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7,27(10):10-10
近两年美国大陆有数量惊人的蜜蜂蜂群死亡.由于蜜蜂消失的原因不明,美国科学家将它暂定名为"蜂群衰竭症",或称"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许多研究人员都在寻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5,56(2):45-46
1995年,开始选育抗狄氏瓦螨(Varroa destruc-tor)的蜜蜂,方法是在2~4个月内测量瓦螨虫口小的变化,要求精确测定子脾数、蜂数、瓦螨数以及瓦螨的繁殖.在抗螨选育中,蜂群不需要表现长期的抗螨特性.在80~120天的蜂场试验从25~30群筛选抗瓦螨的蜂群,为育种选择蜂王.典型作法是,每个蜂群从约900g蜜蜂和400只瓦螨开始,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计算每群蜂的蜜蜂数及瓦螨数,并在试验中测定各种特性,然后选出最好的蜂群作为种王群.后来发现不生殖瓦螨的比率(%NR)能预测瓦螨虫口的增长;%NR最高的蜂群瓦螨的增长最低.因此,我们开始根据%NR选择种王群,而不根据瓦螨虫口总的增长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7,58(2):45-46
抑制瓦螨的繁殖(SMR)是蜜蜂可遗传的特性,它能控制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本研究目的是,确定具有SMR特性的蜜蜂是否影响封盖幼虫上的瓦螨。给具有或没有SMR特性的蜂群分别加入1框自然感染瓦螨的新封盖的工蜂幼虫脾。从7个供脾源群提供给每个SMR群(共9群)和每个对照群(8群)各1框有瓦螨的封盖幼虫脾;8天后将这些子脾提出,评价封盖后大于8日蜂蛹房中的蜂螨虫口。SMR蜂群平均有2.2%的巢房感染了瓦螨,对照群为9.0%。因此,很明显具有SMR特性的蜜蜂从封盖巢房移出了瓦螨。关于留在巢房里的瓦螨,SMR蜂群里繁殖螨的比率占20%,比对照群的71%低的多;SMR蜜蜂移出繁殖螨比移出不繁殖螨更经常。只比较不产生后代的瓦螨数时,两组的数字几乎相同,每100个幼虫房分别为1.2和1.3只瓦螨。这种情况显示,如果瓦螨未产卵,SMR蜜蜂就不将它从巢房里移出。SMR蜜蜂以繁殖螨为攻击对象,会使我们产生错觉,认为几乎所有的瓦螨都是不繁殖的(因为留在封盖巢房里的瓦螨大部分是未产卵的)。因此,选育低繁殖率的瓦螨,可能育成从封盖巢房移出繁殖螨的蜜蜂。  相似文献   

4.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7,58(10):46-47
近两年来美国蜂群死亡数量惊人。随后的调查,到2007年春季美国35个州、加拿大5个省报导了蜜蜂灾难性的损失。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波兰和瑞士也发生严重的蜜蜂死亡。蜜蜂飞出去采集,却神秘地不再返回蜂巢,使养蜂业受到沉重打击,农场主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养蜂业将不能满足上百种作物对昆虫授粉的需求。这种情况经过媒体的报导,特别是在万维网上迅速传播,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养蜂企业、农场主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由于蜜蜂消失的原因不明,美国科学家将这种症状暂定名为"蜂群衰竭症"或"称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西班牙科学家认为,近年来该国发生的大量蜜蜂消失现象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有关。今年4月底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称,"蜂群衰竭失调"的起因可能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单细胞病原体。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各地的蜂巢中也找到这种病原体,并在蜜蜂尸体找到另外两种真菌及数种病毒。  相似文献   

