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于五十到六十年代对桑萎缩病病型进行研究,1965年把桑萎缩病分成“三种病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萎缩病“三种病型”的病原进行研究,进一步查清了“三种病型”的病原。据桑树萎缩病自然发病调查,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萎缩型,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黄化型。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桑萎缩病表现的病型同品种的关系,于1979~1987年,对萎缩病的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4.
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06,32(2):249-251
通过往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和垂直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检测,发现从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叶组织中提取的总核酸中存在环状小分子RNA,即类病毒RNA。根据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以及植物类病毒病的定义,认为这种环状小分子RNA可能是引起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流行与桑品种的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查明桑品种抗病力的强弱,选用抗病力强的桑品种,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部分蚕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曾盛发为害,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选拔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桑品种,曾应用大田诱发法,对现有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抗病力的鉴定,查明红皮大种、湖桑32号以及各蚕种场的剑持等品种的抗病力是弱的,湖桑7号、湖桑199号的抗病力较强。利用田间诱发法鉴定桑品种抗病力的优点是在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来反映其抗病力的强弱,但所化时间至少要三年之久。通过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应用嫁接发病中量(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桑树萎缩病分桑花叶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分别为:①花叶型:叶片皱缩并向上卷缩,叶间有浅绿色斑块,叶背的叶脉上有瘤状突起。②萎缩型:叶片变小、变黄,有时半张叶片变圆,细叶脉常全变褐色,无瘤状突起。③黄化型:叶片显著变黄,叶尖向下卷,叶背的叶脉无瘤状突起。  相似文献   

8.
桑花叶型萎缩病夏季嫁接的传染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花叶型萎缩病又名萎缩病、癃桑、瘌头皮桑、惊桑,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桑树全株性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蚕区.在春末夏初和秋期22~28℃气温下发生病害,夏季高温(30℃)时出现高温隐症,同一枝条有间歇发病的现象,即春末夏初表现病症后,夏季生长部分生长正常秋季又出现病症.  相似文献   

9.
1986、87年在衢县部分蚕区有桑萎缩型萎缩病零星发生,至1988年早秋时,已在樟潭、杜泽等重点蚕区大面积蔓延。据调查,发病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85.60%,平均株发病率达26.15%,多呈发病前期症状。为剖析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寻求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安康蚕区的主要桑病之一,过去时有发生,未引起重视。近几年,该病迅速蔓延,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安康县恒口区红四村三、四、五三个组105亩河滩成片桑,发病面积53亩,占50.48%。对1215株桑树进行调查,发病率达68.72%。汉阴县田禾乡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危害,发种量、产茧量以1984年与1986年相比,分别减少500  相似文献   

11.
防治桑萎缩病目前主要采取加强苗木检疫,彻底挖除病株,认真做好桑田治虫及培育抗病桑品种等措施。为进一步探讨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从1984~1986年,我们在黄化型桑萎缩病发病率较高的桑园作了“夏伐留条留叶的试验,经实践,对防止桑萎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一、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材料桑品种成片湖桑32号15亩,树龄4~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前,沂水县主要以梯田地边和农田间作高干桑为主,桑品种以鸡冠、黄鲁居多,桑苗由蚕农自育自栽,当时没有桑树萎缩病发生。自70年代初,桑蚕生产进入较快发展时期,苗源不足,开始从外省大量购入以湖桑32号为主的桑苗,由于检疫不严,萎缩病苗源源传入我县,传播蔓延日益严重。到1994年全县近1700hm~2低干密植桑园中发生萎缩病400hm~2,其中有133hm~2发病率达到70%以上,已失去生产价值,不得不刨掉,使蚕农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桑萎缩病在山东省各蚕区传播蔓延日趋严重的情况与沂水县相似,据山东省丝绸总公司蚕茧处统计,近20年  相似文献   

13.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我国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叶生产的发展。本病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许多省(市、区)。桑花叶型萎缩病自1957年发现报道以来,不少桑病工作者对其病原进行过一些研究,有报道称在电子显微镜下病组织内  相似文献   

14.
周万勤 《四川蚕业》2000,28(3):20-22
<正> 1 桑树萎缩病的危害与发生发展规律 苍溪县地处四川北部,长江支流嘉陵江中游,属丘陵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1000mm左右,近年,由于丝绸市场滑坡,茧价下跌,蚕农管桑积极性差,桑树萎缩病迅速扩散,局部地区已呈暴发之势。据笔者调查,重灾区集中在嘉陵江两岸的河滩地及其沿岸的浅丘桑园,土质主要有冲积土和黄泥土,易感桑品种主要是山桑系的充场桑,其次是实生桑和一些老品种;肥培管理差的桑园发病  相似文献   

15.
桑黄化型萎缩病属桑树全株性病害,是桑树主要病害之一,又称萎缩病、癃桑、猫耳朵、塔桑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蚕桑生产.近几年来,随着蚕桑业的复苏,东阳市的山区种桑面积逐渐扩大,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不断提高,为确保东阳市的蚕桑生产安全,提高蚕农经济效益,做好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桑品种对黄化型萎缩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包括标准品种的选择、供鉴品种桑苗的准备、鉴定用病源株的提供,以及鉴定技术、调查方法与抗病性分级确定标准。在鉴定方法中分别介绍了媒介昆虫接种鉴定法、套接接种鉴定法、大田自然感病鉴定法,对袋接接种鉴定法、二次嫁接接种鉴定法、套接发病中量鉴定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4,41(4):51-51
今年4月,笔去象州县大乐镇出差,当地蚕农向我反映了一种桑病,他们说以前很少见过这种桑病。经过我到桑园实地调查,初步诊断为桑花叶型萎缩病,此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寄生引起的,病株叶缘略向叶面卷缩,侧脉间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  相似文献   

18.
桑花叶型萎缩病已成为桑树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是桑类病毒。为了探索该病的传染途径,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传播不但与苗木、嫁接、病株汁液密切相关外,也与土壤、花粉、果实有关;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在病树的花、果实和病毒污染的土壤栽培的桑树花、叶中检测到病原体小分子RNA,因此认为桑花叶型萎缩病可通过土壤、花、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柏建余  仝德侠 《蚕业科学》1991,17(2):114-115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病害,近年来在睢宁县发生面积较大,危及养蚕生产。为控制黄化型萎缩病的蔓延,恢复桑树的生产能力,我们进行了压条法改造、康复黄化型萎缩病桑树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于1987年在桃园乡黄化型萎缩病严重的桑园进行。将发病株分为4级:有1—2根枝条发病的桑树为1级病株,3—4根病枝的桑树为2级病株,5—6根病枝的为3级病株,7  相似文献   

20.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蚕桑生产中危险性最大、具有毁灭性的一种传染病,由类菌原体侵入树体引起桑树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该病常见于修水县河滩洲地桑,只是局部桑园发生较重.随着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扩展到该县大部分桑区,并且日趋严重.西港镇现有桑园236.1 hm2,发病面积占103.3 hm2,病株率在10%左右,个别高达70%以上,发病面积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如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