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新野县有一支民间灯艺队伍,他们到各地举办灯艺活动,每人每年劳务3个月,平均收入2万多元。这只队伍有30多人,带领他们"打着灯笼"奔小康的,是来自新野县王庄镇闫庄村第五村民小组的农民闫耀林。闫耀林七八岁时便用泥巴、木料自己制作玩具,上小学到初中,学了吹拉弹唱,还学会了绘画雕刻,村里看他是个才子,初中毕业就安排他回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90年他去广东打工,这年农历八月,阳江文化艺术展览公司董事长彭誓昌,见他是个人才,便让他带领八个有绘画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百事通》2009,(5):56-56
河北白沟玩具市场白沟玩具市场以经营国内外各种玩具为特色。市场由"白芙蓉"孕育而出,经多年的培育,已颇具规模。日上市商品总值300万元,日成交额近80万元,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批零兼  相似文献   

3.
泰拳王     
他出身于普通农家,15岁还在家务农.22岁在广州打工,24岁开始,他竟在泰国连续3年获得泰拳争霸赛冠军.今天,他创造的搏舞已有十几万人跟随学习.他就是"泰拳王"彭小龙. 1976年10月,彭小龙出生在湖南省新宁县红旗村一个普通农家.幼年时,彭小龙曾经走过三天三夜去大山外看火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穷苦闭塞的山区.终于,22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来到广州打工.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他只是复旦大学里的无名学子。十年后,他创立的西陆打工俱乐部为80万f毛工进行了就业指导,为9万民工谋得出路……  相似文献   

5.
张洪文 《农家致富》2007,(15):10-10
今年40岁的杨正春,是江苏省阜宁县杨集镇蟠龙村人。1986年杨正春高考落榜,经人介绍,到无锡打工。1990年,杨正春用打工攒下来的1万多元做起了水产品批发生意,一年下来,收益2万多元,是当时打工收入的4倍左右。尝到了水产品批发生意,一年下来,收益2万多元,是当时打工收入的4倍左右。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他决定在创业路上走的更远。  相似文献   

6.
在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河万村,种植大户陈服喜亲手创办的"庭院经济示范园"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致富风景线。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河坝镇,几乎半数以上的农户建起了类似的庭院果园,年收入8万元以上,走上了致富路。61岁的陈服喜从小与果木栽培结下了不解之缘。初中毕业后,他先后在南湾湖、大通湖渔场等地种植果树。陈服喜深深懂得,果树栽培关键在于苦学、实干、探索。为此,他订阅了大量果树方面的科普书籍,白天"泡"在果园,晚上挑灯夜读。同时还自费到各农业大专院校学习和咨询种植技术,了解各种果木栽培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打工者用三万投资经销药品一年挣来一百万,他叫贺立峰,贵州独山市人,他闯入药品销售行业,一年过后赚到103万元。贺立峰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辛苦2年多积累了3万多元。有一次他看见"蟾马正痛酊喷剂"的招商广告,巧的是父母就有颈椎病、腰肌劳损,本来只想邮购2瓶给父母用,父母用了效果非常好,他就产生了经销的念头。但他又没做过药品,心里有些顾虑,厂家向他介绍了体验式营销的方法。于是,他提了3万元货独家代理一个地区。他选择一个交通方便生意不怎么好的诊所合作,把  相似文献   

8.
《农家参谋》2012,(11):48-49
在四川乐山,有一个叫陈正全的90后小伙子,总爱调皮捣蛋的他,干起活来比谁都卖命,同事给他起了个外号——疯子。然而就是这个"疯"小伙,却拥有四川、重庆、海南三个仔姜基地,共135公顷,每年的销售额为6000万元。肯吃苦且又勇敢的"疯子"陈正全确实很厉害,早在15岁他刚踏入社会时,仅用半年,他打工每月就能赚到两三万元,这几乎是其他老乡月收入的20  相似文献   

