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各地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预防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对引起猪瘟兔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概述如下。1 疫苗方面的问题1.1 疫苗本身质量差 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疫苗绝大多数质量都是合格的。但近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厂家生产的猪瘟冻干苗有失真空现象,基层兽医人员由于对此缺乏认识,临用前对疫苗不进行的物理检查不管失真空与否,一律视为合格疫苗使用,必然会导致免疫失败。1.2 疫苗保存温…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免疫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的现象时有发生。接种了猪瘟疫苗的猪,为何还会发生猪瘟?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加以研究总结并论述如下,供同仁参考。1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种猪瘟疫苗的母猪产仔后,通过母乳将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下降。若过早免疫,由于仔猪体内尚残留部分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产生抗体,从而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抵抗不…  相似文献   

3.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调查赵再会,韩天昌,张帅(虎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58400)在猪瘟免疫接种的实践中,打了猪瘟疫苗仍发生猪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几下几种:1疫苗保存、运输没有达到规定的低温条件猪瘟疫苗同其...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猪高热病的重要防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本文通过对我国猪高热病发生的历史回顾,探索发病原因,提出猪瘟控制的核心是免疫,蓝耳病的控制要用疫苗免疫,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在高热病控制中不可忽视,而高热病防制的根本策略是加强猪场管理与执行。这些重要的防控原则,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各地十分重视猪瘟的防疫,急性猪瘟的发生率不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温和性猪瘟还是时有发生,兽医人员都把该病视为不治之症。笔者多年来对温和性猪瘟的治疗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共治疗18头,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过程报告如下:1诊治过程1.1隔离发病猪,加强消毒,对未发病猪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1.2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变化,或病毒鉴定,细菌检查等,确定病猪。1.3第1d,对病猪用清开灵每千克体重1mL,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1mg,进行静脉滴注,紧接着…  相似文献   

6.
一例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病例为例,分析了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并对发病育肥猪场的患有猪蓝耳和猪瘟混感的猪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并得出结论——猪瘟的漏防和免疫失败是猪发生猪蓝耳病和猪瘟混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猪做好疫苗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发病后需要对猪只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具有较好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目前,虽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预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较大流行,但因疫苗质量不合格,不合理的免疫程序,不规范的操作,使部分免疫过的猪仍会发病或死亡。本文就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及纠正方法分析和介绍。1疫苗质量不合格1.1疫苗被污染疫苗出厂前尽管经过严格的检验,但在生产过程中仍会有个别污染的疫苗可能未检验出而流入(常见的污染因子是粘膜病病毒)。另外疫苗在田间应用过程中,基层兽医人员因不注意控制应用条件,使一次未用完而再次应用可造成疫苗污染(主要为细菌…  相似文献   

8.
春季将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养猪户要尽快注射猪瘟疫苗,但是时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然染上猪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下面就一例因免疫不当造成猪瘟暴发的案例进行汇报,以提高各位养殖朋友的警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灌阳县猪群中散发性或呈地方性地发生一种以全身皮肤发红、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为主的疾病。此病有类似陧性猪瘟、猪弓形体病和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但免疫注射猪瘟疫苗不能控制本病发生。发病后采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运用广谱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多数病猪易反弹。在我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它疾病时多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诊治该病猪数千例,现就2006年6月份在我县观音乡文明村李某猪场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前免疫──猪免疫上的新技术时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染上猪瘟的现象。原因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干扰了猪瘟疫苗,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克服母源抗体干扰。超前免疫是仔猪产下后,完成擦身、断脐、剪牙、称重等接产工...  相似文献   

11.
初生仔猪猪瘟免疫变态病的诊断和防制王亚鸣(江西农大牧医学院)为防止猪瘟病毒的胎盘感染和慢性传播,部分猪场采用了超前免疫的方法,该法在生产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部分场由于操作不规范。常引起猪瘟疫苗注射后免疫变态反应,发生仔猪不明原因的死亡.造成巨大经...  相似文献   

12.
张日茂 《养猪》1992,(3):29-30
一、非典型猪瘟是目前猪瘟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广泛使用疫苗,猪瘟病的流行方式和发病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流行方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区域性散发流行。发病头数减少,死亡率降低,流行持续时间长,后期急性病猪死亡,部分猪康复。在发病特点上,由于疫苗接种的不断施行和免疫效果的不一致,临床上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猪瘟,即人们常说的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的特征主要是症状不典型,死亡率低,其  相似文献   

