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效价为1:2000,用于IFA检测REV的染色效果与REV单抗(11818和11854的混合物)相当。试验结果表明,该批血清1000倍稀释可作为一抗,用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41-1045
使用污染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弱毒疫苗是REV感染途径之一,而通常弱毒疫苗中REV的污染剂量较低,难以检测,本研究对不同方法在检测弱毒疫苗中REV低剂量污染进行了比较研究。将定量好的REV以不同剂量分别人为污染一批商品化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提取核酸后分别以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常规RT-PCR检测以及PCR产物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等不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常规RTPCR检测仅可检测到10TCID50/羽份的REV污染,而另外两种方法均检测到1TCID50/羽份的低剂量REV污染。将人为污染1TCID50/羽份和2TCID50/羽份REV的NDV弱毒疫苗各接种10只SPF鸡,定期针对REV抗体及其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免疫污染疫苗后7周内REV抗体全部为阴性,而核酸检测均可以检测到一定比例的阳性,提示通过接种SPF鸡检测弱毒疫苗中REV污染时,仅仅通过抗体判定可能会对一些剂量较低的REV污染造成漏检,通过结合对病原的检测有助于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3.
肉种鸡肿瘤病料中MDV、REV和CAV共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肉种鸡群采集102份有肿瘤病变的病、死鸡肝脏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检测.结果显示,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88.24%、79.41%、47.06%,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三重感染检出率达30.39%;二重感染检出率为59.80%,以MDV和REV共感染检出率最高,为44.12%;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3.92%和1.96%.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REV重组env蛋白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env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ELISA(ienv-ELISA)方法。ienv-ELISA工作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包被液为CB;最佳封闭液浓度为1%BSA-PBS;最佳抗原包被量为8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300;血清最佳作用时间为1 h;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5000;二抗最佳作用时间为1 h;底物最佳显色时间为25 min。重复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ienv-ELISA方法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标准差均小于15%;与鸡MDV、ALV、NDV、H5N1、H9N1等病毒阳性抗体均无交叉反应;与REV抗体检测试剂盒(以REV全病毒为包被抗原)对比,所建立的ienv-ELISA诊断敏感性、诊断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0.625%9、3.75%和92.7%。  相似文献   

5.
芦花鸡REV与MDV混合感染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某鸡场收集临床有发病表现的发病鸡只,采取新鲜组织样品,分离DNA,做PCR检测.用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这些病料中同时分离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表明该鸡场的疫病为REV和MDV共感染引起的肿瘤病.  相似文献   

6.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源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HBK无特定病原体(SPF)鸭的致病性,利用鸡源REV现地分离株REV-HN,分别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鸭胚(尿囊腔和卵黄囊腔接种)和雏鸭(口腔接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雏鸭还设有同居感染组.接种REV后不同时间收获DEF和胚体,及雏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免疫器官,提取基因组DNA,通过RT-PCR和PCR方法检测REV前病毒env基因.结果在DEF中未检测到特异性的env基因片段,而在卵黄囊接种后72 h鸭胚胚体和试验感染的雏鸭PBL中检测到.接种后30 d,在1羽感染REV的雏鸭肾、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REV前病毒.本研究为利用SPF鸭研究RE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腔上囊中IL-6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本试验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山西榆次某鸡场蛋种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部分鸡产蛋停止.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鸡肝脏、肾脏、肺脏、心肌等组织中出现小灶状淋巴细胞瘤,肿瘤细胞为成熟的淋巴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显示,被检鸡ALV-J感染率为8/8,而且7/8为病毒血症,与REV共感染率为2/8,未出现REV单感染;从发病情况看,淋巴细胞瘤均出现于共感染病例,特别是ALV-J病毒血症的共感染鸡病变最为严重,但未见ALV-J的特征性髓细胞瘤.囊膜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LV-J毒株与英国HPRS-103原型株同源性最高(96.9%以上),共感染的REV毒株与suv-env株同源性最高(93.8%).本病例揭示,先天传播的ALV-J引起的病毒血症状态可能为REV的致瘤创造了环境,使临床罕见的REV淋巴瘤早于髓细胞瘤出现,因此,严格种鸡群的ALV-J净化是防控此病的重中之重.对于ALV-J与REV协同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18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18的分泌水平除感染后14d脾脏外,在感染后7,14,21,28,35,42,49d均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通过种蛋检测的方法监测SPF鸡群REV感染情况,运用已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攻毒母鸡种蛋中REV,并与血清REV水平进行比较。人工感染12月龄母鸡,从种蛋中提取蛋清,接种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后传代一次,之后石蜡密封孵化至9日龄制成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蛋清,并和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83份蛋清,3份REV阳性;46份CEF,2份REV阳性,均在攻毒后的11天、14天收集,阳性样品的蛋清和CEF呈对应关系,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与血清检测结果比较:阳性鸡蛋均在血清病毒血症持续的时间内采集,表明通过种蛋REV检测能反映SPF鸡的急性感染状态。本研究为通过种蛋抗原检测从而监测SPF鸡REV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2基因的表达量在感染后7d、14d、21d、28 d、35 d、42 d和49 d均呈现升高,而且除21日龄、28日龄鸡的脾脏外,均为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后可以诱导鸡的机体表达IL-2.  相似文献   

