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i001-i001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有益微生物的筛选及评价利用、生防菌株改良及微生物发酵工艺、微生物生态学和作物抗病性鉴定利用等研究,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有科研人员8人(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名,助研1名,技师1名,科辅人员3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三色农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三个战略调整一是由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三维结构”新农业。众所周知,农业这门产业的主要特性,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而地球上生物资源是由三大类生物组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植物是生产者,...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科学》2008,(1):F0004-F0004
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室由原农业信总技术研究室和农业遥感中心(区划研究室)整合而成,是农经信息中心重点科研科室。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农业信息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  相似文献   

4.
日本生物能源的研究已经进行了20多年。该项工作主要集中在能源生物的生产和生物能源的转化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物体产生甲醇的新颖汽化系统的研究;(2)通过自然产生的细菌的共培养和专用型分解酶,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生物材料转化为乙醇的研究;(3)分离和浓缩生物发酵中产生的乙醇的生物膜技术研究;(4)牲畜粪便半固体甲烷发酵系统的研究。在日本,水稻稻壳、秸秆和米糠是主要的生物资源,这些水稻残体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的生物能源利用原料。  相似文献   

5.
<正>为展示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农业微生物研究和产品开发。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学科群和云南大学主办,云南省遗传学会、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农业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新兴的植物病害防控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已经成为农业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生防菌对植物的防病促生作用与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综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以及生防放线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防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总体来看,生防菌施入后可以在土壤中定殖,增加作物根际土壤土著微生物中有益(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病害发生)菌(属)的数量,或减少有害(导致植物病害发生、抑制植物生长)菌(属)的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土壤中酶的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降低作物发病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JavanIn-ternationalResealchCenter forAgriculturalSci-ences)的前身是日本热带农业研究中心。于1993年10月将原热带农业研究中心改组,成立了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简称JIRCAS)。JIRCAS所长1人,下设企划调整部、总务部、海外情报部、生物资源部、环境资源部、生产利用部、畜产草地部、林业部、生产部和冲绳支所。海外情报部作为对外联络的窗口,各部与许多国家进行农林水产业共同研究。1.生物资源部开发生物资源的保…  相似文献   

8.
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凤台县生物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制定了生物农业发展目标,并提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培育(引进)动植物品种、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主导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生物农业的投入、建立有利于生物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措施,以为推进生物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起源于南美洲的一种毁灭性入侵害虫,近年来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快速扩散并已入侵我国,对我国茄科作物产业具有高度潜在威胁。番茄潜麦蛾具有潜叶、蛀果、生活史短、繁殖力强等特性,导致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手段对其防治效果有限。国际上针对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已开展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筛选了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物。本文从番茄潜麦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生防微生物、驱避植物及其提取物几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番茄潜麦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在今后我国番茄潜麦蛾的绿色防控中,可深入开展适应我国农业生境的生防物种引进、本土生防生物资源挖掘、生防生物产业化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可通过对生防生物的组合运用和农田景观生态调节等措施促进生防生物的综合利用,以保障我国茄科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用野毛豌豆控制杂草日本四国农业试验场开发了一种应用生物克生效应很强的植物,保护耕作休闲地和农地的技术。所谓生物克生效应,是指植物由根或叶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产生对其他植物、微生物、昆虫等的生育和行动影响的作用。该试验场发现,牧草野毛豌豆(又名...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系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它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资源等,开发制取具有农药作用和商品价值的物质。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真菌、病毒及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环保中的应用李云龙,李孱,李景鹏,杨隽,薛飞,王滨铸,马骥(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近1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的重要竞争领域.它是一门利用生物过程、生物因素和生物功能造福于人...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9~11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行。农业部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微生物学(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出席会议。生物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肥料则是生物产业的重要部分。会议以"创新驱动学科与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微生物与植物及土壤间互作关系、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与健康维护、微生物生态及其调控等研究新进展,以及微生物肥料技术产品创新、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微生物肥料与农产品安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典三、微生物是有效消化农业废弃物、索取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垃圾及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是当代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大的环保研究课题。关键在于建立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产业,可充分发挥生物技...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农业的思想,分析了湖南洞庭湖平原和湖北江汉平原(简称两湖平原)湿地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通过调节物质的生物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农业》2007,(6):F0002-F0002
会泽县农业局内设4个科(室)及产业办、利用外资办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有13个隶属事业单位,2006年全县农业系统共有职工569人(县级232人,乡级3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9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71人,初级职称293人),是集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研、推广、物资配套服务、农业行政执法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其宗旨是:服务“三农”,促进会泽农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科名称及代码植物病理学090401科学队伍植物病理学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之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28-55岁)的学术队伍,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3人.科学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微生物资源利用主要对植物病害生防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与开发利用,不断完善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保障生态、作物和食物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微生物资源具有极大的研究与开发空间,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生态、作物和食物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植物病害生物…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2011,(1):F0002-F0002,F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60年。现设有水稻、茶叶、果树、作物、甘蔗、食用菌、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农业生态、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生物资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数字农业(筹)等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共16个研究(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8,(1):95-100
天地人“三才”是传统哲学一种思维范式,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天地人宇宙系统论。天地人整体思维影响了传统农业的运作方式,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天时”、“地利”、“人力(和)”,形成了天、地、人、物农业巨系统。天地人物和谐统一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由三大要素系统构成,一是生物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系统,二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天和地)系统;三是人的社会生产劳动系统。农业生产实践就是通过人的社会生产劳动协调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条件(天和地)的关系,三大要素系统的协调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保证。中国传统农业是生态化的抑或生态趋向的农业,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某种共识。对此,必须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与现代的生态农业概念虽然有着相通之处,但也不尽完全相同。传统农业借鉴哲学上的天、地、人的整体思维倾向,融人动植物的“物”,形成天、地、人、物的农业生态巨系统,在此基础上深化拓展,构建了传统农业生态系统观。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F0002-F00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立于1948年,占地162hm^2,现有职52268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30人,助理研究员70人: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2人,5名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8人被评为省级劳模。有各种大中型科研仪器50多台(套)。主要从事棉花、小麦、玉米、油葵、甘薯、蔬菜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作物基因工程研究,作物栽培及植保技术研究,植物脱毒技术研究与开发,微生物研究利用以及农化新产品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