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4大方面,选取1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对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评价。结果表明: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较好,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影响程度为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湿地开发建设。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0.222 4)、湿地水环境质量(0.177 5)和湿地面积比例(0.090 0)3个单项得分较高,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高。与附近旅游地差异(0.002 6)和适游期(0.000 4)得分最低,说明湿地公园特色不够鲜明,适游期限制性大。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为0.783 0,说明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资源都将为生态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3大类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养分质量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滩涂土壤质量,同时拟定质量分级标准,并对其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杭州湾北沿、南汇、九段沙较低外,其他区域的土壤养分质量差异不显著;大陆边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岛屿周缘边滩严重;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排序为: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崇明岛周缘边滩>横沙岛周缘边滩>浦东边滩>宝山边滩>长兴岛周缘边滩>杭州湾北沿边滩。其中,九段沙湿地和崇明东滩土壤质量最佳,属III级;其次是南汇、崇明岛周缘、横沙岛周缘边滩,属IV级;而长兴岛、浦东、宝山、杭州湾北沿边滩则属于V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逐步深入,农业种植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有机、绿色等生态农业生产的大面积进行,设施农业及林果生产的大幅增加,崇明农林蔬菜病虫害在未来几年内必将发生重大变化,防治对策亦必须作重新调整。为此,笔者根据农林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分析预测生态岛建设对  相似文献   

4.
苏敬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10):159-165
崇明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储备空间。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包含1目标3要素22项评价指标的崇明岛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和各要素层指数权重计算,得出崇明生态环境指数。结果表明:在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下,崇明岛生态环境指数从2008年的0.57增长至2015年的0.91,增幅达60%,生态岛建设进程从启动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并逐步向完善阶段过渡,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同时,在分析评估近几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6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为崇明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围垦稻田的产甲烷速率平均值为13.8ngCH4 g-1 d-1,是自然滩涂湿地的3.3倍,且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围垦稻田中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为1.101×108~1.443×108copies g-1,也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增加,比光滩湿地中的基因拷贝数高出一个数量级。光滩湿地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稻田中相对丰度值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增加,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光滩中最高,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减小。各采样点中的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同处于一个数量级,其在3个围垦稻田中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产甲烷速率与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围垦种稻的熟土作用促进了滨海湿地甲烷产生过程,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数量的大幅增加是产甲烷速率升高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在上海的城市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崇明时对崇明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崇明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支持的战略目标,为开展现代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高附加值生物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发任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于2004年11月批准成立了崇明生态农业研究中心,旨在瞄准崇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发展目标,系统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农业岛提供科技支撑。该中心现…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测定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中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湿地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湿地小白河土壤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NiCuCd。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为中度和偏中度污染,黄河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最后,讨论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表明湿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江口泥沙的淤积,使上海崇明东滩成为一个不断淤涨的土地资源。近50年来,崇明岛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垦。此项研究以近20年来的LandsatTM和ETM遥感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实地景观调查,对不同时期的人类围垦面积和滩涂发育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滩涂湿地的面积在逐年变小:从1987年的19705.09hm2锐减到2002年的4773.08hm2,减少了75.78%;并且滩涂湿地面积的年减少率为995.47hm2/a,比年围垦率的729.08hm2/a增加了36.54%。过度围垦后,滩面宽度变窄,自然植被破坏,影响自然促淤,淤涨速率明显减慢。随着滩涂围垦的加剧、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和河流泥沙大量减少,将会导致潮滩植被进一步破坏。随着崇明东滩每年向外延伸,滩涂湿地也将会发生演替。因此,充分运用“3S技术”,探讨湿地发育和形成的机理,指导科学围垦和土地利用规划,是非常迫切也非常实用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态保护管理,进一步对围垦在经济、生态和环境上的得失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崇明岛稻麦轮作系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崇明岛稻麦轮作地水稻生长季及收割后休耕期(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吸收规律及交换量,并运用增温潜势进行了温室效应估算。3种温室气体通量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有明显差异:稻田除成熟收割期外,其他期均表现为CH4排放源,并在分蘖期达到最大值;N2O除幼苗期表现为汇,其他期均为排放源,并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温室效应分析得出:水稻田温室气体以CH4和N2O排放为主,二者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为3.255×103kgCO2·hm-2;由于光合作用,稻田表现为对CO2固定,固定量为2.462×103kgCO·2hm-2;崇明水稻生长季排放温室气体综合GWP值为793kgCO·2hm-2,为温室气体排放源。  相似文献   