13.
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及混合感染引起血清指标动态变化与鸡群体重抑制的关系.3组1日龄哈伯德父母代肉种鸡,分别接种REV、LV-J和REV与ALV-J.定期称量体重,采外周静脉血,通过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鸡血清中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前7周,血清学指标TP、TG、LDL-c浓度变化与生长抑制的变化呈现相关性,随体重的增加,TP、TG、LDL-c浓度有上升的趋势,HDL-c、CHO浓度变化与体重的变化无相关性.因此,检测7周内的血清TP、TG、LDL-c浓度的动态变化与鸡群体重抑制的关系可作为这两种肿瘤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火鸡、鸡、鸭、鹅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除此之外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引起鸡群严重的免疫抑制。J亚群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毒J亚群(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肉种鸡。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因此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15.
陆桂平  陆熹 《中国家禽》2005,27(22):27-2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科中C型致肿瘤病毒类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但也能引起鸡、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1~2].REV基因组两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非常保守,同源性在94%以上[4].通过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REV LTR序列常被用作检测REV存在的方法[4~6].  相似文献   

16.
<正>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马立克病是禽类最为常见的3种肿瘤病,可导致家禽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出现混合感染时,疾病的致病力和致肿瘤能力都远大于单一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也更为严重。禽白血病由禽C型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gp85抗原性的差异,ALV可分为A~J 10个亚群,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最近较为流行的外源性病毒,可引起鸡的骨髓细胞瘤。禽网状内皮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斑点杂交(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13株MDV野毒株中,有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另有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种蛋卵黄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的检测方法,运用IDEXX公司的RE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不同稀释倍数、不同洗液对卵黄中RE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用直接提取的卵黄液做300倍稀释检测,用含0.05%吐温-20的蒸馏水洗涤时,卵黄抗体的S/P比值与相应鸡群的血清抗体的S/P比值吻合度最高。应用本方法分别对50枚SPF种蛋和50枚普通鸡蛋进行检测,SPF种蛋均为REV抗体阴性;普通鸡蛋有4枚为RE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实验表明,种蛋卵黄ELISA抗体检测法可以代替传统血清抗体检测,为SPF鸡群的REV感染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7):130-13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病毒性肿瘤病。本文概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病毒电镜形态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查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国内外相继建立起的PCR、荧光定量PCR、LAMP技术及斑点分子杂交等。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兽医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病毒性肿瘤病。本文概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病毒电镜形态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查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国内外相继建立起的PCR、荧光定量PCR、LAMP技术及斑点分子杂交等。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兽医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