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3,(3):18-19
夏伐桑采伐收获,对根和树干的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桑树由基部采伐时,68d内桑树停止生长,树干和根部贮藏的淀粉含量随着新梢的生长而急剧减少,基部枝条残留叶对新根的产生和腋芽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叶产量的高低,叶质的优劣,关系到蚕造的稳定和单位面积的收益。如何在提高桑叶产量的同时,采取措施改善叶质是实现桑蚕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们结合大田生产进行了桑树摘(艹远)对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试验,收到了予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施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桑树的耐盐性栽培措施,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根施外源甜菜碱,调查不同处理下幼苗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施2.5~10.0 mmol/L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100 mmol/L NaC l)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调节K+/Na+离子平衡,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施甜菜碱浓度以2.5~5.0 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冠菌素(COR)对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用不同浓度的冠菌素溶液浸泡桑种子,萌发后测定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根芽含糖量、蛋白含量、叶绿体色素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冠菌素可以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且COR浓度为10^-4μmol/L时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冠菌素都能提高种子的根长和芽长,其中对根长的作用效果显著,最适浓度在10^-3μmol/L左右;冠菌素还能显著提高幼苗根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芽的糖和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对幼叶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具有双重性效果,即高浓度(>10^-1μmol/L)时降低色素含量,低浓度(≤10^-4μmol/L)时提高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蚕桑生产威胁极大。该病发病初期,枝条顶端桑叶变小,叶脉变细,稍向背面卷曲,叶黄化,随着病势加重,腋芽萌发,生长一些细小侧枝,侧枝节间特短,老叶黄化脱落成帚状;发病往往先由一根枝条蔓延到一根支干,乃至全株发病,病株一经夏伐,往往直接长出猫耳状的小叶,细枝丛  相似文献   

6.
番荔枝通过修剪可春秋两季成花坐果,为了弄清哪种修剪方式更有利于番荔枝生产,本研究比较了春季9种修剪方式对新芽萌发、花芽抽生、新芽可溶性糖含量、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秋季3种修剪方式对新芽萌发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短截+摘叶处理在5d内全部萌发新芽,不摘叶较摘叶处理新芽萌发延迟;春季不短截情况下,枝条去顶后只留顶部叶片更容易促进枝条基部萌发花芽。春季短截枝条虽然抽生花芽时间比不短截枝条提早约一周,但是短截与不短截枝条新芽抽生出花蕾的时间基本相同,且不短截枝条萌发的新芽初期可溶性糖含量、后期产量及商品果比例也较高。秋季短截外围1/3、2/3及全部枝条并摘叶对新芽萌发有相近的效果,均在处理后5-6d萌发;秋季短截外围2/3枝条并摘叶处理挂果率适中,优质商品果比例达75%,产量高。综上认为海南岛春季以正常修剪留中间枝短截外围枝条并留顶端2个芽点进行番荔枝生产为宜;秋季以短截外围2/3枝条结合摘叶留叶柄进行番荔枝生产效果最佳;并建议以秋季番荔枝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7.
