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薯10号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以下的土壤上,氮肥、钾肥对龙薯10号的鲜薯产量影响较大,要特别重视施用钾肥,适当施用氮肥和磷肥。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要控制氮、磷肥的使用,适当施用钾肥。龙薯10号鲜薯产量大于2500 kg/667m2的优化施肥方案是:尿素6.22~13.96 kg/667m2、过磷酸钙23.09~53.27 kg/667m2、硫酸钾24.74~50.05 kg/667m2。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甘薯品种龙薯15号配套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龙薯15号鲜薯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磷、钾肥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均可提高甘薯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龙薯15号的最高理论产量为60.24 t/hm2。[结论]龙薯15号产量在50.0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83万~6.08万株/hm2,施氮肥132.48~148.19 kg/hm2,施磷肥40.59~49.41 kg/hm2,施钾肥184.73~215.93 kg/hm2。  相似文献   

3.
研究磷肥施用量对早熟高产甘薯品种龙薯601产量的影响,为实现良法配套良种、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CK),分析不同磷肥施用量(0、37.5、75、112.5、150、300kg·hm~(-2))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甘薯商品薯率,施磷肥(施磷肥112.5kg·hm~(-2)除外)与不施磷肥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以施磷肥75.0kg·hm~(-2)和施磷肥150.0kg·hm~(-2)的商品薯率较高。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CK),与不施磷肥(P2)处理相比,适量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龙薯601的产量,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产量最高达61.06t·hm~(-2)。将磷肥施用量与龙薯601鲜薯产量之间进行二次曲线函数拟合,拟合方程为Y=-0.000 34 X~2+0.114 014 X+49.313 8,r=0.965 5,根据二次函数峰值出现位置模拟计算,当磷肥施用量为167.67kg·hm~(-2)时,龙薯601鲜薯产量可达最高(58.87t·hm~(-2))。适量施磷肥可以提高甘薯的经济效益,投资率最大的为施磷量112.5kg·hm~(-2)(P5)处理,即在施纯氮(N)90kg·hm~(-2)、钾肥(K_2O)150kg·hm~(-2)、磷肥(P_2O_5)112.5kg·hm~(-2)时,肥料投资率最高,可达12.55。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5.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脱毒甘薯商薯19最佳钾肥施用量,通过固定氮、磷肥用量,以钾肥为变量,进行了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薯块迅速膨大期天数延长,光合产物积累增加,产量提高,以666.7m^2施氧化钾16kg产量为最高,达2880.6kg。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烟薯25号和龙薯9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产质量的影响,为北方地区鲜食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52 500、67 500株)、钾肥施用量(0、75、135 kg/hm~2)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钾肥用量增加,两品种的产量、商品薯率、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均有所提高,T/R值有所降低;而在相同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烟薯25号的产量、收获指数、蔗糖、果糖含量及钾肥偏生产力随种植密度升高而减少;龙薯9号的产量、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及T/R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在钾肥与种植密度互作条件下,烟薯25号在每公顷种植52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有最高产量31 944.6 kg/hm~2和最高商品薯率74.6%,分别较最低处理增加19.0%及18.6%;龙薯9号在每公顷种植67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产量为76 993.4 kg/hm~2,商品薯率为74.1%。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两个甘薯品种的最适宜栽种处理:烟薯25号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龙薯9号每公顷种植密度67 500株、钾肥施用量均为135 kg/hm~2,此时有较高的产量、较高的商品薯率、更合适的T/R值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50.30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占总氮量的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移栽密度2.6万窝/亩。实现亩600 kg以上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9.77 kg/亩,基肥施氮占49.04%;磷肥施用量:4.22 kg/亩;钾肥施用量:6.72 kg/亩;密度:1.73万窝/亩。  相似文献   

9.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优质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88.95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比例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密度3.0万窝/亩。实现亩产600 kg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10.09 kg/亩,基肥施氮比例:45.74%,磷肥施用量:4.07 kg/亩,钾肥施用量:6.90 kg/亩,密度:1.99窝/亩。  相似文献   

