产,达到减氮增产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玉影  刘双全  姬景红  郑雨  佟玉欣 《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130
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肥料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佳处理(OPT)相比,3个试验点不施氮、磷、钾、硫、锌、硼肥处理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3.9%、9.0%、11.9%、7.0%、7.6%、5.5%。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06和0.42,说明,150~165 kg/hm2氮素投入、55~82.5 kg/hm2磷素投入略低,养分平衡处于亏缺状态,75 kg/hm2钾素投入过低,养分平衡处于严重亏缺状态。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2%、27.3%、46.7%;不施氮肥处理磷肥平均利用率为0.9%;不施磷肥处理氮、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7%和27.6%;不施钾肥处理氮、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1%和13.1%,可见,平衡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4.1、13.6和15.5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