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鲻鱼Mugil caphalus Linnaeus属鲻形目Mugiliformes,鲻亚目Mugiloide,鲻科Mugihdae,鲻属Mugil鱼类。俗称:乌鱼、乌头、乌头鲻、黑耳鲻、追鱼、齐鱼、头鲻等。  相似文献   

2.
正鲻鱼,隶属鲻形目,鲻科。俗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cm,体重500~1500g。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鲻鱼可食部分达57%,由成熟鲻鱼卵巢制成的鱼子酱在国外更被视为营养丰富的高档食品;由于鲻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经济价值也颇为可观,具有较好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3.
<正> 一、鲻科鱼类脑垂体研究简史鲻科鱼类有70余种,其中研究较多的种类有:鲻鱼(Mugil cephalus)、大头鲻(M.capito)、金鲻(M.auratus)、棱鲻(M.carinatus)、龟鲻(M.chelo)、梭鱼(M.sojuy)等。首先Leloup 1952年用生理方法,对金鲻垂体与甲状腺关系的研究。1952—1954年Olivereau用放射自显影法对金鲻做了垂体与甲状腺关系的研究。1954年Jhuson对鲻鱼用丙酮干制垂体注射,促使性腺成熟。Buser-Lehaye1953年对大头鲻用光学显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鲻科鱼类的养殖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国际性会议,对梭鲻鱼人工繁殖成果进行交流、研究.普遍认为鲻科鱼类适应性强,食物链低,比一般肉食性鱼类容易养殖,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好品种之一.据统计,世界各国养殖梭鲻鱼年产量约有五、六万吨.我国在解放以后,海水养殖重点发展了贝藻类,近二、三年开始养殖对虾,而鱼类养殖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5.
鲻鱼,具有广盐性、食物链短、生长迅速、营养丰富等优点,且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全球鲻科鱼类有281种,分类学上有充分依据的仅77种;我国沿岸有20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沿海滩涂、沼泽、咸淡水池塘及内陆咸水湖等,均可养殖鲻科鱼类,提供大量动物蛋白质,因而将鲻鱼推荐为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鲻色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含蛋白质21.9克,脂肪4.3克;比去查含蛋白质高6.2克,脂肪高3.7克.是肉味可口的食品。在历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是鲻自昌发季节,不误渔时地进行张捕,利用闲置的上塘养殖,大有可为。现将塘养鲻鱼的技术,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历史上,鲻鱼Mugil cephalus是最早被选作海鱼养殖的对象之一,我国早在四百年前就有养鲻的历史记载。由于鲻科中的多数鱼类具有食物链短、适盐性广、生长快及易于养殖等优点,故已成为很多国家咸水或半咸水水域的主要养殖对象,其生产潜力业已引起各国的重视。1969年鲻科鱼类的研究被列为国际生物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鲻科鱼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天然苗来源日蹙,人工繁殖研究应运而生。鲻鱼人工繁殖工作虽已进行了10余年,但由于育苗技术上尚存在不少问题,故人工繁殖鲻鱼苗尚未进  相似文献   

