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是淡水养殖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主要感染鲫鱼,对鱼种和成鱼有较高的感染率,且致死率高。洪湖碘泡虫感染鲫鱼后,在鲫鱼咽喉部定植繁殖后形成包囊,包囊内存在大量孢子,随着孢子虫的繁殖,孢囊扩大,咽喉部肿大,堵塞咽喉造成鲫鱼吃食不便、体形消瘦、眼球突出、鳃盖外张无法闭合,因此,该寄生虫在江苏地区称为脑孢子和喉孢子。该病一般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暴发,最长可持续到11月。该病广泛流行于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死亡率高达80%。由于黏孢子虫在鱼体和寡毛类体内寄生时没  相似文献   

2.
<正>左旋咪唑为四咪唑的左旋体,对消化道、呼吸道的70多种寄生线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有很高的驱除效果,且毒副作用则低,在临床上被作为广谱驱肠虫药物广泛使用。洪湖碘泡虫属黏体门、黏孢子纲、洪湖碘泡虫属,主要危害鲫鱼苗、鱼种及成鱼。被感染的病鱼眼球突出、咽部充血肿大,镜检可见咽部有白色包囊;感染后期病鱼因无法吞咽饵料,体形消瘦,导致死亡或因大量肉眼可见的孢囊而失去商品价值。目前,该病尚无较好的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本试验将洪湖碘泡虫置于不同浓度的盐酸左旋咪唑药液中培  相似文献   

3.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特征、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孢子虫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在我国淡水鱼中发现的种类有5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于鲫鱼的鳃、头部、鳍、肌肉等不同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5.
黏孢子虫(Myxosporean)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目前报道的种类有12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子正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纺锤形,含一大一小两梨形极囊;无明显囊间突起,孢子后端无褶皱,无粘液膜。组织病理显示在两寄生部位均未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且感染强度不高,推测该种对宿主无显著影响。基于18S r DNA进化分析发现荆州碘泡虫与寄生在肌肉部位的碘泡虫属种类聚为一个大枝,然后该大枝又根据地理位置远近分为北美枝、欧洲枝以及亚洲枝。通过形态比较研究以及分子分析可确定荆州碘泡虫为有效种,其寄主为鲫,寄生部位为肌纤维间和肾小囊。此外,两组织差异明显的寄生部位出现说明荆州碘泡虫相应的放射孢子虫在宿主鲫体内存在不同的发育与移行途径,而肌肉可能为其常规寄生部位,肾脏为其异常寄生部位,这种寄生部位的转移与宿主转变可能是粘孢子虫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袁圣 《海洋与渔业》2013,(12):64-64
病原或病因 洪湖碘泡虫(Myxoholus honghuensis)。 临床症状 被感染的病鱼眼球突出.咽部充血肿大,解剖开咽部可见肿大部化充满白色包囊。  相似文献   

8.
江苏盐城射阳地区主养的淡水鱼类为草鱼和异育银鲫,单个品种精养或者一种为主混养少量另一种品种。草鱼一般不会得孢子虫病,而鲫鱼容易得孢子虫病。鲫鱼的孢子虫病一般指的是粘孢子虫病。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鉴定三棱碘泡虫的有效性,补充其生物学特征,实验利用现代粘孢子虫整合分类学方法,包括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宿主特征和寄生部位)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重新描述,证实其分类有效性,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专性寄生于草鱼鳃丝间,未在其他器官(肝脏、肾脏、肠道等)检获孢子。包囊呈乳白色,长椭圆形,长(2.4±0.3)(2.1~2.7) mm,宽(0.8±0.1)(0.6~0.9)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卵圆形,孢子后端未见"V"形褶皱,孢子外包裹有一层透明的圆形黏液膜,缝面观呈纺锤形,孢子缝面可见三条平行而突出的脊线;孢质均匀,孢子后端具有一个大嗜碘泡;成熟孢子长(10.3±0.4)(9.4~11.0)μm,宽(9.5±0.5)(8.7~10.9)μm,厚(7.4±0.5)(6.4~8.0)μm;两极囊等大,梨形,极丝7~8圈;组织病理显示,病灶鳃组织未出现严重炎症反应。BLAST比对发现,三棱碘泡虫与隐杆碘泡虫小核糖体RNA序列相似性最高(89.58%),但远低于种内序列相似性。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先与寄生于鲤科鱼类的隐杆碘泡虫形成姊妹关系,再与寄生于胭脂鱼科鱼类鳃的诺布尔碘泡虫、微小碘泡虫及毕斯塔斯碘泡虫形成独立的鳃寄生碘泡虫分枝,表明宿主亲缘关系与组织趋向性在鱼类组织寄生碘泡科粘孢子虫系统演化历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补充了三棱碘泡虫包囊形态结构、组织趋向性及分子数据,证实了其分类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病原寄生我国淡水鱼的有两个种,即寄生于草鱼后肠的鲩肠袋虫和多泡肠袋虫。临床症状被感染的小草鱼体表发黑,体型消瘦,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其他无明显症状。流行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夏秋季为普遍。诊断镜检草鱼后肠粪便,看到卵圆形或后端窄的活跃运动虫体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1.
<正>│病原│晶状缝碘泡虫(Myxobolus lentisuturalis)│临床症状│可引起被感染鱼背鳍前部疥疮样隆起,轻触创面有白色脓状液体流出,常在创面继发感染细菌,导致死亡,镜检虫体如图。│流行情况│此病主要感染鲫鱼幼鱼,呈散在性发生,危害不大。流行季节主要在夏末秋初。  相似文献   

