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中总氮与有机氮组分质量分数特征,以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枫香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叶混交林7种类型的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remner酸解法对土壤氮组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总氮和有机氮各组分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非酸解氮和酸解氨态氮质量分数表现为毛竹林最高,其余有机氮组分和总氮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最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总氮、非酸解氮、酸解氮及其各组分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酸解氮是总氮的主体,占比为68.06%。有机氮各组分质量分数及其占总氮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非酸解氮及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及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地区冬绿肥翻压7年潮土为研究对象,设不同冬绿肥及其混播7种处理方式,采用Bremner酸解法研究了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酸解有机态氮总氮占全氮的74.81%,其中各形态氮含量排列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翻压冬绿肥土壤中氮素主要向酸解总氮转化,不同冬绿肥以黑麦草(RG)、二月兰(OV)和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VR+OV)酸解总氮增加较多;2020年冬闲田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低于2013年,而翻压冬绿肥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高于2013年,以翻压黑麦草和二月兰增加最多;2020年土壤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均高于2013年,并且翻压不同绿肥土壤的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也均高于冬闲田;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中氨基酸态氮与碱解氮正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与碱解氮也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在2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的方法,对6个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苗期耐低氮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吸氮量、根于重、地上部于重、植株干重、分蘖数和根长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根长以外的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各相对性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型差异,相对分蘖数〉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根长〉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株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吸氮量和苗期各干重指标间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株高和苗期各相对干重指标间 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腐解特征及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为南方稻田冬季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将紫云英装入尼龙网袋内后置于水稻盆中,设不同的施氮水平(A:不施氮;B:减氮40%,1.8 g/盆;C:常规施氮,3.0 g/盆),分别于装盆后第3、6、10、20、30、40、50、60、70、80和90 d取样测定紫云英全氮含量,并于网袋取走后收集土样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的腐解速率表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其中前10 d为快速腐解期,10~50 d为缓慢腐解期,50~90 d为稳定腐解期,经过90 d腐解,3个处理的紫云英腐解率均在60.0%以上;紫云英腐解前30 d,水稻群体吸氮量整体较低,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40 d后水稻群体吸氮量开始迅速增加,第90 d时3个处理的水稻群体吸氮量均达最大值;施氮对紫云英还田后的土壤氮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影响明显,但对全氮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腐解第3 d时,土壤全氮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土壤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与施氮量间呈显著相关(P<0.05),前30 d中,施氮量与紫云英养分释放量、植株群体吸氮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到第40 d时,紫云英施氮量、水稻群体吸氮量则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间呈极显著相关.[结论]不同施氮水平下紫云英腐解和氮素释放量均呈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适当的氮肥施用量可刺激紫云英腐解和氮素释放,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全氮和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氮库活性成分和土壤供氮能力,以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施40%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水氮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试验于2018年在广西一年两季玉米种植区春玉米和秋玉米生长季进行。玉米品种为万川1306,种植密度为59 524株/hm~2,行株距为60 cm×28 cm,小区面积为16.8 m~2。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水分条件分别为雨养和灌溉,副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 kg/hm~2(N_0)、150 kg/hm~2(N_1)、200 kg/hm~2(N_2)、250 kg/hm~2(N_3)和300 kg/hm~2(N_4)。在玉米成熟期采集土壤耕层(0~20 cm)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氮组分。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表现为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氨基糖态氮。春玉米,灌溉结合N_3的产量达到最大,为7 806 kg/hm~2,秋玉米,灌溉与雨养产量基本持平。施氮量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当施氮量超过250 kg/hm~2时,产量不再显著增加。酸解总氮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广西春玉米在阶段性干旱条件下,适时合理补水结合250 kg/hm~2施氮量,具有较好的土壤供碳氮潜力,并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14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测定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及小麦吸氮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作为土壤潜在供氮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施氮肥,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且处理间差异多数达显著水平(P<0.05);高氮情况下,施用磷、钾肥对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影响不大;经相关分析,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与小麦生物量产量(r=0.918)和吸氮量(r=0.91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盆栽条件下,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的含量可作为土壤潜在供N能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方式下烤烟大田期碳氮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方式下,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后期叶面积指数略有下降。无机氮肥处理(T1)在干物质积累量、碳素积累量上均高于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T2);叶面积指数则是T2高于T1,表现在烟叶生长中,叶长宽比T1大于T2。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T1大于T2。烟株氮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量在前中期不断增加,在后期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在整个时期均逐渐下降,烟碱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态氮和烟碱、蛋白质、总氮呈负相关,总氮与烟碱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总氮与蛋白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T1的硝态氮、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均高于T2。从烟碱等化学成分及烟叶生长碳氮代谢来看,T2处理较T1处理更加适合优质烟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氮素转化酶活性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合理制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不同施氮量(0(CK)、52.5(N1)、105(N2)、157.5(N3)、210(N4)kg N·hm-2)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收获后使用Bremner法测定0—40 cm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以及4种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土壤有机氮组分分配比例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同一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酸解总氮、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和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除全氮外其余都在N2处理时最大,全氮含量在N3处理时达到最大;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是影响陇中黄土高原农田有机氮组分分布与转化的关键因子;碳氮比与所有有机氮组分均呈负相关,蛋白酶、有机碳和脲酶与氨基酸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而言,N2处理土壤供氮潜力最高,全氮和蛋白酶是影响该区春小麦土壤有机氮组分转化的关键因子。氮肥合理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差异明显,改变了氮素相关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施氮量对玉米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1、503、004、50 kg/hm2对玉米植株硝态氮(NO3--N)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玉米各部位中NO3--N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不施氮处理的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各施氮处理,且这3个时期玉米各叶位的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差异较大;第3叶位和6叶位的NO3--N含量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为:苗期3位叶高于6位叶,拔节期和灌浆期6位叶高于3位叶;3个时期的植株体内硝态氮含量,叶鞘均明显高于叶肉,且均在施氮量大于300 kg/hm2时氮含量增长减缓。[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低氮处理研究盆栽种植大豆、棉花、玉米和高粱对土壤有效氮构成和氮肥转化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类型作物的氮肥合理利用及其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施氮肥不种植作物(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3.48%、51.54%、33.10%、55.03%,并影响有效氮构成。