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 《中国茶叶》2012,(11):41-41
金秋九月,茶弈——竹叶青三代围棋代言人发布会在北京开启。老、中、青三代围棋人物代表,竹叶青三代围棋代言人:中日擂台赛英雄棋圣聂卫平、七次世界围棋冠军古力以及一代围棋宗师,98岁围棋大师“昭和棋圣”吴清源(吴清源女儿吴佳澄代父出席)齐聚盛会,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中心主任刘思明和围棋部主任王谊、世界知名设计师陈幼坚等一同出席,并为“竹叶青茶弈文化基金”注入启动资金5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蔡建明 《中国茶叶》2010,32(9):20-22
为学习借鉴意大利、法国葡萄酒庄同生产经营模式,考察了解安溪铁观音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情况及消费者认知度,今年6月10日至21日,安溪县委李建辉书记率领安溪茶业界考察团一行20人前往意大利、法国进行为期12天的学习考察活动。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铮 《福建茶叶》2016,(11):293-294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文学作品,也深刻地描绘了十九世纪的英国与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的庄园文化。这部小说当中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充分透视了欧洲文化的特色。茶在《呼啸山庄》中作为贯穿文章的经纬线,将欧洲文化的特质以茶作为载体进行传递,并对比了欧洲的酒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欧洲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化交际来说,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欧洲后,并在英国形成饮茶热潮,使得茶在英语语言中被不断的运用,并发展成为一种区别于中国的独具英国特色的茶文化。本文通过茶在英语语言中的发展概述,在英语语言当中的体现,以及在英国文化传播中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了解茶在英国人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以及茶在文化传播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车乒 《福建茶叶》2016,(9):320-321
茶叶是我国的经典出口产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我们应该理解我国茶叶及其文化内涵,把握我国茶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脉络,充分发挥茶叶在中西方交流方面的窗口作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其文化内涵,而后陈述了我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历史过程,最后从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对中西方交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志岚 《中国茶叶》2010,32(1):38-39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7.
《茶叶通讯》2008,35(3)
2008年8月14日,"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湖南省茶业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同期召开,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业协会名  相似文献   

8.
《福建茶叶》2010,(9):64-64
<正>2010年9月11日,由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台湾茶协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茶叶学会、亚洲文化艺术馆、世界中华茶产业促进会、"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组委会7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倡建联合国‘国际茶文化日'新闻发布会暨‘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高峰论坛"的活动,在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9.
自从茶叶漂洋过海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欧洲后,英国人自上而下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从贵族到平民,无一不热爱多元化魅力的饮茶。而由此产生的茶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使得在英语中出现许多茶的运用。通过语言与文化传播的视角,本文首先探讨了茶叶在英国的传播,其次,茶在英语语言中的呈现的研究,最后探讨了茶在英语文化传播中呈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十七世纪,我国茶叶就传入了西方,欧洲及其他西方国家由此也体会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叶传入西方的初期,由于茶叶本身的稀缺性,很多西方人曾经把茶叶视作很奢侈的一种饮品,贵族家庭也借此显示自身的高贵地位。随着茶叶种植方式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各国百姓也开始频繁接触茶叶饮品,由此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这种形势下,茶饮品逐渐成为了密切连接各类文化的重要纽带,英语文化也是借助茶文化得以迅速传播的。通过日常交流以及语言运用,不同语言都具备了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从英语角度来讲,与饮茶有关的日常用语和词汇也包含了很多类型,这种现状在本质上代表了茶文化与西方语言之间的紧密结合。为此对于英语文化的传播过程而言,有必要明确茶文化起到的助推作用;结合文化传播的现状,探求茶文化与英语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茶”文化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和中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的当下,我国正积极寻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而中医国际推广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医国际推广的可行性及过程中的困难,然后从茶和中医的密切关系入手,提出借助的“茶”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消除中医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折扣”障碍,并具体分析了发挥“桥梁”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0,(12)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氏时就有关于茶的报道。为挖掘古老的茶文化,振兴中国茶叶经济,促进茶产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深圳茶博会组委会联合《南方  相似文献   

14.
赵燕燕 《茶叶》2009,35(3):165-165
七月流火,中国茶叶博物馆第二课堂活动也在这炎热的暑期里隆重登场。今年的暑期活动将与往年不同,不仅要在馆内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还把茶艺教室搬入校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走出博物馆,在学校开班培训。  相似文献   

15.
吴頔 《福建茶叶》2016,(5):204-20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包装已逐渐向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这就要求茶包装在设计时必须以传统茶文化为根本、以现代元素为手法,积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及现代元素在茶包装中的体现,并探讨了如何在茶包装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为茶包装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中国茶叶学会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取得了“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资格;2003年底经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中国茶叶学会成为茶叶行业四个工种(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工、茶园工)的培训基地;2005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0年来,本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诚信为本”的理念,科学设置课程,聘请知名专家授课,规范培训流程,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举办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班200余期,培养茶艺师、评茶员(师)、茶叶加工工10000多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9000多名,培养农推硕士120名,培训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培训机构。2011年,“中国茶叶学会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继续教育示范试点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罗溥鍒,茶学教育和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最早引进印度阿萨姆种,推广云南大叶种,首先发现乐昌白毛茶;研究出幼年茶树分段修剪等一整套大叶种茶树栽培技术,为华南地区发展红碎茶和推广良种奠定基础,对广东茶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罗溥鍒,1910年7月生于广东南海市。1928年7月,广州师范学校(今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任中  相似文献   

18.
张凡 《福建茶叶》2016,(4):100-101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古代《食经》中就有神农氏对茶的评价,从有文献记载的汉朝算起,茶文化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中国人皆醉心于茶,上至文人墨客,下至渔夫樵夫都"不可一日无茶饮";而早在唐朝便出现茶馆更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储存了一笔无价的宝藏。茶室内空间作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单单要符合现代潮流的富丽审美观,更应将现代创新与传统精华无缝结合,从传统茶文化中汲取茶馆、茶道、茶具等设计精髓。本文主要立足于传统茶文化因素,深入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茶室内空间设计营造中的应用和继承,望能觅得更加符合当代中国人乃至世界审美倾心的艺术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9.
经济能力的发展为茶包装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并且在包装设计层面不断推陈出新,然而这并不表示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脱节。其实,我国茶包装设计还是要参考中国的茶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茶包装设计的进步体现了当代设计理念与悠久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茶叶源于中国,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悠久的茶文化伴随我国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不同的水土会造就不同的茶叶种类,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茶叶发展形成了一种产物就是茶包装,通过对包装的设计能够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临海茶包装设计为例,分析地域文化应用于茶包装设计的价值、现状以及现实意义,以此探寻地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转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