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86至1990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场,用本所培育的散鳞镜鲤与由联邦德国引进的德国镜鲤进行了品系间杂交,获得了一个形态与两亲本稍有不同,而生长等经济性状具有明显超亲优势的杂交种——松浦镜鲤。根据对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鳃耙数等16个可数、可量性状的测定。松浦镜鲤在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鳃耙数等5个性状上与双亲不同,而其它性状都界于双亲之间,体高、体厚偏向母本,而尾柄高、鳃耙数偏向父本。因此表现出头小、吻延长,眼径扩大,鳃耙数增加等有利运动和摄食,根据4年的池塘生长对照和抗寒、抗病测验,松浦镜鲤一至三龄鱼的越冬成活率分别比双亲高70.3%、116.2%和17.8%。池塘饲养成活率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高10%、18.5%和14.7%。由于池塘成活率高,因此,群体产量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高81.3%、63.6%和59.9%(三个池塘的平均值)。个体体重瞬时增长率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快7.7%、6.5%和25.82%(三个池塘的均值)。含肉率比双亲均值高8.9%。  相似文献   

2.
山女鳟适温养殖生产性能观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年均水温12℃的适温试验区进行性了生产山女鳟养殖试验。0.3 g的苗种饲育270 d,育成尾重61.2 g当龄鱼种,育成率73.2%,单产21.54 kg/m~2,饵料系数1.21。尾重64.2 g的当龄鱼种饲育235 d,育成尾重247.9 g的成鱼,育成率80.3%,饵料系数1.3,单产25.7 kg/m~2。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     
940094 在水池和网箱中石斑鱼连续产卵940095 投喂率和水温对美洲鲟稚鱼生长的影响940096 商业强化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营养价值的影响940097 投喂颗粒饲料狼鱼稚鱼的生长940098 绿藻的类胡萝卜素色素对裂喉鳟色素的影响:与合成的虾青素的角黄素做比较940099 放养密度和饵料蛋白质对塘中越冬的蓝绿鳞鳃太阳鱼与大鳍鳞鳃太阳鱼的杂交种的影响940100 投喂豇豆和鹰嘴豆饵料的尼罗罗非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12月从日本东京水产大学和新潟县内水面水产试验场引进山女鳟Oncorhvnchus ma-sou mason发眼卵1.2万粒。经3年多试验养殖,从发眼卵至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取得了全人工养殖的成功。证明我国的冷水资源适于山女鳟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山女鳟可以成为我国养鳟业的新品种。在日本,20余种鲑鳟鱼类,山女鳟和大鳞大麻哈鱼被认为是最好吃的2种鱼,其特点是肉质细嫩,鱼味浓郁。又因其形体姿态优美、适于游钓而倍受青睐,自古就称其为“山女鱼”、“山溪女王”,是最受欢迎的淡水游钓鱼类。60年代做为日本政府计划山女鱼被开发成养殖鱼类。引进后取名为山女鳟。  相似文献   

5.
对3月龄—15龄的40尾(雌雄各20尾)泰山赤鳞鱼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得到其生长发育的最佳配合曲线,并根据平均生长常数把赤鳞鱼的生长发育划分成三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6.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临床诊断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of fish,IHN)。是一种毒力很强的弹状病毒所引起的的急性、全身性的严重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虹鳟,包括硬头鳟、大鳞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和大西洋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银鳟)在自然条件下对IHN病毒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刘义新  肖祖国  徐振秋 《水产科学》2007,26(11):619-621
杂交鲤1#(高寒鲤♀×建鲤♂)、2#(高寒鲤♂×建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纺锤形,杂交鲤3#(高寒鲤♀×镜鲤♂)、4#(高寒鲤♂×镜鲤♀)为纺锤形,一部分青灰色,全鳞,另一部分为淡黄色,散鳞。二龄鱼的体长/体高为2.28~2.80,体长/头长为3.40~3.75,尾柄长/尾柄高为1.02~1.22,空壳质量/体质量的指数为89.6%~91.5%。杂交鲤3#、4#生长快,群体产量比建鲤高11.3%~61.2%。几种杂交鲤抗寒力均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均超过95%,是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检测分析黑龙江和长江地区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群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生长性能、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长江群体后代鳞被分离较大;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头高、头长/头高、尾柄长/尾柄高等可量性状差异显著。黑龙江群体较长江群体在1龄鱼阶段具有生长优势,2龄鱼生长无明显差异。2个群体1龄和2龄鱼的成活率无明显差异。测量不同酶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结果发现长江散鳞镜鲤与黑龙江散鳞镜鲤在酯酶和乙醇脱氢酶的谱带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淀粉酶、超氧化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及其他酶的带型和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12日,日本日鲁渔业发表了海上养殖大鳞大麻哈鱼成功,并已开始向全国各主要市场提供商品鱼的消息。今年将出售商品鱼8千尾,价值约3千万日元,予计3年后将出售商品鱼2万尾,价值1亿日元。  相似文献   

