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沙生冰草分蘖特性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国梅  刘德福 《中国草地》2004,26(3):75-77,F003
提出沙生冰草有三种分蘖根系类型,对沙生冰草群体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果后营养期是主要的分蘖时期,而水分因子是关键因素,特别是提高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3.
4.
三种冰草分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对3种冰草3年连续的分蘖观察,了解了冰草的分蘖特性、总结冰草分蘖规律,得出冰草在全年生长中具有两个明显的分蘖高峰,并以果后营养期分蘖为主。同时发现水分因素是冰草分蘖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草业科学》2006,23(2):109-109
沙生冰草又称荒漠冰草,是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杆直立、丛生,抽穗期株高40~60cm,具2~3节;叶片光滑无毛,叶长15-20cm,宽5~7mm;穗状花序,长5~8cm,有小穗30~45个。种子黄褐色,千粒重约2.57g。沙生冰草比扁穗冰草的植株较高,茎杆较粗,种子较大,属四倍体冰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下干旱胁迫对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根系构型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基于单播和混播不同播种方式,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80%(W1)、65%(W2)、50%(W3)、35%(W4)和20%(W5)5个水分梯度,研究了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根系构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播蒙古冰草在W1和W4水分处理下具有较高的根长、根表面积,混播蒙古冰草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呈增加趋势,以W5处理的4582.84 cm/g和521.85 cm2/g最高;播种方式主要影响蒙古冰草的根长、比根长和分形维数。沙生冰草的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根体积及单株根系生物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播方式下以W2处理较高;在同一水分梯度下,各指标均呈现出混播显著高于单播。在W1、W4和W5水分处理下,混播蒙古冰草的相对竞争强度修正指数(CRCI)均为正值,分别为0.05、0.02和0.35;而沙生冰草在各水分梯度下的CRCI均为负值,表现出混播对沙生冰草生长的促进效应。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混播提高了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的抗逆性能;沙生冰草比蒙古冰草具有更强...  相似文献   

7.
8.
苏丹草是高产饲料作物,但目前各地种植的苏丹草种子均由黑壳、红壳和黄壳组成的杂色混杂群体,从1988年开始 ,我们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黑壳、红壳、黄壳三种不同颖壳颜色的种子。并分别隔离种植,并连续进行分离选择,最终选育出鲜草产量,种子半坦以及分蘖力强的黑壳苏丹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蘖是草坪草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草坪草的耐践踏性及坪用价值。从草坪草分蘖类型、形成过程及分蘖形态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草坪草的分蘖特征,并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氮素等营养物质的类型和含量分析探讨了影响草坪草分蘖的调控机理。以期为草坪草分蘖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针对性地提出养护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果洛州大武地区早熟禾属牧草分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三江源地区研究了2种早熟禾属牧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波伐早熟禾(P.Poiphagorum)在生长次年内的物候期特点以及分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诺丹冰草种子发育过程的切片进行观察和研究.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接着顶细胞纵分裂,基细胞横分裂,胚胎发生属紫宛型.胚发育经过椭圆形至棒形,并出现凹陷,开始初分化直至成熟胚.部分种子出现有斜向原胚及胚囊中缺少胚的现象.胚乳为核型胚乳,胚乳细胞化始于多细胞原胚期,成熟胚乳最外层发育糊粉层.其它胚乳细胞充满淀粉粒.珠心与珠被在胚发育过程中细胞质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细胞壁则被挤压成为一厚壁层,构成乳熟期的种皮.子房壁细胞中的大量淀粉粒在胚、胚乳的发育过程中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  相似文献   

12.
海棠  韩国栋  胡跃高 《草地学报》2007,15(3):269-272
对荒漠草原区灌溉和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的适应性、单株产草量构成因子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和新麦草单株产草量及其各构成因子产量或数值皆大于旱作条件下;旱作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株高>穗重>分蘖数>叶重,新麦草为茎重>分蘖数>株高>叶重>穗重;灌溉条件下蒙古冰草产草量构成因子对单株产草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茎重>分蘖数>株高>穗重>叶重,新麦草为茎重>株高>分蘖数>叶重>穗重。  相似文献   

13.
张楠  张林生  邢媛  刘兰  李嘉宏 《草地学报》2012,20(1):139-145
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耐旱、耐寒、抗病等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扁穗冰草叶片中克隆3个脱水素基因Acwcor410,Acwzy2和Acwcs120)和1个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Acβ-actin)。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Acwcor410基因对温度敏感,对干旱胁迫不敏感;Acwzy2基因对温度不敏感,而对干旱胁迫敏感;Acwcs120基因则对冷胁迫及干旱胁迫均有响应。Western blot表明,扁穗冰草含有40kD脱水素,该蛋白的表达随冷胁迫和干旱胁迫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冷胁迫更为明显,推测该脱水素属于干旱敏感型。  相似文献   

14.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相似文献   

15.
张英 《四川草原》2010,(4):18-19,38
对马蔺种子的发芽率及休眠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发芽,存在休眠现象,属综合性休眠;磨破种皮、赤霉素浸种、浓硫酸浸种均能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用浓度为75×10-6的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率。用浓硫酸浸泡马蔺种子,最适处理时间为1h,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杜尔伯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cv.Duerbote)是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994-2008年引种驯化野生新品种。通过三年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干草产量达4215.04 kg/hm2,比对照品种野生扁穗冰草(3271.92 kg/hm2)和细茎冰草(3771.78 kg/hm2)增产28.8%和11.7%。种子平均产量为576.29 kg/hm2,较野生扁穗冰草(428.95kg/hm2)和细茎冰草(557.07kg/hm2)增产34.3%和3.4%,是北方寒冷干旱区种植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质饲草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牧草种子萌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芒麦和诺丹冰草种子生产田进行N、P、K肥单施、混施、分期施氮和喷施微量元素后,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P、K肥单施和混施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无显著的效果;在抽穗期施氮有利于提高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但对诺丹冰草则无明显影响;0.05%浓度的锰使老芒麦种子的发芽指数明显降低,而诺丹冰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则明显提高;其他微量元素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贺晓  李青丰 《草业科学》2005,22(7):37-40
对老芒麦Elymus sibilicus和诺丹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穗上不同位置种子的百粒重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重量与单花开花到收获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有关,开花越早的小花所结种子越重.由于老芒麦种子发育时间较短,由小花位置造成的种子大小的差异较明显.小穗及小花位置亦影响到种子的萌发力,老芒麦中越重的种子萌发力越高,而诺丹冰草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重量呈负相关,表明诺丹冰草种子的休眠性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黄芪,淫羊藿普通粉和超微粉对其多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微粉中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提取量较普通粗粉分别提高了117.13%和315.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中药化合物成分,并获取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靶点,将两者预测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映射,获得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用Cytoscape_3.8.0软件对其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用AutoDuck_4.2.6软件对其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芪含有11个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核心成分,其对应靶点基因65个,疾病靶点854个,交集靶点25个。PPI网络中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6(IL6)、NF-κB抑制剂α(NFKBIA)、IL1B、IL10、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为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A型流感、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参与转录调控、免疫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核心成分与TNF、IL1B等关键靶点结合紧密,亲和力较好。【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1B等靶点,通过参与美国锥虫病、炎症性肠病、疟疾、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进而治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