5.
柳刚  胡福良 《中国蜂业》2006,57(12):42-43
瓦螨(Varroa destructor)通过两种方式危害西方蜜蜂蜂群:一是寄生在成年蜂或蜂子上吸食其体液;二是在蜜蜂间传播病毒。研究发现,蜂螨可以传播大量的病毒病原体。瓦螨在取食时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它们的寄主,而瓦螨总是有从同一个伤口取食的习性,大大提高了病毒传播的机会,而且瓦螨的唾液可能含有干扰蜜蜂免疫系统的物质。病毒也可能通过卵、幼虫、蛹、成蜂、食物、饲喂和粪便等途径在蜂与蜂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6.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9,60(7):52-53
瓦螨的足垫可吸附于蜂体,使其附着在飞翔的蜜蜂体上,传播到其他蜂群。附着于蜂体上的瓦螨称之为“漫游瓦螨”。向蜂体上撒细粉(如细糖粉、松花粉等)可使瓦螨的足垫丧失吸附力,因而从蜂体脱落,细粉也可能使瓦螨的气孔堵塞,暂时窒息。尽管欧美一些养蜂者将糖粉撒在或喷在蜂体作为防治瓦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瓦螨防治的未来:现有措施与最新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荷 《中国蜂业》2001,52(5):45-46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瓦螨 (Varroasp .)对蜜蜂群体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温带地区 ,未防治的蜂群瓦螨侵染引起的死亡率接近 1 0 0 % (DeJong 1 997)。不进行瓦螨防治的蜂群两年内全部死亡 ,几乎没有例外 ,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最受欢迎、最广泛应用的瓦螨防治药剂是氟胺氰菊酯 ,市场上称阿皮斯丹 ,在美国已经使用多年 ,开始效果很好 ,几乎达到 1 0 0 %。最近几年 ,已经证明瓦螨对氟胺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 ,而且抗性又因不正确使用而加剧。不过养蜂人还很幸运 ,其它杀螨剂已成功地研制和应用 ,尽管不是人们期望的那种灵丹妙药。为…  相似文献   

8.
杀手瓦螨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2,53(5):44-45
20世纪初 ,雅各布森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本地的东方蜜蜂采集到一种螨 ,他将它们送到荷兰。以后奥德门鉴定它为一个新种 ,定名为雅氏瓦螨 (Varroajacob soniOudeman 1 90 4)。雅氏瓦螨的分布很广 ,亚洲东方蜜蜂分布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大约在 5 0年前 ,瓦螨转移到西方蜜蜂 ,使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及南美的西方蜜蜂都受到感染 ,对世界养蜂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德尔芬纳多 贝克和霍克 (1 989)采用多变量形态测定技术 ,发现雅氏瓦螨的不同种群在形态上有些差别 ,尤其在体格大小上。一般说来 ,寄生在东方蜜蜂的瓦螨比寄生在…  相似文献   

9.
冯峰 《蜜蜂杂志》2002,(1):18-19
(上接2001年第11期) 2 非传染性“爬蜂病” 2.1 蜜蜂寄生螨 危害蜜蜂的寄生螨有内寄生螨:武氏蜂盾螨,又称壁虱;外寄生螨: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亮热历螨,又称小蜂螨。在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武氏蜂盾螨,而大蜂螨和小蜂螨在蜂群中普遍存在。 2.1.1 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1) 大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大蜂螨于1956年前后,首先在江浙一带饲养的意蜂蜂群中发现,1960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爆发危害。……  相似文献   

10.
抗螨蜜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蜜蜂杂志》1 998年第 1 1期报道了E .H .埃里克森等在抗螨蜜蜂培育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研究表明 ,从各蜂场中找出抗螨蜂群 ,在不采取其它控制蜂螨措施的情况下 ,对这些蜂群进行繁殖 ,并维持其抗螨特性 ,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项研究已得到一些养蜂者的实践证明。该杂志 1 999年第 1 2期又报道了埃里克森等在抗螨蜜蜂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在他们研究的65群抗螨蜂群中 ,既有欧洲蜂 ,也有非洲蜂 ,还有它们的杂交种。结果并未发现非洲化蜜蜂的抗螨性强于欧洲蜜蜂。自 1 994年 1 1月以来 ,他们通过选择育种、隔离交尾和常规的饲养方法 ,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形态测定和RAPD-PCR相结合的方法对寄生于长白山区的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的瓦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西蜂寄生瓦螨无论在形态水平还是分子水平上都是具有差别的.在选定的8个形态指标中,寄生于中华蜜蜂的瓦螨个体的指标有7个大于寄生于西蜂的瓦螨,其中有6个指标的均数差异达到显著(0.01相似文献   

