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所内外进行。玉米垄半空密植高产栽培法系指将常规大垅栽培,改变成105厘米宽的平台,台上种植玉米两行,台与台之间空半垅,并增加一定的种植密度,故称为垄半空密植高产栽培法。这种新的栽培法,创建了高光效的群体光合系统,改善冠层结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边际增产效应,扩大绿色面积,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势,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率、相对生长率、群体生长率以及光能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窄行密植对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不同密度和宽、窄行距配置试验可知, 大豆在保持合理群体密度下,实行窄行密植,可改善大豆植株群体的透光性和叶面积的空间分布, 具有较好的冠层结构, 提高了群体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大豆的群体生产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以选用宜密植、茎秆强壮、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从而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质含量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产量,经试验其增产效果在15%以上.现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增加密度也带来了倒伏、空秆、早衰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挖掘。文中分析了品种耐密特性、播种质量、冠层结构、深松改土、肥料运筹等对密植高产玉米群体建立的影响,探索了玉米密植群体地上与地下冠层协调优化调控技术。指出选择耐密品种、提高群体生物产量,保证播种质量、提高群体整齐度,调整株行距、提高群体光合性能,是优化冠层结构,构建高效群体的重要手段;隔年深松、肥料深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调控地下冠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红密植(不同密度)的效应及不同密度的树体丰产参数。该试验获得了八年生密植金红折合亩产4387kg的高额产量。证明在加强綜合管理的前提下密植可以早结果、早丰产、充分利用光能,显著的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植株间的群体保护作用。为了稳产、优质,必须根据不同密度控制负载量、枝量、树高、冠径、叶面积系数、叶果比。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最佳密度为2×4米以及变化型密度1×3米(当6—7年生时,间伐成2×3米保留一株移走一株)。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错株种植方式改善玉米密植群体冠层结构,实现增产的作用机制,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 500(D1)、82 500(D2)和90 000(D3)株/hm2 3个密度水平,常规对株(CK)和错株(S)种植2种方式,测定错株密植夏玉米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无截获散射(DIFN)、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密植水平和错株种植均对夏玉米冠层特性和产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密植水平虽然显著增加了植株叶面积指数,降低了无截获散射;但对穗位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产生了不利影响,以90 000株/hm2密植水平下降幅最大。说明过高的密植水平不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错株种植方式可有效削弱密植群体冠层叶片相互遮蔽的弊端。与对株(CK)种植相比,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冠层叶面积指数,降低冠层无截获散射,优化了群体冠层结构,且对82 500株/hm2密植水平调控效果最优。同时,错株种植缓解了高密植水平对植株...  相似文献   

7.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吸收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垄距,二垄变三垄,将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的品种,增加种植密度,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各地区试验种植证明了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豆的群体作用,能使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平均增产幅度21.8%,最高达35%以上,是传统方法产量的数倍。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由于垄距窄,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6,(2):23-23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正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深窄密”为代表的平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和以“大垄密”为代表的垄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并在东北北部地区推广。增产增效情况: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创造了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窄行密植植株分布均匀,大豆封垄早,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充分利用地力,由于缩小行距,株距相对扩大,使植株群体根系分布均匀,改善了营养条件,增加了吸肥能力和范围,因而增加产量。与传统的70厘米宽行距播法相比,窄行密植可增产20%以上。采用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0.
推进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玉米生产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以群体增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是调优作物结构、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重点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以群体增产为核心、以各农艺措施综合配套为内容、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的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剖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的潜能,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进程的行之有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窄行密植包括两部分:一是深窄密;二是大垄密,两种密植综合配套模式非常适合在东北地区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窄行密植植株分布均匀,大豆封垄早,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充分利用地力,由于缩小行距,株距相对扩大,使植株群体根系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2.
通过锥栗密植栽培试验,表明锥栗密植可促进锥栗早期丰产,其产量比一般种植提高30%.该文总结了锥栗密植栽培试验,介绍了锥栗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密植条件下不同低氮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构成、物质积累与叶面积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密植玉米群体产量及相关性状对低氮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在密植条件下设置不同氮素和干旱胁迫处理试验.【结果】不同氮素胁迫对密植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影响较大;氮素胁迫对单位面积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随着胁迫处理年限的增加愈加明显;吐丝后40d干旱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吐丝后20d,吐丝后20d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大于吐丝后40d;吐丝后期干旱胁迫处理越迟对收获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影响越大.【结论】随着氮素胁迫程度减小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氮素胁迫和吐丝后期干旱胁迫使穗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以及单穗粒数减小,秃尖增长;吐丝后期干旱胁迫能明显降低群体干物质的积累量,减缓吐丝至收获期群体LAI的下降速率;在吐丝后期只灌一次水的情况下,适当早灌水有利于增产,增加籽粒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教导我们:“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近几年来,关于小麦的播量问题,各地意见很不一致,有的主张“密播密植”,有的主张“稀播密植”,二者都有创千斤的记录。我们根据植物可以反映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生态学观点,在校农场大田作了郑引一号小麦从5斤到40斤的不同播量试验,观察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在一定栽培条件下穗、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合理密植的意见,供生产上试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玉米密植后通风透光不好、群体郁闭的问题,提出了玉米高光效保护耕作栽培技术,重点分析了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特点、增产机理、增产效果及其技术操作要点,为玉米密植高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插秧机设置的种植密度规格,通过株距和取秧量的调节,寻求既能降低用种量,又能促进稻苗群体合理发展、提高水稻单产的机械化插秧密植方式,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育成品种的矮化及耕作制度的创新,生产上复播油用向日葵种植密度呈增大的趋势。油葵密植栽培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密植可增加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有关群体生理参数的数值,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对产量的提高是有利的。生产调查及栽培实践表明,复播向日葵密植栽培是可行的,并形成了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苹果密植栽培与整形修剪近三十多年来,苹果的密植栽培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密植栽培的某些优点是过去大冠稀植时所无法比拟的,但要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技术上也要有相应变革,决不能机械地搬用过去大冠稀植的老一套技术。一、密植栽培技术原则1.群体密,个体稀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合理密植和加强田間管理,正确安排群体与个体的矛盾統一,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能,提高单位面积光合产量的重要措施。 近一、二年,在密植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論文,初步闡明了密植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