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从奶牛副伤寒疫区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株配以标准菌株,制备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苗,在疫区给临产母牛和青年育成牛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050头,均无不良反应,通过攻毒保护试验,接种菌苗的犊牛可抵抗300亿强毒活菌的攻击,免疫牛血清中抗鼠伤寒沙门氏菌体的效价达1:256。同时,利用自制的抗鼠伤寒沙门氏菌高免血清对未进行免疫接种的牛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利用当地菌株制备菌苗,可有效地预防奶  相似文献   

2.
家兔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的研制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氟哌酸灭活减毒处理兔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灭活苗,紧急预防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兔群,接种后观察30至60天,其病死率从16.96%降至1.64%,而未接种的兔群病死率为25.49%。免疫兔30 ̄170天,其抗体滴度维持在1:80以上的占80%。  相似文献   

3.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等方法将鼠伤寒沙门氏菌减毒,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将外源蛋白或抗原基因运送到机体免疫细胞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构建了不同疾病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减毒途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奶牛副伤寒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王玉炯,徐桂珍,徐洋(宁夏农学院,银川750105)杨久海,孟克俭,杨鹏,郭劲松,史玉花,王少金,牟平,任金让(宁夏平吉堡奶牛场)据资料报道,牛的副伤寒病主要由肠炎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该病多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鸡卵黄抗体(IgY)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试验发现鸡抗肠炎沙门氏菌或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卵黄抗体(IgY)具有很高的特异活性。用冻干的卵黄水溶性组分制成的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粉末分别含有15.5%和10%的特异性IgY。抗肠炎沙门氏菌IgY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有53.3%的交叉反应,抗鼠伤寒沙门氏菌IgY与肠炎沙门氏菌有42.4%的交叉反应。曾有报道证明沙门氏菌特异性IgY可以抑制沙门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肠炎沙门氏菌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的培养基中培养4—6小时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少4倍。通过细菌计数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含有特异性IgY培养基中培养6个小时后的数量比对照组少l.6cfu/ml。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对IgY的特异结合活性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沙门氏菌特异性IgY能够结合沙门氏菌表面的抗原上,并导致细菌表面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6.
美国已成功地完成了缺失双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疫苗的研制,并进行了靶目标和动物效能测定。这种微生物缺少cya和crp基因,无感染性,繁殖速度比常规鼠伤寒沙门氏菌慢,没有荚膜性和鞭毛。从形态学和生长特征上可以和常规鼠伤寒沙门氏菌区分。尽管这种微生物在肠道存活时间不长,但仍具抗原性,刺激产生抗一系列沙门氏菌的抗体(包括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海德堡沙门氏菌等)。这种双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安全性高于欧洲普遍使用的单基因变异体。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刚出壳的肉雏鸡可用这种疫苗进行首次粗雾滴喷雾免疫,14日龄再加强饮水免疫一…  相似文献   

7.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稳定试验中,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15代后,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绿色;在体内稳定试验中,经ICR小鼠连续传代10次,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菌经LB固体培养仍为绿色,证明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稳定的。SDS-PAGE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表达的GFP分子量约为27kD,这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用免疫剂量的重组细菌接种BALB/C小鼠后,观察1个月未见有异常现象,同时剖栓后也未见脏吕有眼观病变。表达GFP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个优良模型,为研究沙门氏菌疫苗和沙门氏菌疾病的致病机理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同时在相关疾病的免疫防制基础研究中亦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芩苷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活性的影响,并为黄芩苷应用于防治鼠伤寒沙门氏菌疾病提供试验依据。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圈和细菌生物膜测定等体外试验,检测体外黄芩苷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活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模型,将ICR小鼠腹腔注射鼠伤寒沙门氏菌1 010 CFU/ml·只,同时腹腔注射黄芩苷按1 g/kg连续给药7 d,观察黄芩苷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黄芩苷的浓度在1.6、8、40、200μg/ml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浓度为1.6、8、40、200μg/ml时,均无抑菌圈生成;浓度为1.6、8、40、200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膜的形成;黄芩苷按1 g/kg连续给药7 d,可以明显延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黄芩苷可以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活性,可以应用于防治鼠伤寒沙门氏菌疾病。  相似文献   