12.
袁圣 《海洋与渔业》2013,(11):60-60
【病原】鲮单极虫【症状】鲮单极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包括躯干、鳍、头)和鳃上,严重感染时可见鳞片凸起,挤压有白色脓状液体流出,被感染鱼游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流行情况】鱼苗初期即开始感染,短期内可大量寄生。主要感染鲤、鲫、鲮,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诊断】镜检鲫鱼体表突起物可确诊。【防治措施】1.外用①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寄生虫幼虫和中间宿主。②用90%晶体敌百虫2~4ppm浓度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日。③用环烷酸铜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日。  相似文献   

13.
正│病原或病因│本病是由微山尾孢虫寄生在鳜鱼、乌鳢等鳃部引起的寄生性疾病,可见病鱼鳃部有明显的白色孢囊。│临床症状│虫体寄生在鳃、皮肤等处,在寄生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包囊。打开鱼的腹腔,可见白色、椭圆形孢囊,镜检可确诊。│流行病学│主要危害鳜鱼、乌鳢的鱼种及成鱼,流行于4~7月。│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肠袋虫     
病原 寄生我国淡水鱼的有两个种,即寄生于草鱼后肠的鲩肠袋虫和多泡肠袋虫。临床症状 被感染的小草鱼体表发黑,体型消瘦,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其他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份,笔者接连诊断了几家鱼病,发现造成大量鲢、鳙及部分鲤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一种碘泡虫大量寄生引起的。笔者现将此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米氏碘泡虫(Myxobolus miyairii Kudo, 1919)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基于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1(鲶鳃腔膜寄生),重庆株系2(鲶肠寄生)和江西株系(鲶肠寄生)间相似度为98.6%~99.9%,遗传距离为0.000~0.01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2先与江西株系聚支,其形成的进化支再与重庆株系1形成姐妹群关系。【结论】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米氏碘泡虫并没有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而是依据寄生部位形成肠寄生支系和鳃腔膜寄生支系。宿主种类相同的条件下,较之于地理隔离,寄生部位差异对于米氏碘泡虫种群分化的影响更大。【意义】本文米氏碘泡虫各株系的比较研究及其结果,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该寄生虫的进化生物学特征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是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喉孢子病”的重要病原, 每年导致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本研究通过隐性感染异育银鲫母本人工受精、实验室条件下受精卵孵化和幼鱼培育, 采用单管半巢式 PCR、荧光定量 PCR 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进行亲本、卵和幼鱼等环节的检测分析, 探究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是否存在经卵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 34 尾异育银鲫母本(A1~A22, B1~B12)的洪湖碘泡虫隐性感染率达 50%~75%, 其中, 卵和伪鳃检出率高于卵巢组织样品; 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在隐性感染母本的卵巢、伪鳃、肾、脾组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前孢子生成阶段营养体; 实验室条件下阳性母本所产的卵经孵化和培育出的幼鱼 15 dph 和 30 dph 样品可以检出阳性(A1、A18、B8 和 B9);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 15 dph 幼鱼在伪鳃、鳃和肾脏组织检测出阳性信号。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存在经鱼卵传播途径; 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疾病制定防控措施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鲫嗜子宫线虫病在全围各养鱼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鲫鱼和鲤鱼。雌虫寄生于鲫鱼的尾鳍鳍条间膜内,大量寄生时造成亲鱼不能繁殖产卵,  相似文献   

19.
<正>鲫鱼养殖中容易发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大量寄生于鲫鱼鳃部,导致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浮肿呈灰白色,鳃盖难以闭合,病情严重时往往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鲫鱼死亡。这类寄生虫病在鲫鱼苗种养殖阶段经常发生,严重时造成池养夏花鱼种大量死亡。目前,防治寄生虫类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泼洒  相似文献   

20.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