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棉花枯萎病.棉农们常有“谈病色变”之感。我省棉田枯萎面积近些年正不断扩大,现已达100余市一般感染枯萎病的棉田.棉花要比无病棉田减产20~30%,高的减产达50%以上,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项顽疾。80年代以来,由于抗病品种的逐步推广,棉花枯萎病的为害程度有所减轻,也棉花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和抗病时间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抗病棉种只能抑制土壤中部分枯萎病的生理小种,当抗病品种及其抗性发生退化、新的生理小种产生之后,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就.会不断消失。除了逐年更换抗病品种、增强棉花抗枯萎病的能力外,近几年随着生…  相似文献   

2.
1 克服抗病棉花种子带菌的必要性棉花枯萎病是检疫性病害,严重地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近百年的研究表明,防治棉花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自1952年我国选育成第一个抗枯萎病品种川52-128以来,经广大棉花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棉花高抗枯萎病抗源52-128的抗性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药剂难于防治的病害,我国早在30年代已有报导。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培育抗源种质又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病育种研究,培育成我国第一个高抗棉枯萎病抗源52-128,它的育成推动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迅速发展,为棉花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主要抗源。60年代后全国利用抗源52-128转育出大批衍生品种,在棉病区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因此,研究抗源52-128的抗性和利用,对我国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1材料和…  相似文献   

4.
我区随着棉花枯萎病的不断蔓延扩散,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威胁。对此,部分地方的棉农,在枯萎病重病地区引种抗病品种,减轻了危害,挽回一部分损失。目前全区已种抗病品种50多万亩,对发展我区的棉花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地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的病害。四川省早在1942年发生,据1982年普查统计,全省植棉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田面积约120万亩左右,年损失皮棉400多万公斤。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措施。早在5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育出了防治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应用抗枯萎病品种在棉花生产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种子带菌问题,限制了抗病品种的利用和推广;同时还由于抗病品种的丰产性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亦限制了抗病品种的利用。本试验探讨能否培育一个不带菌的抗病品种,使其既可到病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产过程中,病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棉花的产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枯萎病、茎枯病、凋枯病、红叶茎枯病影响较大,枯萎病为病原菌引发的病害,后三者系生理性病害。 棉花枯萎病及枯萎、黄萎混发的病区,多发生在种植棉花多年的老棉区,一般是由种子带病传播开来的,在常规的防治措施上,多以更换抗病品种和实行水旱轮作为主,这两项措施对枯萎病是有一定防效的,但是,  相似文献   

8.
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种植抗枯萎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准确而快速地筛选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前提。近年来,刘士庄等利用兔血球凝集技术以种子作为对象测定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具有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几年来,由于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危害。但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在丰产性和品质方面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品种既抗病又高产成为抗病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72年开始,经六年的努力。选育出高抗枯萎病、高产、品质好的新品种“86—1号”。根据1976—1977年两年全国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被推荐为长江流域病区和黄河流域高水肥枯萎病区的推广品种。在无病点试验表明,“86—1号”与当地推广的感病丰产品种比较,也有所增产。  相似文献   

10.
新余、乐平、彭泽等棉花枯萎病区有许多同志来信,需要抗病品种。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特为我省枯萎病棉区推荐棉花抗枯萎病新品种——苏棉1号。苏棉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一个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89年中央农业部将它列为全国6个扩繁的棉花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由于其症状类型多、病菌习性顽、传播途径广,比常年流行的苗期根病、中期铃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防治上困难更多,对棉花生产威胁更大。我省自1972年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协作组以来,实行重病区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轻病区以轮作换茬为主、初病区以铲除  相似文献   

12.
敦煌地区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巩玉芳 《中国棉花》2008,35(10):40-41
敦煌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全市每年棉花播种面积均在1.33万公顷左右.棉花是敦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1983年普查发现枯、黄萎病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特别是抗枯萎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其危害损失明显减轻.但随着品种抗病性退化,以及枯、黄萎病致病性增强,两病依然是制约敦煌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枯萎病“86—1”品种,经全国抗病品种区域试验鉴定,在长江、黄河流域棉病区推广种植。几年来充分表现出抗病性强,可把枯萎病发病率压低到3%以下,并  相似文献   

14.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高抗枯萎病的抗源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抗源品种的由来1951年春,原四川农业实验所在全省棉花病害调查中发现棉花枯萎病危害。1952年由植保、育种、植棉能手组成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中心的防治研究工作组。采用单株选择、系统比较、人工诱发病圃鉴定的方法从重病区射洪县紫云乡的德字棉531品种中,选育出抗病品种52—128。尔后,又从射洪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我国已经选出了几个可贵的抗源,培育成对于棉花枯萎病的一批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同样,我省从五十年代开始,选育出的一些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在棉花生产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近几年在棉花枯萎病抗病育种方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危险性病害,从零星发生到暴发流行约经15年左右。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棉花枯萎病的优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黄萎病是新疆植棉区棉花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而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除轮作倒茬外,就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该团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花枯萎病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棉花枯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加重发展的趋势。本文全面系统的回顾了自我国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以来在棉花枯萎镰孢菌生理小种鉴定,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年近来我国在枯萎病防治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防治难于有效的两种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选育抗枯、黄萎病品种不可缺少的环节。育种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育品种,以达到所育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十五”以来,改进了抗性鉴定评判方法,采用校正病情指数来划分抗性反应型,对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协作单位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抗病性能依据。1材料和方法1.1鉴定材料。供试棉花品种(含品系、组合、材料等,下同)共251个。其中,四川省区域试验87个,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