合理剪枝是增产桑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湛江等地提早到头造挫(艹远)(打顶)采取造造采摘枝桑(侧枝、枝叶)养蚕获得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但是随着大量采摘枝桑,如果施肥跟不上,往往会导致桑树营养生理失调,生长发育受限制,出现树体早衰,病害增加,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叶质下降: 几年来,我们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对桑树植株养分进行一系列分析,初步找出剪枝对养分的消耗很大,为桑树剪枝应如何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5’)为材料,设置未添加硼且未接菌的紫花苜蓿为对照和添加不同硼浓度(0、0.05、1、5、10和100 mg·L~(-1))的两种根瘤菌菌液(Sinorhizobium meliloti LZgn5f和S. meliloti 12531f)接种紫花苜蓿幼苗根部,研究硼处理根瘤菌接种对不同时期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1)硼处理外源根瘤菌12531f和100 mg·L~(-1)硼处理内源根瘤菌gn5f接种后,不同取样时期苜蓿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且可以促进不同时期苜蓿体内可溶性糖向根和茎中运输积累。综上所述,适宜的硼处理两菌株均可促进不同生长时期叶中可溶性糖向根和茎中运输积累,保持根、茎、叶中可溶性糖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由真菌类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感染桑树根部引起的桑树根腐病是广西蚕区桑园新发现的一种桑树根部病害。调查该病害发生与桑树树龄、桑品种及根部受根结线虫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桑树树龄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桑树对该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桑品种抗青283和强桑1号的抗病能力较强;感染该病的桑树根部都受到根结线虫危害,但部分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桑树未见根腐病症状。研究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形成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差异,但持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加强田间管理、防治根结线虫及栽培对病害抵抗能力强的桑品种,可以有效减轻这种新的病原菌引发桑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了解桑树栽培技术对树体内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的影响,以及桑树各器官组织中含有哪些有机酸、氨基酸及糖。 采用普通桑田与密植桑(系广东荆桑)分别各部器官(叶、叶柄、茎、根等)组织(皮层、木质部)进行时刻、地区层析,采用人工光照与人工水分处理进行植株器官纸上层析。其定性结果如下: 一、桑树体内器官组织层析结果 桑叶中有机酸有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和未知酸,成熟叶含少量草酸,叶柄中所含有机酸与叶相同,含量显著此桑叶多,枝条随着发育含量逐渐减少,未知酸与草酸逐渐增加,根部不含琥珀酸和延胡索酸,含有大量草酸与未知酸。酒石酸,柠檬酸含在皮层中。草酸与未知酸含在木质部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GC-MS对3个柠檬品种和2个贵州地方特色宽皮柑橘(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牛肉红朱橘、朱红橘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主要的可溶性糖在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倍、2.18倍和1.68倍。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3个柠檬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个宽皮柑橘的12.18倍和10.05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橘品种的种质特征,且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12.
桑树受涝后 ,生理机能普遍减弱 ,表现为枝条生长速度缓慢 ,桑树开发发黄 ,根尖萎缩 ,须根逐渐腐烂。结合洪灾后桑树管理 ,笔者试验了用不同种类的肥料作根外施肥对涝后桑树生长的影响 ,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桑树   15年树龄湖桑 32号 ,受涝 10天左右。1.2 供试肥料及浓度   0 5 %的尿素溶液 ,1%的草木灰浸出液 ,0 3%的食用醋酸溶液 ,清水为对照。1.3 试验方法   1997年 7月 11日在同一地块里选择四株条件基本相同的桑树分别用“1、2、3、4”给予标记 ,调查每株桑树的枝条数、条长。用 0 5 %尿素溶液喷施 1号桑树 ,…  相似文献   

13.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高峰  贺晓  易津 《草业学报》2013,22(4):327-333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相似文献   

14.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詹淼华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0,18(4):603-606
为探究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植株基部腋芽的萌动特性,分别在主茎第2、3、4、5、6、7和第8复叶期(20007年5月至8月底)于第1复叶节和第2复叶节之间切除主茎,在剪切后第0、2、4、8、12 d观测各处理主茎基部新生芽(茎)数以及残茬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一年生野生大豆子叶节上对生着2个腋芽,其只有在主茎第4复叶展开前打顶刺激下才能萌动生长,否则枯死;单叶节上也存在2个对生的腋芽,无论主茎剪除与否,均可萌动生长成分枝;第1复叶节上存在多个腋芽,在节上存在分枝的情况下,剪除主茎仍能刺激节上休眠腋芽的萌动。主茎剪除后,残茬中可溶性糖含量短期内显著下降(P<0.05);不同生长期刈除主茎,其残茬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且与残茬上休眠芽的萌动和生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推测,一年生野生大豆植株基部休眠芽在较短生长时期内便失去萌动能力,早期刈割和提高留茬高度是确保刈割后再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分析了‘紫娘喜’和‘妃子笑’2个荔枝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种子萌发规律,研究了淀粉、可溶性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探讨了种子萌发与这些有机营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妃子笑’荔枝种子的萌发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紫娘喜’荔枝种子萌发率持续上升。