7.
鲻鱼(Mugil cophalus Linnaeus)是鲻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且最早被人类利用及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抗病性强、食物链级次低,可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正常生长。有关鲻鱼生长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鲻鱼的生长情况与鲻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鲻鱼性腺的发育,关系到鲻鱼人工繁殖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鲻鱼与梭鱼     
鲻鱼与梭鱼同属于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热带和亚热带水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一般南方沿海以鲻鱼为多,北方沿海则以梭鱼为主,故有“南鲻北梭”之称。鲻、梭鱼为广盐性的浅海中上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及江河入海口水域。鲻鱼的适盐范围为0~40‰,在海、淡水中部能生活,梭鱼从纯淡水到38‰的海水中均可生活,既能在海水中养殖也能在淡水中养殖。鲻、梭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鲻鱼的适应水温为3~35℃,12~25℃是最适水温;梭鱼较之鲻鱼耐温低,冬季冰下水温1℃时也能生活。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本文对福建厦门海域野生鱼类单殖吸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检查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7科35属,共检出单殖吸虫23种,分属于2个亚目、11科、20属。在16种鱼类的鳃或体表上发现有单殖吸虫寄生,占检查鱼种类的41%;检查570尾鱼类样本,117尾鱼检出单殖吸虫,检出率为20.5%;在感染单殖吸虫的鱼种类中,阳性感染率为10.5%~57.1%,平均感染率25.9%。寄生单殖吸虫的鱼类5目12科15属16种,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12种,占75%。鲈形目鱼类共寄生9科18种单殖吸虫;鲻形目鲻鱼寄生有3科3种单殖吸虫。有3种单殖吸虫寄生于不同科宿主鱼体上,多数寄生宿主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宿主专一性。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应密切关注由单殖吸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陆忠康 《水产科学》1985,(2):30-33,9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 cephalus)和大头鲻(Mugil capito)适合于池塘混养.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鲻科鱼类混养的试验研究。在施肥池塘中,常常出现藻类大量繁殖与生长,这些藻类对鲤或罗非鱼不能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09,404(7):61-61
鲻鱼是海洋鲻科鱼类中一种占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只能依靠人工养殖的鱼类供应市场。在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养殖和半咸水养殖鲻鱼的地方很多,在内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通过苗种训化,  相似文献   

12.
唐志勇 《科学养鱼》2006,(10):25-25
鲻鱼(图见彩中插2)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一种优良的搭配养殖鱼类。2004年我县开始进行鲻鱼、河蟹、草鱼池塘混养技术示范,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池底淤泥厚如超过10厘米,应进行清淤,每亩用茶饼15~20千克或用生石灰1  相似文献   

13.
鲻科鱼类养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开展的课题。我国沿海素有养殖鲻梭鱼类的经验。自50年代将梭、鲻鱼移殖驯养于淡水水域以来,由于这种鱼生长快,适应性强,且以底生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能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4.
黄尾鲻学名为鲮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簸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鲅鱼,故有“南鲻北鳆”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鲮鱼相比,鳆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鳆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相似文献   

15.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两广地区俗称乌头,长江口地区称博头、乌鲻,是一种优质浅海经济鱼类,对盐度适应广,可在沿海半咸水滩涂至淡水水域饲养。生长快,当年鱼种可长至 0.75—1.5kg,耐密养,耐运输,鱼病很少,饲料来源广泛,市场价值稳定在22一30元/kg。因为具有以上诸多优点,所以许多养殖公司都把鲻鱼养殖作为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16.
鲻鱼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名白眼,乌鲻、乌头、乌仔鱼、黑耳鲻等.我国沿海约有10多种,常见的有??鲻和梭鲻.??鲻亦称梭鱼. 鲻鱼为浅海中上层鱼类,性活泼、喜跳跃、广盐性,对环境适应性强,在淡水、咸淡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中都能生活.适温范围3~35℃,喜暖水,幼鱼有明显的趋光性.鲻鱼广泛分布于温热带海域,常喜栖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米  相似文献   

17.
宋宗岩 《水产养殖》2009,30(12):35-36
鲻鱼是海洋鲻科鱼类中一种占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只能依靠人工养殖的鱼类供应市场。在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养殖和半咸水养殖鲻鱼的地方很多,在内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通过苗种驯化,移入淡水中养殖,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  相似文献   

18.
我国鲻、梭鱼类资源开发及其生态养殖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鲻科鱼类(Mugilidae)是知名的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广泛栖息于淡水、河口和海水中。鲻鱼Mugil cephalus和梭鱼Liza haematocheila是亚洲地区鲻科鱼类中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鲻、梭鱼属于植食性或腐屑食性,主要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在养殖生产中,亦可起到净化养殖水域的作用,对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和优化环境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生态养殖角度考虑,广泛开展鲻、梭鱼类养殖,对调整我国当前渔业产业结构,降低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普遍重视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海洋生产力组织也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鲻鱼养殖的研究。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省在这方面取得显着成绩,推动了鲻科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的进展。然而尚未取得生产性突破,投入大量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成功的经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等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成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近年来沿海才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鱼、乌头鲻(青鲻)、梭鱼(黄尾鲚)、棱梭(俗称棱鲻)等。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在南方进行的梭鱼(Liza haemacocheila)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