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冰草、炸酱草、披碱草、白花三叶草4种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氮、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缓冲带对径流中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在30%以上,披碱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高,冰草缓冲带的全程TN削减量最低,差值达6.69个百分点。4种缓冲带对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达73.64%,全程炸酱草缓冲带对SS的削减率最高,白花三叶草最低,差值为12.8个百分点。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达60%时4种草皮缓冲带所需的最佳宽度分别为冰草缓冲带9.77m,炸酱草缓冲带10.69m,披碱草缓冲带12.25m,白花三叶草缓冲带15.01m。  相似文献   

2.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mg/L和0.4727.22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对白花三叶草、沙棘、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2.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草本可提高0~20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灌木可提高20~40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乔木可提高20~55cm土层的抗剪切能力  相似文献   

5.
植被缓冲带是河湖的重要生态空间屏障,对于减缓人类活动对河湖的直接干扰、阻隔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缓冲带对农田氮磷等污染物的拦截功效,本研究在定远张山设计8个缓冲带小区,结合自然降雨方式,持续两年观测不同缓冲带对地表径流及其主要污染物(TN、TP、COD)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3°、8°横垄耕地缓冲带对径流的拦截效率较高,减流率分别达到了62.4%、52.0%和60.6%,径流量随雨强增大先升高后下降。与8°坡耕地缓冲带相比,降坡(3°)处理竖垄、横垄缓冲带泥沙流失量分别降低53.3%、50.9%。降雨产流的养分流失以氮素和有机质为主,林地缓冲带对径流NH4+-N的拦截率平均高达95.2%,此外降坡和横垄耕作措施也能有效减少径流冲刷的氮素流失。不同处理缓冲带对径流TP均有较好的拦蓄效果。3°、8°横垄耕地缓冲带CODMn流失量较低,拦截率达到53.0%、58.6%。林地缓冲带中高覆盖度的植被和发达的根系能够有效减缓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减少径流和养分流失。在南方丘陵山地的乡村地区实施横坡垄作是拦蓄径流、降低面源污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7.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滨岸缓冲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羊茅、紫穗槐、柽柳3种植被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缓冲带对SS的净化效果明显,可净化约83.81%的SS;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草本带>灌木带≈小乔木带。通过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评估可知,草本可提高5~2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灌木可提高15~3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乔木可提高25~40 cm土层的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9.
连续降雨条件下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摸清连续降雨对缓冲带去除农田径流污染物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2次连续降雨条件下草皮缓冲带对氮、磷、悬浮物等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前端降解速度较快,后端逐渐趋缓,总氮、氨氮的去除和悬浮物的去除呈现正相关性.2次连续降雨条件下悬浮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第2次降雨悬浮物浓度下降趋缓,下降速率较第1次低,同时悬浮物末端去除率7嗽低于第1次的85%.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渗流途径总氮,总磷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多次连续降雨对渗流途径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前后2次连续降雨总氮、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喀斯特山区河岸带修复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模式,构建了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金叶女贞3种植物及其不同配置模式的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农田径流总氮(TN)、总磷(TP)、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截留净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及配置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不同。混合草本(高羊茅+白花三叶草)对 TN、TP 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9.35%和50.89%;混合草本+灌木(高羊茅+金叶女贞+白花三叶草)对 SS 的截流效果明显,去除率为86.71%;高羊茅对 SS、TN、TP 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分别为72.33%、26.49%和26.98%。应加强河岸缓冲带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污染物的截留转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草灌乔结合的河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披碱草、高羊茅、紫穗槐、柽柳4种植物不同配置方式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氮、总磷和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块样地(A、B、C)在前12m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显著,对固体颗粒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达73.03%,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20.51%,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32.92%。12m之后3块样地径流水中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16m后样地A与样地B的径流水污染物浓度继续小幅上升,样地C中径流污染物浓度开始下降。3块样地沿程截流污染物效果为:样地C>样地A>样地B。  相似文献   

12.
以中山杉林、杨树林、中山杉—杨树林3种太湖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缓冲带宽度对富营养物质磷素的截留效果差异,为确定缓冲带适宜宽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类型人工林缓冲带径流水中的磷酸根质量浓度没有特定的空间趋势,总磷、可溶性总磷随宽度增加质量浓度减少,研究区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可达78.2%。土壤总磷质量分数随宽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得出径流水中的总磷去除率达80%时,最佳人工林缓冲带为43.64 m宽的杨树林带。  相似文献   

13.
植被过滤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它引起的水体污染显著超过城市生活污染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植被过滤带介于水体和陆域之间,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径流量及其中的污染物,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措施之一。综述了植被过滤带对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净化机理、植被过滤带的最佳宽度及长期有效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被过滤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拦截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普通施肥结合三叶草;(d)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及侵蚀量的拦截作用显著,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其径流量分别减少98.0%、97.5%、97.2%和97.5%,侵蚀量分别减少98.8%、98.7%、97.9%和98.0%;植被缓冲带对N、P的拦截效果不同,a、b、e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对NH4+-N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8.2%、86.2%、90.6%和95.I%,对TP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9.2%、42.4%、41.3%和36.4%.试验结果对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