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用人工鱼礁来建设近海渔场,调整外海捕捞量,保护资源,开辟多种经营之途径,已成为目前沿海各国渔业的一项建设事业,但尽管如此,真正对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历史还不长,不少人对人工鱼礁事业不了解,产生了种种怀疑,因此,对人工鱼礁作一全面性的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人工礁渔场的建设.是当前世界渔业发达国家作为解决渔业资源衰退、渔场荒芜和沿海渔场建设的措施之一。日本从1962年开始至1971年止,仅13年共投资建造了人工鱼礁达5.000多座.336万立方米.1975-1981年又建礁225万立方米,并计划在今后15年内,沿8967公里长的海岸线外,再建造5,000公里长的人工鱼礁带。美国、澳大利亚、苏联、南朝鲜、法国、加拿大等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水产学会于1984年7月9日至10日,在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召开了“辽宁省渔场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者有大连水产学院,省、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讲师、工程师及省、市水产局的领导同志共30余人。会上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情况,发表了对我省已有人工鱼礁效益的调查,探讨了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是海洋牧场(Oceanran ching、Pasture of the sea或称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是改善近海渔场或建立新渔场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主要指人类为开发利用海洋,在海上或海底建造设置的人工设施和构件。其目的在于改造近海渔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以及丰富旅游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人工鱼礁建设是海洋农牧化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鱼礁建设历史悠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作者就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人工鱼礁建设探讨我国鱼礁建设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豹德 《海洋渔业》1985,7(6):248-253
<正> 根据日本内阁会议1974年颁布的沿岸渔场整建开发法制定的整建开发计划,在日本沿海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根据一些鱼类的趋性,专为吸引鱼类栖息和繁殖、成长,而设置在鱼类洄游通道上的人造礁。日本是世界人工鱼礁建设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为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广东省政府出资兴建26座“生态公益型”(即全封闭,禁止开发利用)和4座“准生态公益型”(即半封闭,限制性地开发利用)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鱼礁建设已在世界各地盛行,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者就国外人工鱼礁建设实绩、国内人工鱼礁建设现状等专题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鱼礁与海洋环境”这一主题给人的印象,或说这一主题联想到什么,会因人而有相当大的差别。在此,将“鱼礁与海洋环境”解释成鱼礁周围的海洋环境,将海洋环境换成渔场学来考察,同时,渔场学也只是限于海况学这一侧面。  相似文献   

11.
宋正杰 《齐鲁渔业》2009,26(1):55-56
1人工鱼礁集鱼原理 1.1上升流作用 众所周知,世界四大著名渔场(加利福尼亚、秘鲁、加那利和本哥拉海流)都属上升流水域。人工鱼礁使海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作用,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厂充足的饵料:  相似文献   

12.
人工鱼礁是21世纪中国兴起的渔业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物品的特性及其经济特点决定了人工鱼礁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本文以现代公共物品经济学分析了我国正在进行的人工鱼礁建设,初步分析认为人工鱼礁物品划分为公共性人工鱼礁、私人性人工鱼礁、俱乐部性人工鱼礁和拥挤性人工鱼礁等4类,其物品各自特性表征出的投资主体、决策程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渔业修复功能等不同。本文在讨论分类人工鱼礁经济学基础上,初步提出当前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5个建议:分类指导建设;区域规划先行;资源增殖为主;注意投入导向;规范建设程序。  相似文献   

13.
建造海上人工鱼礁,发展游钓休闲渔业是海洋增殖渔业的一种形式,是一项新兴的海洋经济产业。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笔者就利用报废渔船建造海上人工鱼礁,改善近海渔场生态环境,开发海上游钓休闲渔业谈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设置人工鱼礁是以环境与生物体有机统一的科学思想为依据的。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地发挥保护、增殖、集鱼的效能。所以因地制宜的设置鱼礁是建设近海渔场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敷设海底、长期固定的结构件。设置人工鱼礁当以发展海洋捕捞生产和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为前提,明确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生物生长规律的指导思想。藉以达到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环境、增加资源并使鱼类等趋近或集中于鱼礁,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鹿儿岛大学水产学部利用在鹿儿岛湾设置的人工鱼礁上放置酒糟,成功地孵化出章鱼的幼苗。研究者们希望将这种人工鱼礁设计得更具“自然倾向”,因为表面附有酒糟的人工鱼礁更能吸引藻类植物附着,而且酒糟变质腐烂以后还可被其它生物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因人工鱼礁而已造成的渔场及增殖场的效果,最理想是对造成的渔场和增殖场进行定期的常年不断的调查。但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未能进行真正的调查,往往仅停留于一次性的调查。从此类零碎调查得出的部分资料虽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却被束之高阁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 基于人工鱼礁有良好的集鱼效果,又是海洋农牧化增殖手段之一,因此人工鱼礁成了世界各海洋渔业国家注意的问题。日本把人工鱼礁设置事业作为栽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岸渔场改良、建造的重要支柱,故日本大力推荐人工鱼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由于海洋资源、石油危机,及200海里等问题的影响,在发展渔业问题上已出现了策略性的调整,由远洋回到近海,重视发展近海和沿岸渔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奠定了振兴沿岸渔业的基本思想和制订了具体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开发和设置新渔场,增殖沿岸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栽培渔业;保护渔场环境;以及改善经营管理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加以实施,有些工作虽早已进行,但目前更带有政策性,且正在全面地大力推行。 197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沿岸渔业整备开发法”,把人工鱼礁的设置作为沿岸渔场改良和建造栽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建造了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到1981年,日本全国设置人工鱼礁总面积预计达225万平方  相似文献   

19.
1日本栽培渔业的进展 日本栽培渔业的广义概念为:采用渔场建造(包括投放人工鱼礁)、苗种生产、放流和资源管理等主要资源增殖技术和措施,促进水产资源的稳定和增长,从而确保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概念为:通过人工大量生产苗种并在适宜水域放流,以增大渔业生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越北部湾划界和中越北部湾双边《渔业协定》的签订、实施,北部湾渔场面积缩小将近2/3,尤其是北部湾中西部几个优质高产渔场的丧失,使渔船只能相对集中在北部湾东部及东北部的禁渔区线附近生产,从而加剧了近海的捕捞强度。为了实现农业部提出的“捕捞零增长”的战略目标,在渔场面积缩小,渔船相对集中,捕捞强度加剧,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如何走出渔业的低谷,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作好合理的生产作业布局,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维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使渔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把人工鱼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加强海洋综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