9.
安徽籍的王玉明在南京打工已经有15年了,除了日常的打工工作外,业余时间他还干起了一种"捞钱"的新行当。一只塑料袋,一只皮手套,外加自制的长杆  相似文献   

10.
李志 《农家致富》2012,(13):20-21
彭志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农校淡水养殖专业,在杭州一观赏鱼外资企业打工8年。2009年春,他好言谢绝洋老总的再三挽留,与妻儿一起回到了家乡——盱眙县明祖陵镇街道,并大胆地拿出夫妻俩多年的积蓄35万元和搞矿山开发的哥哥共同投资的90万元,在街道北300米一处荒废坡地,建起占地100亩的"天发观赏鱼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许某因家境不好,在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打工的3年期间,他拼命加班,省吃俭用,积攒了12万元存款。2014年9月,许某回到农村老家与初中同学李某结婚过日子,没有再外出,打工所挣12万元钱除结婚花销了5万元外,剩余的7万元全部交给李某,由她掌握家庭财政权、负责一切开销。谁知李某花钱大手大脚,两人为此经常吵架,感情越来越差,许某想起诉离婚,并诉请法院判  相似文献   

12.
一个农家孩子,没学历、没背景,却在人才济济的北京站稳了脚,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用"心"打工. 他叫谭双剑,今年30岁,父母都是庄稼汉,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他初中没读完就来到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3.
1997年,24岁的杨根宏怀揣着美好憧憬从江苏泰州南下深圳打工。7年后,他已经拥有一家集团公司、四家分公司,资产上亿元,并且以平均每年两家分公司的速度扩张。2008年他看中了家乡一个水产养殖项目"长江刀鱼",先后投入四千多万资金,建起了一个42公顷的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正阳县袁寨镇闵庄村青年民兵杨永刚外出打工十多年,放着月薪万元的"白领"不当,毅然返乡创办"苗木银行",当起"绿领掌柜",并最终圆了他的"蓝莓致富梦"。返乡创建"苗木银行"今年35岁的杨永刚,2001年开始在外打拼,凭借"敢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他从一名装卸工成为一家果品销售公司的销售科长,月薪从3000元上升到1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1997年,24岁的杨根宏怀揣着美好憧憬从江苏泰州南下深圳打工。7年后,他已经拥有一家集团公司、四家分公司,资产上亿元,并且以平均每年两家分公司的速度扩张。2008年他看中了家乡一个水产养殖项目"长江刀鱼",先后投入四千多万资金,建起了一个42公顷的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4,(18):6
<正>林茂胜是辉南县辉发城镇兴隆村兴隆屯的农民,也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提起他,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有"正事儿"。林茂胜今年45岁,12年前一家四口人离开家乡去松江河打工。在松江河打工期间,"人参之乡"规模种参、生态种参致富的做法给了他很大启示,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始种植人参,从此走上了林特产业发展之路。与参农打交道,了解人参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丹 《农家科技》2019,(1):62-63
李隆万家住城口县双河乡硝水坝村。他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农民,高中毕业后一直辗转于各地矿山务工。他23岁成家,虽然打工不富裕,但吃穿不愁。婚后第二年,妻子为李隆万生下乖巧的大女儿,一家人的日子平平淡淡却很幸福。2005年,妻子生下小女儿,一家四口的日子更加热闹。第二年,靠着打工攒下的钱,李隆万又建起了新房,虽然有一些外债,但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王强 《湖南农业》2003,(11):20-20
据报载,一位在广东某服装厂打工的青年,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碎布被拉出厂,于是他就萌生了碎布再利用的念头。他以每公斤0.55元的价格从厂里购买了50吨碎布,和几个同乡打工仔一起回乡办了碎布加工厂,专门从事儿童服装、椅垫、拖把、窗帘、玩具等的制作,生意还比较红火。最近,媒体又报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2016,(6):46
井冈山下,春意盎然。江西省吉安县梅塘镇塘李村的李小明正在自家山头为井冈蜜柚施肥、剪枝。靠在外打工,45岁的李小明勉强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活,两年前,听说不少村民靠蜜柚产业脱贫致富,他也回乡种上了柚树。"每亩可产4000斤,市场售价3元1斤,亩净利润约1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读书无用"的思想在部分农民中有一定市场受打工经济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在大冶农村,部分农民存在着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他们认为与其花6、7万元供孩子读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大学,还不如让他们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7年里不但不花钱还可以挣回5、6万元,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也不会为子女的婚嫁费而发愁。甚至有的孩子小学刚毕业就跟随亲朋好友外出打工。大冶65.67%的家庭有人外出打工,其中未成年人是打工人群中不可小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