9.
鸡饲料加短链脂肪酸可预防沙门氏菌美国的农业专家经研究证明,在饲料中添加短链脂肪酸,能大大减少鸡体内沙门氏菌的数量,从而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试验时,从1日龄起给鸡饲喂加了1%的甲酸或丙酸的饲料;2日龄时给鸡饲喂鼠伤寒沙门氏菌。结果表明,与对照鸡相比,在...  相似文献   

10.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1.
牛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牛的疾病,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下痢,有时也会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败血症等其他症状,怀孕母牛患病后有可能发生流产。该病对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牛沙门氏菌病的病原学、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意在帮助养殖户更好的认识该疾病并在日常的生产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2.
犊牛皮下接种含足够抗原物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苗,可保护犊牛抵抗有症状的沙门氏菌与由此而引起的死亡。如将菌苗稀释到1:10与1:100,其抗沙门氏菌病的保护力相应降低。用小白鼠作保护试验,结果表示:1977年制造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一批菌苗,17/18(94%)产生了足够的免疫。  相似文献   

13.
美农业部研究局研究证明,在鸡饲料中加短链脂肪酸可起到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即可显著减少沙门氏菌数。从1日龄起,给鸡饲料添加1%的甲酸或丙酸,2日龄时,喂饲鼠伤寒沙门氏菌。7日龄时与对照鸡比较,饲喂甲酸或丙酸的鸡,盲肠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数由5.08log 分别减少到1.42和1.47log;14日龄时,由4.03log  相似文献   

14.
家兔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李敬丹,周大荣,黎德贵(贵州省毕节地区畜牧兽医科研所,551700)鲁苏华(毕节地区农经委)毕节地区某兔场1993年5~6月发生了一起以家兔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家兔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町借本身的抵抗力将其消灭或免疫,有些则成为带菌猪.  相似文献   

16.
伤寒沙门氏菌的血清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导致肠道疾病而危害食品安全。传统使用体外模型模拟猪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的分子免疫应答机制并不能准确反映肠黏膜的实际免疫应答能力。这项研究通过口腔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以深入研究猪肠道的不同部位(回肠、空肠和结肠)对细菌感染的体外应答反应。试验动物为1月龄感染仔猪,分别在接种后1、2和6 d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猪免疫系统中编码28种固有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内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抗菌分子)的基因进行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来确定猪肠道的免疫应答能力。同时,以未感染猪作对照来确定在稳定状态下肠道中不同部位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别。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期间,肠道的3个不同部位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而且,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可能由肠道不同部位对炎症反应的应答能力不同导致。与在空肠和结肠不同,回肠表现为促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本的下调和缺乏。在回肠和空肠,所有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均表现上调,而在回肠,只有IL-8和MIP-1α的mRNA过表达。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猪肠道的不同部位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炎症应答能力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为猪肠道细菌感染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针对沙门氏菌属特异性invA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df I序列、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STM4497基因、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flhB基因设计引物,对引物浓度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多重PCR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调查河北地区蛋种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流行现状。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快速、特异性鉴别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检出限为100 CFU细菌和0.5 ng基因组DNA。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肠炎沙门氏菌是河北地区蛋种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成功建立鉴别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方法,对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农业部研究局研究证明,在鸡饲料中加短链脂肪酸可起到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即可显著减少沙门氏菌数。从1日龄起,给鸡饲料添加1%的甲酸或丙酸、2日龄时,喂饲鼠伤寒沙门氏菌。7日龄时与对照鸡比较,饲喂甲酸或丙酸的鸡,盲肠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数由5.08log分另4减少到1.42和1.47log;14日龄时由4.03log分别减少到1.74和1.  相似文献   

19.
鹅副伤寒病的发生及防治陈钦,陈银钦(四川内江市双才邓家坪农场641103)鹅副伤寒疾病,均系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所造成的急慢性传染病害,多发生在幼禽、幼鹅相当严重,地方性流传,死亡率特别高,其特征是下痢、结膜炎等症状。病原;鹅副伤寒主要是鼠沙...  相似文献   

20.
梁悦 《当代畜牧》2023,(11):128-129
牛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症状主要为下痢、发烧、败血症、呼吸困难等;怀孕母牛患病后可能引发流产;犊牛死亡率较高,常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牛沙门氏菌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入手,分析了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