其中,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5.41%、83.09%、70.89%、83.35%,水解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1、1.53、2.11、1.28倍;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无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降低68.61%、65.09%、56.47%、63.00%,水解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增加4.18、4.21、3.66、4.08倍。与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铵态氮肥转化率分别显著提高93.66%、38.19%、32.58%、38.31%,以种大豆增幅最高;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铵态氮肥硝化率都变为负值,以种大豆降幅最大。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2.01%、28.31%、24.16%、28.40%,以种大豆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综上,作物生长通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变,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并促进土壤水解有机氮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有效氮的构成和施入土壤氮的转化利用。豆类作物较非豆类作物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能力强,对土壤铵态氮的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营养的烟叶氨基酸含量与香吃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分析表明,烟叶总氨基酸含量与总施氮量和无机氮施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氨基酸含量与香气量、劲头得分呈正相关关系,与香气质、刺激性和杂气得分呈负相关关系。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与烟叶香气量之间的相关显著,且与评吸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脯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与香气质负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低氮处理研究盆栽种植大豆、棉花、玉米和高粱对土壤有效氮构成和氮肥转化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类型作物的氮肥合理利用及其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施氮肥不种植作物(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3.48%、51.54%、33.10%、55.03%,并影响有效氮构成.其中,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5.41%、83.09%、70.89%、83.35%,水解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1、1.53、2.11、1.28倍;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无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降低68.61%、65.09%、56.47%、63.00%,水解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增加4.18、4.21、3.66、4.08倍.与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铵态氮肥转化率分别显著提高93.66%、38.19%、32.58%、38.31%,以种大豆增幅最高;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铵态氮肥硝化率都变为负值,以种大豆降幅最大.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2.01%、28.31%、24.16%、28.40%,以种大豆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综上,作物生长通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变,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并促进土壤水解有机氮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有效氮的构成和施人土壤氮的转化利用.豆类作物较非豆类作物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能力强,对土壤铵态氮的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两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及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土壤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MBN)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并对土壤质量演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MBN和酸解有机氮(AHON)及其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和桃江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解-蒸馏法分别对土壤的MBN及AHON进行了测定。【结果】不施肥处理(对照)土壤的MBN含量分别为30 mg•kg-1(新化)和28 mg•kg-1(桃江)。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MBN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N的含量。AHON占土壤全氮的69%~89%,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AHON含量及其组分有显著的影响。对照处理的土壤AHON含量在新化和桃江两试验点分别为821.54和1 471.35 mg•kg-1。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AHON及其组分中的氨基酸氮(AAN)、氨基糖氮(ASN)和氨态氮(AN)的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酸解未知氮(HUN)的含量有所降低,而使非酸解性氮(NHN)的含量有所增加。土壤TN与MBN和AHON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MBN与AHON和氨基态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和演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氮及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加了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氨基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氮磷配施对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浓度的影响,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基于氮营养指数模型诊断和评价玉米在不同氮磷互作条件下的氮素营养状况,可为夏玉米氮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豫玉22为试验材料,在陕西关中平原设置田间定位氮磷配施试验,设氮肥(N)用量0、75、1...  相似文献   

16.
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氮效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ANUE)及氮肥贡献率(FCR)。在相同氮素施用水平下(100%、75%、50%氮肥用量),100%基施控释尿素比100%基施普通尿素各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91、427、291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9%、4.9%和5.1%;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0、2.6 kg·kg-1和2.6 kg·kg-1;氮肥贡献率增加2.7%、3.1%和2.4%。处理4(普通尿素40%基肥,60%追施)和处理5(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氮素表观亏缺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普通尿素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相比,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5.0 kg·hm-2;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率23.9 kg·hm-2。可见,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混合施用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氮素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鄢铮 《农学学报》2013,3(2):12-16
在大田条件下,以‘荷兰7号’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覆盖方式对其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块茎形成期到淀粉积累期,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且6种覆盖处理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草+白”处理值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NR、GS和GDH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处理GS活性与GDH、NR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R活性与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日粮中玉米含量对肉鸡肌肉中δ^23 C和分δ15 N值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玉米含量的基础日粮饲喂160只1日龄的从肉鸡21d,然后更换日粮继续饲喂21d,取其胸部肌肉测定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1d鸡肉中δ^13 C的值与基础日粮中δ^13 C的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7,P〈0.01);更换基础日粮后,鸡肉中δ^13 C的值与日粮中δ^15 C的值仍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4,P〈0.01),而鸡肉中δ^15N值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基础日粮中玉米含量决定了鸡肉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的组成,而鸡肉中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组成受日粮中玉米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品种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提高,淀粉含量表现增加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吐丝49天之内,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吐丝21天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但高氮处理下降速度慢于低氮处理;子粒灌浆期间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四单19的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依次是东农早粘、东农248、东甜4号,氮肥施用量对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影响较大;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除吐丝后7天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其它均达极显著正相关;SS分解活性与子粒中淀粉含量在吐丝后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对棕壤中可溶性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2)℃条件下对3种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中量、高量和不施肥)耕层土壤和土壤母质(40~60 cm)及其加入玉米秸秆的相应土壤培养100 d,研究了玉米秸秆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棕壤水溶性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相同的趋势,先增加后降低而后达平稳状态,玉米秸秆对土壤DOC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