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农业》2010,(11):23-23
川毛木耳8号品种来源于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毛木耳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子实体胶质.耳片形状呈浅杯形、耳形或不规则形。从引进至今进行了大面积生产示范.累计栽培面积达到6700万袋.生物转化率110%-15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引进5个毛木耳品种木耳99丰、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丰收一号、黄背2号与广西贵港市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袋料栽培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背810和木耳99丰菌丝长势最好,黄背2号、毛木耳杂交34和黄背810较高产,黄背2号、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主栽毛木耳菌株的亲缘关系,为毛木耳选育新品种、种质资源构建保存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省内外主栽以及前期杂交的毛木耳菌株共8个,进行农艺性状以及ISSR遗传分析,农艺性状包括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干湿比等进行分析。【结果】供试菌株的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菌株43012、漳耳43-28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耳片平均直径大,分别为11.8、11.3 cm,耳片厚,分别为0.128、0.126 cm,产量高,干耳总产量分别达到72.5、71.5 g·袋-1。菌株杂10表现耳片多,菊花状。菌株CR5表现耳片腹面浅红褐色。根据晒干后毛木耳背面的色泽,将供试菌株分为白背毛木耳和黄背毛木耳两大类,其中永耳13、781、漳平42等3个菌株为黄背毛木耳,其他菌株为白背毛木耳。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相似性75%水平上,聚为5大类群,菌株781和永耳13为第一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98%,菌株CR5为第二类群,漳耳43-28、杂10为第三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76%,苏毛3号、43012为第四类群,2个菌株的相似性为83%。菌株漳平42为第五类群,漳平42与其他菌株的相似性最小为53%。【结论】结合农艺性状及ISSR聚类分析,初步判断菌株781与永耳13可能为同一品种,为同种异名现象。菌株杂10、CR5、43012、漳耳4328各有优势,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4.
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9501白毛木耳"属毛木耳品种中的一个高产优质菌株,为福建省古田县永丰食用菌研究所选育,荣获福建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现已在福建省内外广泛推广栽培.其耳片玉黄带白色,质地柔软清脆,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而商品价格比普通毛木耳高50%,但仅有黑木耳市价的三分之一,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木耳、平菇、香菇等是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也是菇类生产者经常栽培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主栽品种,本文主要介绍由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部门主张推广的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贡献一份力量。常见主栽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适宜应用的区域包括下列地区:黑龙江、吉林、浙江等省的黑木耳袋栽模式生产区,四川、江苏、河南等省的毛木耳黄背品系栽培生产区,湖南、湖北等省的香菇秋季栽培生产区,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筛选出适宜子我省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毛木耳品种,1990年从福建省三明市引进Au897毛木耳品种。于1991和1992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一、主要特征特性毛木耳Au897属中高温型毛木耳品种。菌丝洁白、绒毛状、粗短、浓密整齐,生长速度快,抗性强,子实体丛生,初期呈杯状,朵形大,肉质肥厚?质地较软、脆嫩,口感好,耳片基部有皱褶,背面有白色绒毛,腹面平滑,色泽较深,干缩后较坚硬。  相似文献   

8.
白背木耳,是近年来从我国台湾省引进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它营养丰富,品质脆嫩,口感优于普通毛木耳,是国内市场和出口畅销品种,价格是普通毛木耳的1~3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合贵港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毛木耳品种,引进了4个毛木耳品种杂交34、黄背2号、丰毛6号、丰毛10号,与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出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丰毛6号和丰毛10号菌丝长势较好,品种产量较高;黄背2号和杂交34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能力较差,栽培者可根据需要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毛木耳发菌棚中空气真菌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以及发菌棚内主要的真菌种类,在四川省毛木耳主栽区的接种季节,对毛木耳发菌棚内外空气中24 h的真菌数量和主要种类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真菌数量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合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的综合分析,对发菌棚内分离所得主要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凌晨1:00到5:00时间段中空气真菌数量较小,棚内外空气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不呈显著相关性,检测时间内空气中的真菌种类有曲霉属、木霉属、蓝状菌属、链格孢属。本试验显示,凌晨1:00到5:00适宜于毛木耳菌袋接种工作,毛木耳发菌棚中真菌曲霉属的菌株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