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江淮丘陵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分布,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直播解决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严重不足的问题,缓解了户均种地面积增加与农村劳动力减少且老龄化的矛盾。本文以寿县三觉镇为例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的水稻旱直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舒城地处江淮丘陵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种竹、吃笋的习惯,虽有雷竹、桂竹等资源,但其大多为自然生长状态,因而急需开展竹类生产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将资源潜力开发成经济优势。雷竹形态优美、出笋早,是理想的试验品种。本文介绍了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技术,包括雷竹孵笋和雷竹造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雷竹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寿县三觉镇江淮丘陵地区水稻旱直播除草技术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旋耕旱直播田块除草、撒麦棵旱直播田块除草,同时分析了注意事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水稻旱直播田块除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江淮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的战略性方針在探討我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的战略方向时,首先使人注意到几年来的連續旱情对該地区农业发生的影响。由于水利条件和地形的起伏关系甚为巨大,因此,一个正  相似文献   

6.
自21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使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这也使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都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在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问题表现尤为明显,如何有效开展丘陵地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丘陵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意义,并对面向生态保护的丘陵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目标、原则及其实施步骤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对丘陵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范育科  李兵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29-130
根据江淮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本文提出了推广使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意见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土层瘠薄 ,涵养水肥能力弱 ,多灾易旱 ,大部分地区植棉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棉花单产低 ,植棉效益不高等状况 ,开展了以棉花节本、高效为中心 ,进行包括棉花品种筛选、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最后将研究成果与已有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了以简化栽培、抗旱节水栽培为主体的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根据该体系提出了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需水量与需水规律及灌溉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的3年试验研究,得出该地区棉花大田生长期需水量、阶段需水强度和灌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食用栝楼投资少见效快,种植栝楼是江淮丘陵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屈建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43-7644
沟蚀是水力侵蚀中常见的侵蚀形式,对土地的破坏程度更为严重,在河南省黄土丘陵区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危害。从分析侵蚀沟道现状、成因和危害等问题出发,结合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和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提出侵蚀沟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果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果农复合系统是江西丘陵红壤开发的主要模式。试验表明,果农复合系统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温度,稳定土壤水热状况,对改善小气候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为改善整个小流域的气候环境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 设的难点,且一直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试验小区观测的基础上,对吴旗县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吴旗县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理钯性质,植被群落趋于稳定,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是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百喜草对红粘土性红壤抗冲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表明:(1)百喜草下表层土壤的冲刷量和抗冲性动态过程可用对数方程y=aln(x)+b进行拟合,但土壤冲刷量和抗冲性的剖面分布不表现出规律性。(2)与裸地和农地比较,百喜草可明显提高农层土壤的抗冲性能,但百喜草下土壤抗冲性的剖面分布与剖面中根系的分布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3)由于百喜草的葡匐生长习性,使其在径流的冲刷过程中,一方面使径流的侵蚀力下降,另一方面提高了表土的抗冲性,这使百喜草在低丘红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亚热带典型景观尺度上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广西肯福和湖南盘塘作为亚热带红壤低山与红壤丘陵典型景观单元,对两个景观单元进行密集采样(0~20 cm)分析。【结果】红壤低山和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75.8) mg•kg-1和(90.035.4) mg•kg-1,其中低含量样本均以稻田土壤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为(46.7±14.9) mg•kg-1和(68.023.1)mg•kg-1。高含量样本以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为主,红壤低山景观单元旱地、果园和林地土壤DOC含量分别比稻田土壤高271%、278%和315%,红壤丘陵景观单元比稻田土壤高37%、69%和77%。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比值(DOC/TOC)显示,两个景观单元稻田土壤DOC/TOC值(0.24%和0.44%)亦明显低于其它利用方式土壤(0.90%~1.50%)。【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DOC含量,同一景观单元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土壤DOC含量明显低于旱作土壤(如旱地和果园),林地开垦为旱地或果园后土壤DOC含量降低。同时土壤DOC含量存在区域差异,位于亚热带南部的红壤低山景观单元土壤DOC的含量明显高于北部的红壤丘陵景观单元。  相似文献   

19.
● Soil nitrogen flux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viewed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s. ●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ontributed largely to soil nitrogen input. ● High gaseous, runoff and leaching losses of soil nitrogen were measured. ● Soil nitrogen cycles are well modelled with the Catchment Nutrients Management Model.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of China is a region with intensive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serious N pollution in soil, water and air.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major soil N cycling process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rice paddies and uplands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of China. The major N cycling processes include the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croplands, atmospheric N deposition, biological N fixation, crop N uptak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2O/NO emissions, nitrogen runoff and leaching losses. The catchment nutrients management model for N cycle modeling and its case studies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were also introduced. Finally, N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improving N use efficiency in cropland, as well as catchment scales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20.
从地块选择、精心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重施底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浅山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浅山马铃薯大面积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