盛花后45 d开始,‘紫娘喜’荔枝种子萌发率持续高于‘妃子笑’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种子的总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N”型和“W”型变化,二者的淀粉含量均逐渐升高;果实完全成熟时,‘紫娘喜’荔枝种子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妃子笑’荔枝。随着果实发育成熟,二者种子中的总有机酸含量均持续下降,但组分不同:‘妃子笑’荔枝种子中含有8种有机酸,‘紫娘喜’荔枝种子多了乳酸和琥珀酸;两个品种种子均含21种氨基酸,‘妃子笑’荔枝种子的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至稳定水平的趋势;而‘紫娘喜’种子中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短时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荔枝品种的种子萌发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淀粉和有机酸可能是影响种子发育与萌发的主要有机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盐分胁迫对桑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桑14号、昂绿1号、湖桑32号、鲁插1号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不同时间后桑树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在盐分胁迫下,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且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初期都迅速增加,但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期间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个品种下降的时期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分胁迫的持续不断降低,但湖桑32号和鲁插1号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略有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在桑树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抗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石灰性土壤失绿桑树新梢叶片的总鲜重、总干重、总叶面积及叶片的还原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正常叶,而失绿叶的淀粉/蔗糖显著高于正常叶。对行将失绿的黄化新梢进行摘芯处理,新梢叶的早衰症状明显延缓,叶形增大,叶色转绿,表现为叶面积、叶干重明显增加,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增加,与此相关的净光合速率也相应增加。如在摘芯的同时进行环割处理,由于切断了光合产物向基运输的途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大大增加,并显著促进了叶片的营养生长。摘芯及环割处理主要充实新梢的中上位叶。  相似文献   

19.
李明芝 《北方蚕业》2001,22(1):28-29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河南省重点蚕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危害情况表现为:受害严重的桑园株发病率在60%左右,高达90%;新植桑园年损失桑株4%左右;严重受害桑园在植桑后十年中与正常桑园比经济损失达80%,与正常农作物比经济损失40%,桑园生产年限缩短10年左右。这种病害对蚕桑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威协性很大,已引起国家农业部重视,决定在我国重点蚕区对该病实行联防联治。   1 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   1.1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在桑树生长期间,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在不同发病阶段,发病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病株一旦在田间出现,容易识别。该病的发生及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发病初期:一般从一根或2~3根枝条的顶端开始,表现出节间距离特短,叶片黄化、瘦小并稍向叶背卷缩;从整根枝条看,病、健叶大小十分悬殊,病小叶在健叶上方形成菊花状丛生。此期一般在5月中旬和8月下旬。   发病中期:随着病情发展,多数枝条乃至全株枝条表现症状,病势从枝条上部开始逐渐向下部蔓延,病叶更加黄化瘦小,明显向叶背卷缩,枝条中上部节间变短,腋芽早发,生长出较多的细小侧枝,但枝条中下部节间,叶片生长正常。此期症状一般在7~8月份表现集中。   发病后期:整株叶片黄化更甚,卷缩成猫耳朵状,靶条细弱,腋芽不断萌发,造成整株桑细枝丛生成簇,宛如扫帚状,2~3年内终致枯死。此期病状,在桑树夏伐后,表现突出,重病桑园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桑树的耐盐性机制并筛选耐盐性较强的桑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应用于盐碱地治理,以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海安县3个地区的实生桑种子为材料,调查与测定在1~9 g/L Na Cl溶液胁迫下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哈尔滨来源桑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OD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sod C的表达特征。3份桑树材料的种子相对萌发率均随盐分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浓度盐分胁迫下以新疆和田来源桑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最高;萌发幼苗中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盐分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萌发幼苗中的SOD活性则随盐分胁迫浓度增加持续下降。桑树种子萌发的幼苗中POD1基因及sod C基因转录水平与相应酶活性的变化存在不完全一致性。研究结果再次证实桑树具有在盐碱地治理中开发应用的潜力,并且来源于新疆和田的桑树种子的耐盐性最强,研究结果亦提示不能仅以POD1基因及sod C 2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判断桑树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