11.
传粉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服务功能,而蜜蜂是传粉服务中最重要的传粉者。我国对野生蜜蜂传粉的研究文献较少。对丰度进行模拟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蜜蜂及其生境,节约其传粉成本,达到保护和利用野生蜜蜂资源的目的。通过运用InVEST模型传粉者丰度模块对崇明岛的野生蜜蜂丰度进行模拟,并利用Arc GIS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田周围有适当林地分布,且建设用地、水体和滩涂区域较少,野生蜜蜂的丰度会较高,得到较好的野生蜜蜂传粉服务;(2)崇明岛中西部地区农田野生蜜蜂丰度较高,应维持该区域的农田不受破坏,避免在该区域新建建筑和开发旅游区域,农田应种植需要昆虫授粉的作物;岛屿边缘和东部农田区域的野生蜜蜂丰度较低,应增加林地和花圃种植,同时控制人类活动区域以创造更适宜野生蜜蜂的生境;(3)应根据野生蜜蜂丰度格局对作物的播种方案制定长期的计划,将大面积种植的西瓜、柑橘等需要昆虫传粉服务的作物移至中西部野生蜜蜂丰度较高的区域,以充分利用和保护野生蜜蜂资源,而将传粉服务要求较低的短期作物移至野生蜜蜂丰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崇明东滩的长江口典型芦苇湿地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研究样地冬春季土壤呼吸及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刈割期和还田处理对湿地芦苇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刈割且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而早期刈割且不还田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强度。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较低,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93%,表明不同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彭晓佳  李朝君  张文佺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30-15332
[目的]了解湿地植被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的不同导致其对氯、磷等营养盐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不同的土壤质地、湿地中的植物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湿地土壤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含量方法。[结果]研究不同农业模式下氯、磷等农业污染物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从而评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氮、磷等污染物净化能力,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内源农业污染具有不同的吸收净化功能。[结论]堤内经济作物种植模式下的污染源氮磷含量高于养鱼业,粘质土壤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总体高于沙质土壤。研究结果对于湿地的保育、修复和优化。以及今后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保留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刈割/翻耕、刈割/翻耕/水位调节、刈割/生物(芦苇)替代等控制措施后,湿地土壤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而通过DGGE技术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修复后的湿地土壤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几种不同的控制技术中,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由于增加了土壤的滞水时间,其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表明采用该修复技术后土壤的碳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保留.相对其他控制技术而言,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可在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同时有效地保留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15.
实施集成创新战略建立崇明生态岛农业立体污染防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明岛建立农业立体污染防控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集成创新是崇明岛农业立体污染防控要求的战略选择。根据当前崇明岛农业立体污染防控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集成创新实施的保障措施,探讨了崇明生态岛农业立体污染防控的集成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内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但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评估上海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24个采样位点,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共4次采样调查。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eDNA数据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 2,P=...  相似文献   

17.
池鹭(Ardeola bacchus)属于晚成鸟,育雏期间会取食大量的鱼类和昆虫类食物。2008年7月11-17日,通过拾取池鹭雏鸟的呕吐物,对长江口崇西湿地的池鹭种群育雏期间的食性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池鹭食物成分中鱼类重量占的比例为88.86%,昆虫类为0.79%,哺乳类为1.27%,研究数据表明,池鹭的取食以鱼类为主,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偏向于取食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经济鱼种;食物成分中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0514,单位重量每个为7.6409g,说明繁殖期池鹭的食物主要由当年放养的鲫鱼苗组成,对当地的渔业养殖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在崇明岛一些区域,当地人主要采用破坏鹭巢和鸟蛋,使用猎枪射杀成鸟和雏鸟的方法减少其对渔业的影响。因此在对于鹭类的研究中,我们应当注意鹭类行为的负面效应,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用更完善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池鹭(Ardeola bacchus)属于晚成鸟,育雏期间会取食大量的鱼类和昆虫类食物。2008年7月11-17日,通过拾取池鹭雏鸟的呕吐物,对长江口崇西湿地的池鹭种群育雏期间的食性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池鹭食物成分中鱼类重量占的比例为88.86%,昆虫类为0.79%,哺乳类为1.27%,研究数据表明,池鹭的取食以鱼类为主,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偏向于取食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经济鱼种;食物成分中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0514,单位重量每个为7.6409g,说明繁殖期池鹭的食物主要由当年放养的鲫鱼苗组成,对当地的渔业养殖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在崇明岛一些区域,当地人主要采用破坏鹭巢和鸟蛋,使用猎枪射杀成鸟和雏鸟的方法减少其对渔业的影响。因此在对于鹭类的研究中,我们应当注意鹭类行为的负面效应,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用更完善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