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表现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凸显,面向东盟国家边境贸易活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本,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人力资本开发模式和机制,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投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营造农村科技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蔡旺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23-225
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现状,发现其存在未能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和体制不完善,科技人才区域分布不合理、各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配比不科学,缺少高层次、创新性科技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等问题。提出了应采取以产业集聚吸引科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做好科技人才引进的规划、储备和开发工作,做好现有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调整工作,重点做好高层次、创新性科技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的引进、开发工作等措施,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出发点,研究其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系统科学地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标准化、人才战略等方面发展提升农产品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49-151
从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提倡科技减污和转型产业发展等相关发展对策,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覃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6-14088,14102
广西红树林湿地对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当前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和发展广西红树林湿地意义重大。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及红树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并提出相应保护与发展红树林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构建,是北部湾经济区新一轮战略发展的又一个新支点,是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又一个新一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国际合作的驱动发展下,北部湾经济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比"海丝之路"沿线各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北部湾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未从广度推向深度合作发展,而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繁多,但海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海产品品牌营销的具体策略包括: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北部湾海产品知名品牌;坚持科技理念,增加品牌竞争力;培育品牌企业,带动品牌营销;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品牌环境;构建品牌平台,拓宽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8.
胡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3):619-621,641
将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上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关键。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为框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4个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现状、开发程度及潜力、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海洋文献库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第一个以收集北部湾海洋信息资源的特色文献库,阐述了该文献库的基础与意义、海洋文献的类别与收集、海洋文献库的开发与利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5年历史数据,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现状,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PRED结构模型,仿真模拟研究区2016-2025年原型发展模式、高速发展模式、稳定发展模式三种不同情景下的PRED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原型发展模式和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模式均不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稳步增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稳定发展模式是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PRED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要求,以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提出了坚持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营造人才环境、构筑人才创业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发展对策,以期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半干旱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毕业生供求失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下降、人才培养缺少特色等现实,要求高校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建设复合型英语专业。统一认识,积极实施"文理硬复合"模式,出台扶持复合型英语专业师资成长的政策,有利于复合型英语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推动国家和省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本文通过“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吉林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整体发展水平。吉林省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较小,人才配置上也存在严重的失衡情况,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推动吉林省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203-205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工原有的"候鸟式"务工均衡模式将被打破,农民工个人就业保障更加依赖于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农民工代际分化也将以裂变方式出现。为了引导农民工顺利渡过这个艰难的适应期,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积极的人才战略和人事政策刺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进度,缩短农民工务工模式新均衡形成的周期;要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减缓代际断层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产业升级与农民工就业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莫广刚 《农学学报》2019,9(12):87-91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补齐乡村人才资源短板。通过分析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培养与需求脱节、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分类施测、抓好重点群体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加快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发展和人才振兴,从而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3-4455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应重视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新农民教育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教育投入效益和实际效果,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级各类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还比较低。这样的环境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组织和个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是数字经济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情况,思考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培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切入点及落脚点,提出农业类高职院校应立足现代农业信息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数字化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积极构建数字化框架下的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关键。近几年,各地都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聊城市也多措并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思想观念滞后、政策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欠缺等诸多因素仍制约着乡村人才队伍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对人才的需求却在急速增加。必须在完善政策供给和人才服务体制的前提下,广开人才来源渠道,通过对乡村内外不同类型人才精准施策,多渠道吸引人才;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的社会环境,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通过提升待遇、完善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激励、评价和成长机制等举措,让乡村成为汇才、育才、留才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每万人拥有的农业技术人员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自然灾害成灾率、人均粮食产量、农业产投比、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要促进和实现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营造良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