13.
接种猪瘟疫苗时如何消除母源抗体干扰和仔猪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Hogcholera,HC)是猪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它对全世界的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我国目前发生的猪病中,仍以猪瘟流行最广、发病最多、危害最大。近些年,因猪瘟而死的猪数约占我国病猪死亡总数的1/3。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已近50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猪瘟的危害仍然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病原、流行病学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外,还由于对猪瘟疫苗的性能、疫苗生产等某些方面发生的改变不了解,或存在某些误解,尤其是不能正确使用疫苗,不能适时免疫以及疫苗中含有过多的过敏原所致。1当前的猪瘟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14.
猪瘟(The hog cholera或The classical swinefever)简称(HC或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张掖市是猪瘟受害严重的地市之一,没有间断地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开展“春、秋”两季免疫工作来防治猪瘟,在疫苗接种量越来越大,防疫注射密度越来越高,免疫次数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完全控制猪瘟的发生.不但没有消灭猪瘟,而且发病范围由一县扩大到全市六县(区)。猪瘟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品种无关;一年四季都发生,但初春和秋末呈现两个发病高峰期;流行形式,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的区域散发流行;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猪瘟的症状表现多样化,由急性转为温和型,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复杂的多样化非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由典型病变发展为不典型病变;死亡数与急性比较降低.但与其它猪传染病相比死亡率比较高.居于各类猪传染病之首;由单一的猪瘟感染发展为猪瘟与仔猪副伤寒等猪病的混合感染。张掖市猪瘟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不重视猪瘟防疫工作;一年只进行春秋两次免疫,政幕性造成一大批猪空免;野毒株的流行;未开展免疫抗体或仔猪母源抗体的监测,没有制定适合当地的科学免疫程序;猪瘟病猪、死猪、病猪肉无害化处理不彻底.而是继续流向社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规范的防疫;不到位的检疫:不严格的消毒等原因造成猪瘟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免疫猪群在免疫期内发生猪瘟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时扬 《畜牧与兽医》1997,29(6):268-268
免疫猪群在免疫期内发生猪瘟的原因浅析何时扬(广西扶绥县扶贫开发办532100)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只,在一定的免疫期间应有相当强的猪瘟免疫力,但有时却有不少的猪只仍发生猪瘟而死亡。农村养猪户对此反映强烈,常常使得防疫注射工作难于开展。经猪瘟疫苗免疫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用猪瘟疫苗对猪进行预防免疫注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猪瘟的免疫效果出现下降的趋势,有的虽然成倍加大了免疫剂量,但仍然是抗体效价不高、免疫合格率不理想。同时,猪瘟的亚临床发病现象也比较严重,病死率有的也高达30%。一些规模场、专业户往往在经过常规免疫后,仍然散发猪瘟病,病猪多为亚临床感染,且发病率较高;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也成为猪瘟发生的根源。因此,提高猪瘟的免疫效果,减少亚临床猪瘟病的发生是当前做好猪瘟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免疫增效剂“新必妥”是采用尖端的生物技术从高度免疫的猪体免疫器官内提取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是机体内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所释放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猪瘟目前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头号疫病,近年来饲养者在认真贯彻综合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对猪群大多进行了高密度免疫接种,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一时期,有些养猪户反映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确实。为预防猪瘟的发生,现将猪瘟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流行广、发病多、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仔猪出生从第三周起,母原抗体急剧下降,至五周龄已基本消失,只能靠自身产生的抗体抵抗病毒的攻击,过去推行的春秋两季防疫注射虽然可以遏止猪瘟病的大量危害,但由于两季防疫注射相间或间出生的小猪无法得到及时的免疫保护,常年免疫密度无法保证,猪瘟病始终侵扰着养猪生产.为了提高猪瘟的常年免疫密度,我们从1984年起逐步在全县推行,并逐步完善尽周龄仔猪窝边注射猪瘟疫苗的制度,从]987年至今10年来全县猪瘟的发病率一直控制在猪饲养量的0.5/以厂,并且继续呈下降趋势;猪饲养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经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然感染猪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但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的干扰,使注入体内的猪瘟疫苗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抗源性,因而不能刺激猪体产生抵抗猪瘟病毒的抗体。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