10.
<正>偶然发现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2015年4月13日,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在进行鲤鱼苗种生产时,偶然发现一尾鱼龄4年,体长69cm、体重12.75kg的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注射催产药物12小时后,按常规的人工采精卵进行"干法授精",该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生殖孔中排出大量乳白色精液,约4g成熟的卵子就裹在这些精液中。技术人员立  相似文献   

11.
金鳟于 1996年从日本引进我国 ,现已大面积推广 ,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鱼后第二个可以实施全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随着推广区域的迅速扩展 ,苗种运输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本文初步探讨了金鳟大规格苗种长途托运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用金鳟苗种为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人工采卵繁殖的 11月龄鱼 ,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畸形 ,符合出场产品质量标准。起运前 5天选出5 0 4尾放入 3m2 流水池暂养 ,停止投饵。起运前一天 16时打样 ,平均每尾 83 3克 ,然后将苗种移入鱼篓。篓内水面积 1 38m2 ,水深 0 3m ,水体积0 4 1m3,水温 10 0…  相似文献   

12.
在年均水温8℃的高寒地区进行了生产性山女鳟养殖试验。发眼卵至12、22月龄鱼育成率分别为70.7%和56.4%,平均体重分别为41.58 g和213.0 g,单产分别为9.2 kg/m~2和18.8 kg/m~2。  相似文献   

13.
大鳞鲃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程德金利用3口池塘(图见彩中插2)分别进行了高背银鲫夏花育成鱼种、一龄鱼种育成商品鱼和二龄鱼种育成大规格商品鱼的示范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示范塘3口,分别为1﹟夏花育成鱼  相似文献   

15.
金鳟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鳟 (Oncorhynchus mykiss)是日本长野县水产试验场从虹鳟鱼群体中发现的身体呈金黄色的突变品系。 1996年 12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同型结合纯系发眼卵 1万粒。经 3年多的试验养殖从发眼卵至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均取得了成功。证明我国的冷水资源适于金鳟养殖,金鳟将成为我国养鳟业的重要养殖新品种。金鳟与虹鳟是同一种鱼类,引进后取名金鳟。   一、生物学特性   金鳟属鲑科鲑属鱼类。同型结合纯系金鳟发眼卵粒径 4.0~ 6.0毫米,因卵内有一直径约 1.5~ 2.5毫米的玫瑰红色油球而呈鲜艳的红色。金鳟体型与虹鳟相似,周身…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美洲鲶,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无鳞、无肌间刺,鱼肉含水率低,是适宜于养殖和加工的优质淡水品种。为使其养殖与加工得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因此,斑点叉尾鱼回的批量繁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6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入手,可以保证苗种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一、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亲鱼种群斑点又尾鱼回卵粒大,且怀卵量少,4龄亲鱼怀卵量仅1.5万粒左右,每公斤亲鱼怀卵量约4000粒,是“四大家鱼”平均怀卵量的1/35左右。由于斑点叉尾鱼回的生物学特性,加之繁殖期间的不稳定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82,(1):38-42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鸭绿江茴鱼又名青鳞子、斑鳟、红鳞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鸭绿江茴鱼属于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是茴鱼属中唯一存在于鸭绿江上游的陆封型种类。鸭绿江茴鱼为中小型的淡水定居种,适合在低温水域驯养、繁殖,其肉质细嫩、鲜美,有茴香味,含脂量高,属优质珍稀鱼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细鳞斜颌鲴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慕  任波 《水产学杂志》1995,8(1):13-17
本文研究了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通过对细鳞斜颌鲴鳞片上形成的年轮鉴定和退算,镜泊湖细鳞斜融鲴的1龄鱼体长为5.5cm;2龄鱼12.6cm;3龄鱼18.2cm;4龄鱼23.1cm;5龄于26.8cm;6龄鱼29.0cm。体重与体长的相关表达式为:w=0.01287513.0553,r=0.999。根据Von.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的理论公式运算,其生长参数:L∞=40.8cm;W∞=1024g;-k=0.244;to=0.332,r=0.998.tip=5.2龄;Tmax=13.7龄。  相似文献   

20.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一九八一年,省水科所、地区科委和地区畜牧水产局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