10.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设计不同磷肥的施用量,研究磷肥在生产中对甘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力条件下,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薯的产量也相应增大,以施入纯磷150 kg/hm2所得产量最高。因此,在其他肥料施用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合理施用磷肥是甘薯增产增收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夏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效应,为该品种钾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钾肥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a)对甘薯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夏甘薯龙薯24号各处理间茎粗无差异,各处理间平均单株蔓重差异显著(P<0.05,下同),低钾处理有所增加,高钾处理下受到抑制;施钾可以提高基部分枝数.不同施钾量间块根干率存在差异,不施肥处理虽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低,但其薯块干物质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低钾处理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高钾处理大中薯率反而下降.施钾能提高块根膨大期(移栽后90~120 d)的块根膨大速率峰值、块根干重积累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地上部茎叶重量与地下部块根重量的比值(T/R).以鲜薯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50 kg/ha,以薯干和淀粉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12.5 kg/ha,以生物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162.5 kg/ha.钾肥吸收利用率呈现肥料报酬递减的规律.[结论]在土壤含钾量为120mg/kg的肥力水平下,施N 90 kg/ha、P2O590kg/ha、K2O 300 kg/ha,夏甘薯龙薯24号获得最高鲜薯产量57190.5 kg/ha,最高薯干产量为15876.1 kg/ha,最高淀粉产量为10174.2 kg/ha.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高淀粉品种徐薯22在西南地区的种植,研究徐薯22在西南地区的肥料需求。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不同氮、钾肥用量试验,比较徐薯22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上部分茎叶鲜重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而块根产量并没有随之增加但也没有降低,转化率也没有显著变化,显示徐薯22耐肥性较强;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块根产量随之增加,显示出钾肥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的增产作用;缓释肥没有出现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可以减少施肥次数;氯化钾与硫酸钾对茎叶鲜重、块根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试验显示,徐薯22的耐肥性较强,应注意加大施肥量,以施纯氮90~135 kg/hm2,氧化钾150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较为妥当;为获得较高产量,要注意后期施肥,用缓释肥可以减少施肥次数代替夹边肥;在甘薯生产中可以使用氯化钾作为钾肥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麦施肥对照试验,了解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钾混合施用对产量影响显著;不施钾肥,产量受磷肥影响较大,单施磷肥比单施氮肥产量高;氮、磷肥施用量相同,小麦产量随钾肥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普薯32的最佳栽培密度和钾肥适宜施用量,设置栽培密度(D)和钾肥施用量(K)的交互试验,研究二者对普薯3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D1、D2、D3分别为40 500、45 000、49 500株·hm-2,K1、K2、K3、K4分别为0、90、180、270 kg·hm-2。结果表明:相同栽培密度下,甘薯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单株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T/R值则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薯茎叶生长、提高薯块产量。相同钾肥水平下,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甘薯分枝数和最长蔓长减少、大中薯率和单株薯重降低,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密度条件下,增加钾肥用量并不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不能提高甘薯生产效益,反而会增加肥料成本。综上,本研究推荐大田县普薯32合理的栽培密度和钾肥施用组合为D3K3处理,即栽培密度为49 500株·hm-2、钾肥(K2O)施用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秦薯5号甘薯品种在关中地区适宜施氮量,在磷肥、钾肥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设置了5个施氮处理(纯氮0、37.5、75、112.5和150 kg·hm-2),研究其对甘薯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甘薯茎叶平均产量为50 274 kg·hm-2,较对照增产6 759 kg·hm-2,增幅15.5%;鲜薯平均产量为43 110.02kg·hm-2,较对照增产3 648.92 kg·hm-2,增幅9.2%。施用氮肥提高了甘薯茎叶和鲜薯产量。底施纯氮112.5 kg·hm-2产量最高,鲜产为44 872.91 kg·hm-2。综合分析,在关中地区速效氮69.44 mg·kg-1的中高产田,底施纯氮112.5 kg·hm-2,秦薯5号甘薯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甘薯不同磷肥用量的肥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英 《农技服务》2010,27(8):993-994
开展了甘薯不同磷肥用量的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在氮钾肥施足的情况下,甘薯增施磷肥可提高甘薯结薯数、单薯重和大中薯比例,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但施用量必须因地力、氮钾肥施用量进行合理配比,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减轻污染,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磷肥施用量过少或过多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单产鲜薯4.5万kg/hm2以施过磷酸钙375~56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京福1优527的单产水平,挖掘其产量潜力,2007年在福建省三明地区进行种植密度、纯氮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基本苗21.74万株、施用纯氮150kg、施用磷肥90kg、施用钾肥150kg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京福1优527高产栽培策略是合理密植,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中等肥力田基本苗以21.74万/hm2左右为宜.例如安排密植规格为20 cm×23 cm,每丛插1~2苗左右.同时通过合理施用氮、磷肥促使大穗,以达到高产目的.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纯氮150kg、磷肥150kg可达到7.72t/hm2左右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配合施用钾肥和有机肥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金堂县,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探讨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分别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纯收入分别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投比随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钾肥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即适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低氮、低磷、低钾水平下,两两组合有利于另一肥料肥效的发挥。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式,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法得出每公顷施N 39.8~86.0 kg、P2O574.6~161.2 kg、K2O 29.8~64.4 kg时,产量达2 000~3 500 kg/hm2的概率为95%,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