12.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6,57(8):45-46
瓦螨造成的伤害可能有几种原因,包括在瓦螨对杀螨剂产生了抗性,邻近蜂场瓦螨危害严重,不能正确监测瓦螨水平,以及防治不力或不及时等等。瓦螨虫口发展到危险水平时,症状明显,如翅变形、烂子、出现不能飞翔的爬蜂和群势削弱,这些症状又称之为“寄生螨综合症”(Shimanuki等,1994)。不幸的是,看到这种综合症状时,蜂群已经受到伤害,蜂群越冬也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4,(4):59-59
<正>目前,蜂群崩溃失调(Colony col lapse disorder,CCD)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广,且持续7年之久,其危害不言而喻,因而受到各领域的持续关注2014年2月,汤姆·菲尔波特在《琼斯母亲》(世界百强杂志)发表了相关报道指出蜜蜂在近几年持续承受着诸多压力,主要指蜜蜂体外寄生虫———瓦螨(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杀螨剂、杀虫剂、高果糖玉米糖浆(商业蜂群在冬季饲喂蜜蜂的饲料)和多种病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安德森(Denis L.Anderson)等人对蜜蜂瓦螨分类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课题组对中国蜜蜂瓦螨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将我国"大蜂螨"的学名从"雅氏瓦螨"改为"狄斯瓦螨".  相似文献   

15.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7,58(5):46-47
瓦螨(Varroa destructor),俗称大蜂螨,成为危害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首要敌害,是因其在蜂群内没有天敌,它的虫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抑制。然而,最新发现,隐藏在箱缝内的伪蝎可捕食瓦螨。这样  相似文献   

16.
蜂螨目前仍然是蜜蜂的主要病害,它缩短蜜蜂的寿命,影响蜂群的发展,降低蜂群的产量,甚至能导致越冬蜂群的死亡。目前治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没能抓住晚秋或其它意外断子期狠治蜂螨,失掉了蜂螨全部暴露的大好机会。 2.只注重越冬期前的治螨,忽视培育越冬蜂前的治螨。在秋季如果蜂  相似文献   

17.
本介绍了澳大利亚安德森(Denis L.Anderson)等人对蜜蜂瓦螨分类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课题组对中国蜜蜂瓦螨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将我国“大蜂螨”的学名从“雅氏瓦螨”改为“狄斯瓦螨”。  相似文献   

18.
荷兰蜂群消失现象 由于近年来蜂群频繁大量的消失,荷兰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其原因.荷兰大约有8000名养蜂者,平均每位养蜂者养5群蜂.2008年6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英国中心科学实验室抽查了来自荷兰各地170个养蜂场的蜜蜂样本,检测出8种蜜蜂病毒和真菌、细菌、微孢子虫、寄生蜂螨等.他们通过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可能的寄生虫中寻找真正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华兴 《中国蜂业》2003,54(2):21-21
去年治螨 ,有几次用药后 ,引起盗蜂致使本场蜜蜂自相残杀 ,访问一些蜂友 ,谈起此事 ,亦发现过同样现象 ,在缺少蜜源的早春和晚秋尤为严重。引起盗蜂的主要原因是 :一些杀螨药在瞬间改变了蜂群的群味 ,外勤蜂没沾上杀螨药 ,保持了原群的气味 ,当它们采集归巢时 ,被误认为是外来的盗蜂 ,便群起而攻之 ,没沾上杀螨药的蜜蜂 ,当然要进行自卫 ,就相互咬杀起来 ,或者弱者死伤 ,或者两败俱伤 ,这种咬杀 ,有时持续到第 2天 ,给蜂群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确保安全治螨 ,使蜂群健康发展 ,治螨时必须注意 :一是时间应选择早上蜜蜂出巢前 ,或傍晚蜜蜂归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简述自2022年6月22日来关于狄斯瓦螨侵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蜂群和政府相关行业部门生物(瓦螨)安全应急反应相关报道,从蜂螨种类、蜂螨侵染范围、澳大利亚蜂业和相关行业应急反应、蜂群分区限制管控、蜂螨监测、蜂群销毁赔偿、野生西方蜜蜂诱杀以及扁桃(巴旦木)授粉行业应急反应方面进行介绍,并就此次澳大利亚蜂螨防控对中国养蜂业生物安全应急反应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